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球化与“和谐世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全球化研究机构和专著,有的大学更把“全球化研究”当作战略性的、影响未来的主要学科来对待。对全球化的研究成为一种“时尚”。其实,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世界就曾经历过一次一体化。只不过那个所谓的“黄金时代”最终无果而终,代之而起的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冲突和战争。到底是什么力量终结了那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20世纪的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们大都认为,终结19世纪全球化的是社会的反抗和抵制。用今天的话说,全球化因为社会反抗而没能持续下去。20世纪上半叶,世界性的社会紧张…  相似文献   

2.
王艺  李明杰 《海峡科学》2003,(11):21-22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即在全球化美国霸权和全球化伊斯兰恐怖主义同时存在的时代,布什政府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以追求全球性帝国地位。这场战争究竟会对世界造成多大影响?本文仅从美伊危机的由来、美对伊发动战争的目的、对国际反恐同盟的影响及战后世界恐怖主义的发展局势做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要特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4.
“申遗”:传统与地方的全球化再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讨论传统与地方这类概念发展的社会史出发,试图理解这些"过去"的隐喻为什么会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得以再现和如何再现。全球化本身无法带来同质性的文化却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生产和传统的再创造。如果传统是现代性的对应物或"他者",那么,在当下的语境里,地方必然与全球化互为"他者"。所不同的是,地方是"有意识"地与全球化进行互构,它必须通过全球化来显现自我。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申遗"成为这么一种互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制造网络的逐渐兴起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打开了难得的机会窗口。在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为谋求成本及市场优势,纷纷向工业基础较好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作为迅速崛起的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在参与全球化制造的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形势和问题。如何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赢得、巩固与发展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我国经济在新世纪中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印度知识驱动的全球化带来的是真正的“印度化”,而只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制造业全球化却不一定产生“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始于15世纪末航海大发现。20世纪,美国称霸,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全球传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的浪潮,在当今世界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而其他文化生态往往显得孱弱,鲜有还击之力。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文化的全球化加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身份"焦虑,人们迫切需要找到可以抒解文化"乡愁"的载体。这种乡愁意识既是全球化挤压下本土文化觉醒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反抗形式,它是全球化的结果。这种乡愁的寄托也使戏曲的传播拥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电视戏曲节庆晚会成为现代"集体乡愁"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去经济全球化运动蓬勃兴起。人们反对"全球化",并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而是反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我国在去经济全球化运动中,又该何去何从?研究去经济全球化运动的产生以及爆发的主要原因,用近几年国际上主要国家几项重大经济指标的变化去证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面对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及法律基础充分体现在WTO的宗旨、原则及主要协议中,实际上是概括的“经济地理”大发现。充分利用它,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出路。基于WTO对农业的支持及我国可利用的空间,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及综合支持,提高竞争能力,使我国庞大而过剩的农业劳动力部分走出国门,从事资源开发和二、三产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两年,一些发达国家主张贸易保护、限制移民的声音明显放大,持民粹主义立场的边缘政党势力大增,甚至出现了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这种"小概率"事件。这被一些学者称为"逆全球化",以区别于1999年在西雅图兴起的反全球化。反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主要针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参与者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他们依据不同的议题实现松散的跨国联合,通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知识界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即在全球化形成的话语霸权面前,如何分辨、借鉴西方文明的精华,拒绝“现代病”的糟粕,并在此过程中对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重新进行审视、反思和新的认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互依存”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仅仅数年之后,它又被一个更新的名词取代了,这就是90年代以来风靡世界的“全球化”。对许多人来说,“全球化”使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得便利了。互联网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中国人是幸运的,因为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恰恰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汇合,有的海外人士甚至将此称做“中国机会”。一位中国学者指出:“全球化对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这些年间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没有一件不与全球化相关。”与此同时,中国人对“全球化”的思考亦在深入。人们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全球化”?“现代化”?“西方化”?“美国化”?这些都是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沉重问号。这些问号将会伴随今后好几代中国人。因为在我看来,“全球化”与其说是一个概念,更不如说是一种实践,而人的实践是没有止境的。我以为,无论是对待“全球化”还是实践“全球化”,要紧的是要多一点文化自觉。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归结起来就是,对现代中国人来说,要想明白“全球化”这个大历史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即它的来路,它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应当尽量看清楚它已显现出来的一些特征,看到它们对社会发展、国家兴衰乃至人类生存所形成的冲击和挑战。“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对时代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文化自觉”是一个观察角度,一种处世心态,一种精神境界,最终应当是对人类文明的终极思考与关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中的“三位一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目标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更多地被表述为扩大贸易范围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贸易范围扩大和效率提高固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结果,但经济全球化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一目标包含了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无论是讨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还是实际推进其进程,都应当强调这个最高目标。我们之所以强调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另外一种结果,那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经济的增长依赖于亚洲动能,而亚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包容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广阔的国际市场。在欧美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背景下,亚洲国家则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治理改革的观点和设想。"亚洲+"伙伴关系可以说是对这些理念最为全面的概括。其不仅旨在进一步推动亚洲国家之间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还在于突破地理概念的限制来巩固和进一步拓展亚洲地区与世界其它地区间多样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的中国必将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国际品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要植根这片市场热土中国的民族品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走出去”一位法国人来到中国呼吁: 品牌不能“全球化”一位中国企划人则道出:在这片土地上,必须站在价值的角度去做品牌设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全球化”几个问题的学习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在学术界关于全球化的内涵的探讨颇有争议。尤其在政治全球化的问题上,在有关国家主权的维护方面、在民族国家是否将消亡等问题上,都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问题。面临这一大的变革,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吸取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把我们各项事业搞上去,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狂飙式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如影随形并呈燎原之势。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队伍,积聚了社会主义因素,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反全球化运动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替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可能性,昭示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典”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我们应该以全球化眼光来对待“非典”问题。中国应具有全球意识,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全球化时代,随时准备“应急”,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全球化时代,需要有一种综合安全观;全球化使国际合作与协调成为任何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与前提。“非典”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改变,已经开始显现,且更久远和更深刻的变化,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体会。  相似文献   

19.
邹玲 《科技信息》2012,(32):76-7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造就了“中国式发展”。经济全球化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产生了威胁和影响。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必须客观地、全面的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一国的力量都显得如此渺小;旧有的协调机制渐渐失效,新的挑战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