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颠覆现实主义传统是王尔德创作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王尔德童话的原型模式、中心视角及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传统童话的颠覆,是王尔德童话的特征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立法目的的解构与探索——反思目的一元论和目的二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学界对环境法的目的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所谓的目的一元论和目的二元论,目的一元论是一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目的二元论在实践中往往会造成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环境利益的情况出现,因此也需要更新。为了促使环境问题的解决,使环境真正得到保护,应该对环境法的目的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笛卡尔的二元论学说至今仍影响着医学领域的发展,脑白质切除术虽被禁止,但其引发的对人的心灵与肉体关系的思考却为探索现代医学和社会责任问题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6.
张畅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5-27
王尔德是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身体力行地实践唯美主义主张。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和当下大众文化呈现的生活审美化、追求瞬间快感和享乐、消费主义倾向有着紧密联系。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看当代大众文化的唯美倾向,辩证审视大众文化的优势和弊端,有助于建构当代社会健康良好的大众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安徒生反讽的王尔德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亮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13-16
王尔德的童话,打破安徒生童话所创造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满的关系,用反讽的手法揭示了一个没有爱心、没有情感,只有冷漠与隔绝的世界。王尔德借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打破儿童美妙的梦境而表达成人的思想,告别了真正的儿童文学,走向成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莎乐美》是王尔德实践其唯美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该剧中,王尔德颠覆经典,赋予了女主人公莎乐美鲜明的个性。莎乐美对美的疯狂热爱和追求使她将自己献上了美的祭坛。"莎乐美之吻"是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方式,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在她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采用象征、心理描写等手法,描述了一个有独立意识的新女性和三个有着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男人之间的冲突。通过对父权制社会双重价值标准下的两性关系的描绘,莱辛揭露了父权制的虚伪和该制度下两性关系的荒谬,同时通过对一个“独立女性”的刻画,解构传统的两性关系模式,挑战父权制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对传统的语言能指与所指关系,文本的意义都有独到性的见解。在翻译研究上,翻译标准在解构主义颠覆性的理论系统中开始重新界量。本文通过对解构主义在后结构主义中的异军突起的分析,阐述解构主义大无畏的颠覆精神,同时将这种精神给文本意义的界定和翻译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新思维作一概述,以期对解构主义及其翻译观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19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文化秩序、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巨大变革的影响,王尔德的社会讽刺喜剧《理想丈夫》在继承了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特征的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喜剧美学的"丑本位"、"非理性"和"荒诞化"、"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余德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4)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的本原物就是“火”。由于人们对“火”这个本原物的理解不同 ,因而便产生了对赫拉克利特哲学性质的争论。徐开来同志通过“火”与生命、“火”与“灵魂”这两个论据出发 ,得出赫拉克利特的“火”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混杂体 ,所以他的哲学是“二元论”。而笔者则认为 ,“火”不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 ;“火”与“灵魂”的替换使用没有改变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性质 ,因此赫拉克利特哲学就其本质而言 ,不是二元论 ,而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以感性为美、以想象为美及以形式创新为美的文学理念在其叙事作品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本文拟从意象、声音及情节等方面来探析其叙事作品中的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赫拉克利特哲学不是二元论——与徐开来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德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20(3):30-33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的本原物就是“火”.由于人们对“火”这个本原物的理解不同,因而便产生了对赫拉克利特哲学性质的争论.徐开来同志通过“火”与生命、“火”与“灵魂”这两个论据出发,得出赫拉克利特的“火”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混杂体,所以他的哲学是“二元论”.而笔者则认为,“火”不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火”与“灵魂”的替换使用没有改变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性质,因此赫拉克利特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二元论,而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刁杰阁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2)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解构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力早已超过了文学的边界,诸如音乐、建筑、雕塑,电影纷纷借鉴解构主义的理论观念,打破格律,追求潜藏于一切结构之后的不确定的“确定性”.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的理论偏激有余,而建构不足,然而需要肯定的是,正是这种抛弃建构而永远寻求“延异”的姿态,成就了艺术创造、解读和发展的新契机.电影《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主题的确立等方面,均展现出了显著地解构意识,对其进行个案分析,有助于透视解构理论在不同文本间的适用性及其演化和发展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调,德里达举起了捍卫马克思精神的大旗.他所高举的马克思的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批判,更是一种给人以未来的"弥赛亚的召唤".正武这种批判精神,为其解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打下了链接的楔子. 相似文献
17.
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论家,他也是西方文论由结构主义过渡到解构主义的关键人物。罗兰·巴特对结构主义文论的贡献,最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代码理论中。本文从巴特的文学代码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则题为“NESE&KEYS”的美国式幽默中的幽默根源,发现文学代码理论对话语的意识形态具有解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叶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是位具有独特气质的另类童话作家,他那美幻绝伦的童话中弥漫着浓重的死亡气息。本文拟就王尔德童话当中体现出来的死亡意识做一番分析,从而探究这位唯美才子对终极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在欧洲出现的唯美主义思潮是最直接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思潮。唯美主义者主张“艺术具有独立的生命”,他们尤其注重文学艺术的形式美,着力探索文学形式,探究文学与音乐、绘画之间的关系,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最积极鼓吹者,也是唯美主义文学的身体力行者。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以奇特的构思、机智的语言和巧妙的象征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追求。尽管王尔德试图使艺术摆脱道德的束缚,却也在不经意中表达了弃恶从善的忠告,唯美,尤其美在心灵。 相似文献
20.
"为艺术而艺术"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最精辟的表达.本文从诠释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入手,进一步分析其美学观点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从理论的角度表明,王尔德的美学观点既表达了他个人对"美"的理解,同时又传达了他试图逃进"理想王国"-艺术的乌托邦的美好愿望.他的这种唯美思想契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