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极右翼政治家约尔格·海德尔任党魁的奥地利自由党最近入阁,在欧洲政坛引起轩然大波。欧洲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谴责海德尔过去发表的为纳粹歌功颂德的言论并提出警告。欧盟委员会也采取“毫不宽容”的外交制裁措施,要求其成员国不与奥地利新政府进行任何正式双边接触,不支持奥地利的候选人谋取国际组织职位,将只从技术角度接受奥地利驻欧盟各成员国的大使。奥地利事态也引起了国际社  相似文献   

2.
曹慧 《世界知识》2022,(10):22-23
<正>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多国不断在经济、金融、外交等领域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4月8日,欧盟通过第五轮制裁,决定从今年8月起对俄罗斯进口煤炭实施禁运。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能源产品占欧盟自俄进口总额的62%,欧盟进口商品中45%的煤炭、25%的石油、逾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显然,俄乌冲突对欧洲能源政策、格局将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6月15日,日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八年来最低点146.43:1。17日美国开始抛售美元以促使日元回升。 8日美国政府宣布,因南联盟最近在科索沃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美决定对南实行新的制裁,冻结南在美的一切财产,禁止美国公司在南投资。同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决定对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实行新制裁,包括停止所有欧洲在南的新投资和冻结南政府在海外的资金。15日欧盟又决定禁止南的民航班机飞往所有欧盟成员国。同日北约开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5)
欧盟委员会集体辞职今年3月16日凌晨,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宣布,由于他领导的委员会对其内部出现的"徇私舞弊、管理不善、任人唯亲"等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该委员会的全体20名委员决定集体辞职。消息传出。立即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引起很大震动。毕竟,在欧盟42年的历史上,这种情况尚属首次。可谓"石破天惊"。这一事件对欧元的稳定、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的扩大计划以及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欧盟委员会集体辞职的直接原因,是"独立专家委员会"3月15日下午提交的针对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自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马约以来,各种争议和疑虑不绝于耳。三年中,两种速度的欧洲、可变翼欧洲、任意选择的欧洲等设想相继提出,使欧洲政治家们深深苦恼。最近,法、德两国官方人士又相继提出欧盟建设核心论主张,在成员国内部掀起轩然大波。潜伏多年的围绕欧盟发展前途和方向的争论终于表面化、白热化。  相似文献   

6.
薛力 《世界知识》2014,(8):38-39
<正>近些日子,由"克里米亚变局"所引发的"制裁"问题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欧美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准备向欧洲直接供应天然气,以降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这被视作欧美强化对俄罗斯制裁的一个准备动作。此前,欧美已经对俄罗斯启动了一些制裁措施。那么,美国是否可能取代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正5月30日,丹麦广播公司与多家欧洲重磅媒体共同推出特别报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与丹麦国防情报局进行秘密合作,对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多位欧洲政要进行监听活动。此事兹一曝光就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也让欧美之间的安全信任再受考验。  相似文献   

8.
背景去年,历来被舆论界视为欧洲最稳定的民主国家之一的奥地利,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震动了欧洲乃至世界。危机始于1999年10月,奥地利举行国民议会选举,联合执政已13年的社会民主党和人民党在政府席位分配问题上发生分歧,人民党转向同第三党——右翼的自由党进行组阁谈判。2000年2月4日,自由党合法进入政府。这一结果不仅打破了战后社会民主党、人民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局面,结束了极右政党被拒于欧洲国家政府门外的历史,同时还引发奥地利国内抗议极右势力入阁的示威游行及欧盟成员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外交制裁。2月28日,自由党主席海德尔被迫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5月1日正式辞职。6月,欧盟取消制裁。  相似文献   

9.
财经剪贴     
微软对欧盟的反垄断裁决提出上诉美国微软公司于6月7日向设在卢森堡的欧洲初审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后者推翻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作出的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裁决。据微软公司发言人称,该公司随后还将正式请求欧洲初审法院批准中止执行欧盟委员会对微软公司的制裁措施。今年3月24日,欧盟  相似文献   

