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未来     
人类有关心未来的天性。进入新世纪,国际格局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动?世界总体稳定的局势能否保持?东亚地区是否会发生重大危机和冲突?美国霸权如何发展?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将遇到哪些挑战、能否顺利崛起?对所有这些问题人们在努力思考和探索,许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测。在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从新冠疫情开始到现在,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疫情加快了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演进,对国际格局及与之相关的国际体系、世界秩序、全球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究竟该如何认知国际格局的变化?这里谈一点看法。历史记忆和经验教训我个人认为过去百年国际格局发生过四次重大变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由欧美联合主导的多极格局;再就是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第三次是冷战以后形成多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年的波动不但反映了世界权力结构变迁的累积结果,也与美国国内政治的分化异化、包括2016年美国大选及其后对外政策的变动存在关联。即便后者仅发挥了强化中美摩擦常态化总体趋势的效果,但仍是我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不得不面对的关键变量。在全球化持续深化、国际秩序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美国内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影响着政治精英们的决策?这些变化与影响将把美国带来何方?对世界而言又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以“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问题论坛”上宣读的文章。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正逢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国内外政策面临全面调整之时  相似文献   

5.
魏玲 《世界知识》2020,(9):23-24
"百年大变局"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国的变化。随着综合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世界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将对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产生深远影响。要理解这些变化和影响,我们需要探讨三个问题。首先,中国的世界定位究竟是什么?其次,大国地位追求的策略一般有哪些?最后,大变局形势下,中国的地位追求和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追求之间如何协调?中国外交该如何作为?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将在新的经济格局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中国的经济前景如何?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在最新的经济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作为国际经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经济内部,美国、西欧和日本日趋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而且三方关系还在发生着微妙而激烈的变化从一家发号施令到三极竞争70年代初,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不半衡发展,二战后处于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美国实力大大削弱,而西欧和日本经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和台湾岛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美双方的对台政策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调整。总的来看,中美两国主要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和台湾的国际地位、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上存在着重大的政策博弈行为。了解中美在这些博弈点上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我们更好的预测中美未来对台政策走向和台湾问题最终将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学者们所著《转换中的世界格局》一书出版了。它涉及当前世界处于何种格局和中国在其中的地位等重大问题。笔者先睹为快,愿意就此书所论谈些自己的看法。世界向何处去?1989年以来,世界发生了战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宣告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今后的世界向何处去?一  相似文献   

10.
<正>刘海方:非洲是国际格局中的一大战略方阵。当前,随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深度调整。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以往对于弱小国家长期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出现松动和改观,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在这一新趋势中,非洲国家整体呈现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国际上各种力量在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范围内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纷争更加复杂,各国之间的关系面临新的调整,国际战略形势呈现出动荡不定、复杂多变的特征.在此形势下,各国着眼于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围绕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的斗争已成为格局变动时期国际斗争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重要变化。普遍认为,从现在起到21世纪,国际关系将处于调整转换的关键时期,新的国际体系正在形成。当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原来的单方面联系或单向依附已转化成全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导致了“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互动过程。如何在一种宏观的视野上迫踪认识变化着的世界与中国?如何更好地为改革与开放服务,更好地为中国“国家利益”服务?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配置国际关系的研究资源?——国际关系学界部分中青年学者与浙江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3.
引言:欧洲与远东形势的激变编者从欧洲到远东,国际形势正经过一个很大的激变。这一变化必然地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情势,也必然地影响着中国的抗战情势。在最近期间,这问题占据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注意。找们应该怎样适应着外交的变局,怎样更加强我们抗战的国策呢?蒋委员长说过:“我们当以不变应万变。”‘不弯’的是我们抗战国策,‘万变’的是国际外交情势;这足以说明我们抗战政策的坚定,绝不因国际情势的有利或不利而发生任何变化,但决是说我们只顾抗战,而不管国际情势的如何变化。把握住国际变局的动向,加强我们战时外交的运用,正也是我们坚持抗战国策中应有的步骤。在目前欧洲与远东国际情势发生激变的时候,我们约请国际间的研究者就各人特殊注意的方面,分别发表关于最近国际情势变动的观察,检讨我们在战时外交上应采取的途径,是由于这一原因。这是一个引言,我们当首先分析最近欧洲与远东情势的发展,究竟造成了如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走向开放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医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评价我国目前医德状况?我国医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当前医德建设有哪些基本任务?这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周边环境、周边安全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首要战略依托。周边地区是中国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地带",既是中国安全疆界的延伸,也是中国安全的屏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东西南北都曾与邻国爆发过局部战争或边境冲突,历史经验值得总结。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时代特征的评估,由"革命与战争"为主题转向"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对于既成国际体系的态度由负面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以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实际上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坍塌所致。而这一次世界性格局的变动与本世纪前两次格局的变化不同。首先,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17.
新年将至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同志就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回答了本刊记者的问题。记者:1991年国际上发生了许多大事,能否请您谈谈这一年来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我看过去一年发生的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已告终结,国际关系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所未有的变动和改组时期。力量对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系层次的分析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范式。新古典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流派的分支之一,融合了结构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的诸多观点,从单元层次分析入手,力图找到一条解决体系分析与单元分析相分离这一问题的途径。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单元层次以及其与体系层次的互动如何影响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的变动,具有现实意义。以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终结为例进行分析,富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石玮  张博 《科技资讯》2011,(3):209-209,211
近几十年来,国际分工的发展出现一种新的态势,具体表现为同一产品在不同生产阶段或者价值链条上的不同生产环节由不同国家来完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始终保持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然而,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却始终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国际分工的这种演变发展,对中国制造业有何影响,中国制造业如何在变化中寻求机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崛起的影响和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自1992年出现中国威胁论以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或是中华民族复兴已经有了许多讨论,今天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能引起国内学者们从中国的角度讨论这一问题,而不是从外国的角度讨论问题。自有“中国威胁论”以来,中国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减少“中国威胁论”,如何让周边国家,特别是让美国别认为中国是威胁。阿富汗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一结束,美国就出台了大谈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报告和国会中美关系评估委员会报告。这说明尽管我们一直想办法消除“中国威胁论”,但美国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观念是不断加深而不是日益淡漠。那么,中国实力的增长如果可以缩小了中美实力差距,这对美国和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呢?也就是说美国不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防范对象是否可能?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国际困难是什么?是经济的,是政治的,还是安全的?中国应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些困难?如果美国超强实力地位20年不变,其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又是既定政策,那中国应该怎么办呢?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这次宣传“中国威胁论”,东盟国家和欧洲国家都没有附和。这是不是说明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但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中国实力增长的客观影响变化了呢,还是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阎学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