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有过短暂的“蜜月期”。自1992年年底起俄罗斯调整了对外政策,对美国从“全面倒向”改为“逐步拉开距离”,随后美国对俄政策也作了“微调”。1995年,美俄关系又有一些新变化。一、美国仍把俄罗斯列为其对外政策中首先关注的国家。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用现任国防部长佩里的话来说,涉及美国对外行动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走上转轨之路后,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不断向其提供资金和贷款,但这钱并不那么好拿。美国一直把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作为其对俄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98年8月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后,IMF的援俄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今年7月IMF正式确定向俄罗斯提供45亿美元贷款(在一年半内分批到位),集中反映出美对俄政策的目标从重点促俄进行经济改革转为首先尽力维持其稳定。美不像过去那样坚信其干预和介入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俄的经济改革方向。美国利用IMF援俄是为了以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8月以来,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一批新的制裁。自2014年至今年7月,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50多次制裁,美国财政部制裁数据库中涉俄实体与个人记录达491个。与此前的制裁相比,此番美国对俄制裁有何新特点?俄方又会如何回应?"地狱制裁法案"美国对俄新一轮制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来自美国财政部的制裁。8月15日,美国财政部以非法向朝鲜运货提供便利、违反美国制裁政策为由,对俄罗斯Profinet公司及其总裁进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遭到美西方全方位严厉制裁和空前孤立。在此背景下,俄加紧推进“向东看”政策。俄远东发展、俄罗斯与中国的务实合作是俄推进“向东看”政策的关键点,其中拉动中国对俄远东地区的投资合作是俄重要任务。在远东地区打造“一区一港”俄远东地区幅员辽阔,  相似文献   

5.
善待俄罗斯。———叶利钦过去这些天,也许最集中地反映了普京在外交上的谋略。叶利钦在交班的时候,殷殷嘱托普京:善待俄罗斯。两年多来,普京是怎样做的?当美国推行导弹防御计划、退出反导条约、兵进中亚和高加索、将俄罗斯列入核打击目标国家的时候,当北约咄咄逼近家门口的时候,普京并没有说“不”,人们也没有看到叶利钦奇兵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那样的情景……可是,就是这些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俄美峰会、俄北峰会、俄欧峰会、“亚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只有普京是所有这些峰会的参加者———接连召开,仿佛向人们表明:普京其实深有谋略。———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6.
时事点评     
8月20日至2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访问,并于23日在海参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这是金正日作为朝鲜最高领导人第二次访问俄罗斯。金此次访俄的主要目的是重温金正日再度访俄,神秘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欲抢先进入东欧裂变后形成的“安全真空”,主要矛头是针对俄罗斯的,当然遭到了俄罗斯的竭力抵制。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至原苏联传统势力范围,是对俄安全利益的严重威胁和对俄大国地位的严重挑战。俄罗斯的抵抗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北约实施东扩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2015年俄罗斯创建了东方经济论坛来推动其"向东看"政策,东方经济论坛每年于9月初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五年来,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年亲自携联邦中央和远东各联邦主体的政府要员出席,俄各大战略性公司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12日~13日饿罗斯总统普京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双方决定加强俄韩政治与安全领域的高层对话,更敦促朝鲜等未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国家尽快加入公约。2013年12月2日,普京签署了执行联合国安理会3月7日通过的制裁朝鲜的第2094号决议的总统令。普京访问韩国后实施对朝制裁是否意味着俄罗斯对朝鲜半岛三位一体的政策——即对朝政策、对韩政策以及在半岛地区安全、经济合作、欧亚能源和交通走廊建设框架下的通盘考虑,发生了变化呢?2014年,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将呈现怎样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程春华 《世界知识》2011,(23):38-39
继“俄乌斗气”(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天然气问题的多年争斗)殃及欧盟以来,最近俄罗斯欧盟能源贸易又出现新问题。2011年10月25日,欧盟拒绝给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南流”项目特殊地位,使该管道可能会受到“欧盟第三能源一揽子文件”的限制,俄罗斯必须向第三方开放管道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外刊要论     
核冲击波:糟糕选项中的最优选择Michael J.Green(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今日军控》2006年11月刊美国军控协会出版朝鲜核试验后,美国国内围绕如何促使朝鲜放弃核武产生了巨大争论,主要有四种观点:与朝鲜直接接触,以一揽子的安全保障换取其放弃核武;以军事威胁为后盾,采取“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有效封锁朝鲜,防止其向外输出核武器和核材料;彻底推翻金正日政权,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四种观点各有利弊,综合其优点,美国应采取如下战略:加强与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合作,谋求继续推进六方会谈的进行,争取…  相似文献   

