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国的情景喜剧因其剧情贴近生活、语言幽默风趣,在全球的电视剧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老友记》是美国情景喜剧的经典之作,影响非常深远。通过梳理该剧涉及中国主题的情节和分析频繁出现的中国形象,揭示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及其优越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商务谈判-特别是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分析造成美国人谈判时自信心与优越感,热情直率与性格外向,法律观念强与重视合同,时间观念强与注重谈判效率,倾向"一揽子"交易等特点的文化、历史、经济原因,因此而得出的与美国人谈判时相应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现象     
弥漫意大利民族的精神就是一种很强的文化优越感,而作为这种优越感载体的意大利国家本身的实力又相对较弱。于是,意大利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在对强者依附的同时又不时地挑战这些强者。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人在现实中越失意,在游戏中受优越感的刺激就会越强烈。与现实相比,这种优越感可以说是速成的人们在生活中似乎越来越离不开游戏,不仅儿童、青少年喜欢游戏,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爱玩电脑游戏。为什么很多人玩游戏不能自拔?游戏究竟有何魅力,可以让人不眠不休、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5.
杨晋 《世界知识》2013,(22):59-61
达赖集团利用了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优越感”编造了“藏族孤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欧盟亟须反思和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翔 《世界知识》2010,(12):42-43
欧美的中心地位和文明优越感正在经历一个百年来的首次丧失。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地位边缘化的担忧,促使欧盟做出全面的反思和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小航天"是一架航天飞机。他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觉得自己不一般,有一种优越感。至于这种优越感究竟来自哪里,"小航天"不想直接说出来,他的不一般最好是由伙伴们发现。"小航天"虽然大名里有"飞机"两个字,长得和飞机也比较像,但是如果有人说他和飞机是一家,他立马跟这个人急。平时,"小航天"有些抗拒自己被称为"飞机",因为他认为  相似文献   

9.
(一) 民族工作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部分,要搞好民族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无产阶级及其马列主义政党在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民族夫系时,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时则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高于一切的原则,反对任何民族偏见和民族优越感。恩格斯在一八四五年三月曾对英国工人说;“我极其满意地看到你们已经摆脱了民族偏见和民族优越感。这些极端有害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是大规模的利己主义而已。”(《英国工人阶级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近段时间,英国在亚洲外交举措频频。除了首相卡梅伦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进行了连续访问之外,外长哈蒙德也于近日访问了中日两国。在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英国对其亚洲战略的重新布局。相比于日本、美国的亚洲战略,英国的亚洲战略布局体现了其外交的现实主义作风,手段更加务实灵活,并且似乎也没有了欧洲传统的道德优越感,追求的是经贸、文化与安全上的共赢,而非单方面的"霸权"。提升经贸关系是卡梅伦访问东南亚的  相似文献   

12.
周敏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73-1475
美国俚语以其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特质征服了越来越多的英语使用者,在美国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分析了美国俚语的发展原因,然后从三方面探讨了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美国俚语的构词特征、美国俚语的修辞特征以及美国俚语的语用特征,旨在加深人们对俚语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4,(4):116-118
<正>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译本在中国出版之后,赞誉之声有之,贬抑不屑之态也不乏其人。后者往往导致顾彬本人愤愤不平,因为他认为批评家都是在用其文学史的中译本来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而很少有评论家能从德文原版的角度来进行评判。而笔者倒认为批判者和赞颂者都缺少从文学史学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笔者不揣鄙陋也对其进行论述。一顾彬在其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自我优越感是存在的。他的优越感首先来自他研究中国文学的年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人在没学普通话之前,都很自信,自认为所说的话就是普通话,所以,在学普通话上,黑龙江人要比南方人有一种优越感。但事实却说明:南方人学普通话比北方人提高的快。正所谓"远则易改,近则难易"。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建国初期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隐约中流露的小资在身份上的优越感及引起的一系列逐渐升级的批评,表现了当时权威意识形态对小资产阶级的严重关切和文艺批评政治功能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社会大变革及其发展,竞争机制的引进,大学生的优越感逐渐冷却,特别是师专生更感自卑,自卑属轻微的心理失调,但仍属于不健康的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不注意引导,易使部分学生造成心理障碍,甚至误入岐途。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从1991年初起持续增长,在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这种经济被称为“新经济”。近年来,美国经济界对“新经济”的研究逐步升温,国内也展开了对美国“新经济”的讨论。如何认识美国“新经济”的特征、动因及运行态势,对于分析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意义。一、美国“新经济”的特征美国“新经济”的特征主要有三个:1、经济稳步增长。1992~199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8%。1997年上半年以后经济以近6%的速度增长。[1]美国占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91年的33%提高到了1995年35%。近三年来,达沃斯世界…  相似文献   

18.
九霄龙吟     
在我的脑海里,马克思主义似乎离我很远,平时总觉得是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道理的,好象没有很实在的东西我们能够抓得住。但细细想来,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其实在现在看来,纵向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能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应该说,大部分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19.
做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他会下意识的为企业的良好形象感到骄傲和自豪。许多知名的大公司的职员都会有一种优越感,他们的优越条件就来自企业超出其它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相关待遇。那么,这种自豪感和优越感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他们会以较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会随着企业的良好氛围而不自觉的改变自己许多陋习,他们会以自己的工作不利或出现各类事故而觉得愧对于企业,因为是他为企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相反,一个企业如果形象很差,文明生产做的不好,随处可见脏而乱的杂物,那么,工作在这里的员工也就会随着企业不好的形象而纵容自  相似文献   

20.
美国英语的历史虽短,但其具有双重特征--保守性和创新性.作者从词汇的角度论述这一特征,并采用大量例证.此特征根源于美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和语言对社会交际需要的适应.随着时间和文化交流的发展,美国英语已成为国际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