10.
正伊核协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是2015年7月14日伊朗与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共同签署的国际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2018年5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实施"极限施压"政策,全面制裁伊朗。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1年4月6日在维也纳启动重返伊核协议的谈判,通过欧盟作为中间人,迄今同伊朗已进行过六轮间接谈判。谈判气氛一度相当乐观,伊方代表数次表示成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党是长期活跃在欧洲政坛一支重要政治力量,战后多个国家的社会党多次单独或联合上台执政,社会党在经济、社会、安全、外交等方面的主张有鲜明的特点,对欧洲一体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欧洲一体化的倡议者、推动者、参与者、决策者。在当今的欧洲政坛上,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社会党仍处于执政或参政地位,对欧洲,并活跃在欧盟委员会等各个机构中,对欧盟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欧洲将迎来多国元首或议会选举。受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等事件的巨大冲击,欧洲密切关注民粹主义动向,恐其"生根发芽",动摇欧盟根基。3月15日,荷兰议会举行换届选举,正式拉开欧洲超级大选年序幕,被国际舆论公认为对欧洲政治及民粹主义势力崛起的"摸底测验"。叫嚣脱欧、排外、反自由贸易、反全球化的荷兰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自由党若上台,将直接冲击法、德选情,还可能导致欧盟解体并深刻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欧盟发布新一轮制裁名单,名单包括俄罗斯总统办公室第一副主任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等多位俄罗斯高层,另外还包括克里米亚首席检察官纳塔莉娅·波科隆斯卡娅,制裁理由是其"积极贯彻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其进入欧盟境内并冻结其资产。此外,还有两家克里米亚公司也出现在此次的制裁名单中。在此之前,欧盟已对48名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地  相似文献   

14.
正默克尔新政府上台后,面临四项严峻考验。然而在推动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欧盟一体化国际关系,及欧盟内部权益变化的矛盾体现。现阶段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和权力结构转移,为德国发挥欧盟领导作用营造了有利条件。法国目前正面临长期经济发展缓慢,并承受较大的债务负担。虽然作为"小鲜肉"的马克龙雄心勃勃地在默克尔大选获胜后抛出更加吸引眼球的"重塑欧洲"改革蓝图,但这份宏大计划的前提是以"德法合  相似文献   

15.
财经剪贴     
欧盟制裁微软负责欧盟反垄断事务的欧盟委员会3月24日裁定,全球软件业巨头美国微软公司违反了欧盟竞争法,因此将对微软公司施以4.97亿欧元(大约6.13亿美元)的罚款,这是欧盟有史以来以反垄断的名义对一家公司的最高罚款。欧盟委员会裁定,微软公司可继续销售带有媒体播放器的视窗操作系统,但在未来90天内,微软公司必须为欧洲电脑制造商提供不带媒体播放器的视窗操作系统。欧盟委员会同时要求微软公司在120天内,向服务器行业的竞争对手公布“完全、准确的”数据,以便他们的产品能够与安装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电脑“充分兼容”。微软公司随即发表…  相似文献   

16.
鞠维伟 《世界知识》2014,(20):43-45
在对俄罗斯制裁方面,欧盟各成员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着自身的利益。自2014年初以来,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升级,美、欧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矛盾愈加激烈。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欧盟对其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而俄罗斯也果断采取反制裁措施,俄欧双方的经济制裁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7.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联合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一系列制裁,俄罗斯也相应出台反制裁措施。美俄相互制裁将对两国航天工业乃至世界范围的航天合作产生较大影响。一、美、俄航天制裁与反制裁的主要内容美国方面,一是加紧对俄航天出口管制,禁止向俄出口和再出口高科技物项和军品物项。  相似文献   

18.
孔刚 《世界知识》2014,(8):36-37
<正>今年2月以来,随着乌克兰国内政治形势的恶化以及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总的来看,与俄罗斯大致同时出现在冷战后国际舞台上的欧盟,此前与莫斯科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双方已经建立了密切的经贸联系,人员交往不断扩大,就是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俄罗斯也不再是欧洲人眼中那个"恐怖的伊万"。然而即便如此,当短短数月里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危机相继呼啸而来之后,欧盟还是对俄罗斯举起了制裁"大棒"。  相似文献   

19.
卢芳华 《世界知识》2013,(13):30-31
6月17日,即“棱镜门”事件爆发十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度对此进行公开回应,并暗示将寻求从香港引渡该事件主角爱德华·斯诺登。此前,从国人熟知的赖昌星引渡案,到一度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的皮诺切特引渡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同时中国出口企业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欧盟反倾销指控,而中国出口企业在寻求规避反倾销时,由于没有注意欧盟反规避立法反而形成“无效规避”,并遭受到反规避制裁。文章通过对欧盟反规避条款的分析为中国出口企业进行有效规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