12.
时事概览     
俄乌斗“气”有因由1月4日,俄乌两国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达成一致。但舆论指出,握有“能源牌”的俄罗斯和持有“管道牌”的乌克兰没有分出胜负。俄乌围绕天然气的争端半年有余。双方在价格问题上互不让步,俄坚持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一口价”,乌强调最高可提到95美元。双方在较量中频繁“摊牌”最终使事态发展到了2006年元旦“断气”的地步。对于俄罗斯的新年“大礼”,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当即指责“俄罗斯表现得像战争时期一样”,乌不得不挖掘内部潜力和动用储备。但乌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贡恰鲁克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气温降至…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的第一天,当全球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之中时,俄罗斯于上午10点切断了向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俄乌围绕天然气价格的纷争达到了对峙的顶点。俄罗斯对乌克兰“出牌”乌克兰属于能源贫乏国家,其每年消费的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有250亿立方米来自俄罗斯,其中170亿立方米以易货贸易的方式抵消俄罗斯通过乌克兰管道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过境费,其余80亿立方米按照前苏联国家内部定价,以每1000立方米50美元的低价购买。2005年3月乌克兰“颜色革命”后,俄罗斯向乌提出了天然气提价问题,即参照欧洲标准向乌提供天然气。俄罗斯向东欧国家提供的天然…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开展对俄科技合作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俄科技合作作为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已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俄罗斯调整其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之际,我们应转变观念,适应变化,鼓励和扶持企业参与对俄科技合作,提高对俄方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增加对俄合作的投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全面提升对俄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事关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后,受国内、国际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出现过一些波动,经历了由"亲韩远朝"向"朝韩并重"转变两个阶段.在朝核问题上,俄罗斯的基本立场是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建议对朝鲜提供安全保证,使朝鲜放弃核计划.  相似文献   

16.
唐新华 《世界知识》2013,(11):11-11
“俄罗斯副总理苏尔科夫辞职是上周俄最大的政治震荡。“苏尔科夫1964年出生,现年49岁.2011年12日被任命为俄副总理兼总统办公厅主任,是当前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年纪虽轻.却已是“三朝元老”,先后效力于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位总统。他是俄罗斯“主权民主”理论的缔造者,是“统一俄罗斯党“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1月12日~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并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指出:双方决定加强俄韩政治与安全领域的高层对话,更敦促朝鲜等未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国家尽快加入公约。2013年12月2日,普京签署了执行联合国安理会3月7日通过的制裁朝鲜的第2094号决议的总统令。普京访问韩国后实施对朝制裁是否意味着俄罗斯对朝鲜半  相似文献   

18.
环球舆论     
俄朝结束冷淡时期俄新社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与朝鲜外务相白南淳在平壤签署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将提高俄罗斯外交在朝鲜半岛的地位。伊万诺夫说,现在可以确认,俄朝关系的冷淡时期已经结束。对他的谈话还需要补充一点,即自条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正>俄罗斯将全面审查境内美国媒体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日前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对在俄境内运营的美国媒体进行审查。据称此决议是为了还击美国针对俄罗斯媒体挑起的“战争”。该决议称,美国大选结束后,该国指责俄干涉大选的政客开始从言论转入实际行动。国家杜马要求杜马信息政策、技术和通信委员会负责审查俄境内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把中亚地区看做是自己的“战略后院”和恢复其大国地位的战略基地。但俄罗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机不断向中亚地区渗透,打进了俄罗斯的“南大门”,进一步排挤和削弱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美国的渗透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不满和不安。俄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中亚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所在。如果俄罗斯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俄罗斯的整个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普京上任不久就对中亚国家中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