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占世界人口50%的妇女的参与,世界和平与发展就不会真正实现。今年八九月间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及会议举办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给各国女性提供了畅谈心声的讲台。尽管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相互交流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仍就贫困、教育、健康、暴力、武装冲突和其他形式的冲突、经济参与、分享权利和参与决策、国家和国家机制、人权、大众传媒、环境和发展、女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还未从基因“世纪大战”的预言中走出来时,一场新的世纪之战已经悄然在世界各国之间打响。这场战争将使基因之战更为惨烈决绝,使信息之战更为残酷异常。这场“战争”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纳米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非洲国家的军费开支逐年增长,其常规武器的进口额也日益扩大,并在地区武装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俄罗斯是非洲国家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其武器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的战乱与冲突。美俄对非军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美俄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积极拓展非洲军火市场。军售对军火出口国和军火进口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俄来说,对非军售既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润,又可谋求对非政治影响力。对非洲国家而言,美俄军售带来的并非和平、安全及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战争。中国对非军售以加强非洲国家国防,促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目的,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非军售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并于去年10月24日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正式宣布。“国际和平年”的目的在于重申联合国宪章维护和平的宗旨,促进各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关注和平问题,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联合国倡导的这项重要活动,已得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和组织的响应和支持。我国也于去年5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并准备今年在我国开展一系列的国际和平年活动。  相似文献   

5.
北约不再守株待兔,波黑局势又趋动荡。施放烟幕故伎重演在波黑和平进程中,如何缉拿战犯一直是各方关注的敏感问题之一。北约领导的多国稳定部队进驻波黑一年多来,始终宣称不承担武力缉拿战犯的使命。7月9日,北约司令、美国将军朱尔万在出席马德里北约国家首脑会议之后,对新闻界发表一通讲话,再次坚决排除了多国稳定部队将采取行动捉拿波黑战争嫌疑犯的可能性。然而,朱尔万将军这一番表示并没有消除人们的疑虑和猜测。在经历了海湾战争、波黑数年武装冲突等事件后,人们也领教了西方军事机构在决策前所惯用的“声东击西”、“兵不厌诈”等手段。果不其  相似文献   

6.
战争的硝烟刚刚平息,人们尚未来得及庆贺和平的到来,人类文明却又在经历另一场浩劫: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受哄抢,珍贵文物大量流失、被毁,人类文明的伤口又在滴血,珍爱文明的人们又在流泪……  相似文献   

7.
一场伊拉克战争,令世人大开眼界,原来未来战争是如此打法:“信息战”、“电子战”……现代信息技术将在未来战争中起重要作用。要使士兵既能不受限制地活动,又能随时接受命令,这就是现代战争对军用无线通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然而,这一切又引发了技术乃至伦理上的许多问题,是耶1非耶1人们对此的看法莫衷一是,这里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时事点评     
“基地”组织树倒猢狲散,拉登、奥马尔逃之夭夭,阿富汗再续和平篇章。南亚小暴徒捅了大娄子,印度要深挖幕后黑手,也想打场反恐战争。美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山姆大叔“潇洒”毁约,世界军控形势堪忧。以色列要打中东反恐战争,伤了无辜、为难了阿拉法特,巴激进组织引火烧身。科索沃民主党拂袖而去,总统选举又白忙一场,联合国好人难做。美国经济“熊”字当头。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0,(11)
当人们还未从基因“世纪大战’的预言中走出来,一场新的世纪之战已经悄然在世界各国之间打响。这场战争将使基因之战更为惨烈决绝,使信息之战更为残酷异常。这场“战争”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纳米时代。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几乎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独立的国家在联合国的倡导下纷纷走上民族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也揭示了当今时代的两大发展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护和平免于战争早已是人类的共识,然而人们对怎样发展和发展的目标仍心存疑虑,尤其“人类学对发展的态度非常矛盾”,“人类学家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1.
9月1日在貝尔格萊德开幕的不結盟国家首脑会議,已于9月6日胜利結束。参加这次会議的,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二十四个不結盟国家,加上南斯拉夫,总共二十五个国家。与会各国代表就当前国际局势,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見,并一致通过一項宣言和一項关于“战爭的危險和呼吁和平”的声明。这次会議在促进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爭取和維护民族独立、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事业方面,在扩大和加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統一战綫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貢献,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在科特迪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和平文化”这一观念。漫长的10年过去了,“和平文化”的含义不断扩大、发展。现在,人们不再认为“和平文化”仅指没有战争,或者说仅包括国家或国家之间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文化部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今天,联合国已经历了60个风风雨雨的年头。“热战”中诞生,“冷战”里成长,严酷的环境一方面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事业方面提供了某些展示才能的舞台,另一方面也使联合国成为东西方大国之间角力的特殊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联合国以集体的力量来维护世  相似文献   

15.
战后40年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从未停止过,世界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据联合国统计,在过去的40年中,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除4起发生在欧洲外,其余都发生在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大多数是由于一些国家推行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而引起的。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它们或者直接出兵、或者派遣顾问、或者供应武器、或者提供经费,不同程度地参加或介入了大多数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充分表明,美苏的争夺是造成世界动乱不安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6.
一 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德黑兰会议,不仅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方面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并且为战后的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完全正确的和正常的道路。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莊严地宣称: “我们表示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隨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关於和平方面——我们确信:我们的和协,必将使和平成为一种永久的和平。我们完全承认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无上的责任,要创造一种和平,这和平必将博得全世界各民族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而在今后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災难和恐怖。”德黑兰会议的重大意义,是在於它在事实上肯定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的原则,而以大国合作为基础,採取充分协商的精神,来解决和平和战争的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军事战略在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固定涵义的概念,它是指以军事手段防止战争、国家和武装力量进行战争准备、进行战争和战略规模军事行动的方式方法。在表现形式上,它既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完备的战略方案)。它主要回答战争将来自何方,怎样防止战争,一旦爆发战争应怎样打赢战争的问题。俄罗斯重新独立后,军事战略作为指导国家和武装力量战争准备与实施的重要领域,也曾经历数度调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俄军事战  相似文献   

18.
树立和平外交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希望和平新中国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树立和平外交形象的历史进程,并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长期以来国际上总是流行着一种“中国好战”的观点,使中国外交形象深受伤害。对于居心不良、有意中伤者,我国领导人曾多次予以严肃批驳。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产生这种舆论的国际性原因,需要认真研究造成这种现实状况的国际国内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好战”舆论同我国曾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某些不尽确切的表述和观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45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因此有人把20世纪称为“战争的世纪”。残酷的战争给人类留下难以弥合的创痛。二次大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就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这正是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经过非洲国家艰苦不懈的努力,非洲终于迈进了“求和平、求稳定、谋发展”的新时期,但其发展仍呈波浪式。1996年不少国家出现波折;1997年显稳定趋势;1998年,将近20来个国家又发生部族冲突、内战、边境冲突和多国卷入的地区战争,国际舆论惊呼非洲大陆“陷于战争状态”;进入1999年,非洲各地区政治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