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雨的诗有50多首。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雨”命题的诗(38首);(二)写“雨”却不以“雨”命题的有《白帝》等;(三)诗中带有“雨”的句子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纵观杜甫写“雨”诗,有三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2.
“三吏”“三别”是杜诗中现实主义的名篇。这六首诗的基本思想和诗中的妇女形象,众说纷纭,很不一致。举其要者,大致如下:一说“这六首诗也有一个总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爱国主义。”①一说“这一组诗所以动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艺术地发挥了爱人民的思想。”②还有一说,认为“‘劝其死王命’,这就是杜甫的基本态度,也就是这《三吏》和《三别》的基本精神。”③以上三种意见可用“爱国”“爱民”和“忠君”六字概括。论及诗中的妇女形象,特别是对《石壕吏》中老妪的分析和评价,历来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冉会梅 《奇闻怪事》2009,(12):25-26
“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被收录在长春版第三册语文书上。  相似文献   

4.
陈英凤 《科技潮》2011,(11):6-6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5.
从史书材料、五言诗在汉代创作情况、对锺嵘和刘勰相关观点的辨析、与《古诗十九首》比较等六方面对《文选》所收李陵诗逐一考证,可以得出结论,《文选》所收三首“李陵诗”应当是李陵作。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注重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揭示艺术进而是文学的本质与规律,“同感”说即是他对文艺创作主客体关系问题所作的探讨。本文把钱钟书的观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同感”与设想、比拟等的比较,同感的内涵得到确定,而且它是形象思维的最高境界;第二,达到“同感”的心理条件是“虚静”。如果有先人之见,同感就会沦为幻觉;第三,由诗与史、诗与禅、诗与画的比较,指出文学在传达同感上的独特优势,进而发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钱钟书的“同感”说既吸收了中学与西学成果,又超越了它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首知识性小诗。下面是本课(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1.认识“蝌、蚪”等4个生字及其结构,会写“搬、逗、雁”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蚂蚁”等自然现象像有声的语言能告诵我们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相似文献   

8.
杜甫绝句数量不多,艺术成就也不如律诗那么显著,但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这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别开异径”,创新求变,以求独树一帜.这种探求体现于以下六方面:(一)以俗字入诗;(二)以虚词入诗;(三)以散语入诗;(四)以对句入诗;(五)以拗体入诗;(六)以连章入诗。  相似文献   

9.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词百首英译》,译者XuZhingjie先生就把苏轼的《浣溪沙》中的“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译成了“atthefootofahill,flowersbegintobud(山脚下,朵朵花儿含苞待放)。”如此越格地处理莫文译文,使原文的“兰芽短浸溪”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如果说在其它语言环境里,为了更清楚明了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译文作适当的变通,这在翻译原则上是可以理解的,又是允许的。但具体到这首词里,“兰芽短没溪”是受着写作背景和时间的限制的。这首词是苏轼在“乌台诗案”以后遭贬到湖北黄州后的第三年春(元丰五年,1082…  相似文献   

10.
李莉 《奇闻怪事》2011,(5):36-36,7
陶渊明是平和仁慈的长者,“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我多么喜爱这首诗,叽叽喳喳的飞鸟齐集在枝叶扶疏的屋旁大树上,伴着陶渊明喜读《山海经》。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司马迁把自己放进了《史记》中,一代史家豪迈壮阔;蒲松龄与鬼狐为伍,借狐言鬼语刺贪刺虐……  相似文献   

11.
郁葱2004年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他的诗创作历程大体代表了中国新时期以来诗坛的变化;他建构了自己的“经验诗学”;他的诗在思想、情感、生命感受上都达到了当代中国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12.
明人贬宋诗,在思想方法上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在具体对待唐宋的问题上以唐诗作为取舍宋诗唯一标准,合则取,不合则去  相似文献   

13.
以“第三代诗人”为参照系,考察80年代中晚期内蒙古青年诗人的“草原之诗”,会看到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诗歌观念上更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诗歌发展趋向。诗潮渐落,今日再思考,更期待内蒙古青年诗人的现代意义的“草原之诗”早日成型。  相似文献   

14.
楚凋“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阐述了楚调“唐音”歌吟(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流,并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楚调“唐音”歌吟可吟多种诗词体裁,且在同一首诗(词)中可分别采用如歌、如诉、如泣三种吟唱模式,为丰富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代诗坛存在着两个联系紧密同时又有重要区另4的“闽派”:诗钟之“闽派”与同光体“闽派”。本文阐述了诗钟“闽派”之得名、影响、代表人物和同光体“闽派”得名之经过,并比较了两个闽派的异同点。诗钟之“闽派”乃清末名实相埒之名称,同光体是清末“有实无名”之闽派;诗钟之“闽派”的形成与得名都要早于同光体“闽派”。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一般将杜甫《羌村三首》其三中的“兵革既末息”理解为战争仍然未结束(或还未结束、尚未结束),但细细推究起来,却不如“战争全都没有结束”的解释准确。这可从“既”字的解释和该诗的创作背景上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7.
在上《游子吟》一课时,在激情导入新课,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大意后,我说:“每当朗诵起这首诗,就不由得想起一首歌。同学们猜猜是首什么歌?能唱的唱几句也行。”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狄更生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她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多首诗,其中五百多首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与永生。“死亡与永生”成了狄更生几乎一生遥望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 杜甫于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入湘,携妻室儿女乘一条木船在洞庭湖和湘江上漂泊了三年,于大历五年(七七0年)冬病死在今岳阳市平江县小田村。在此期间,诗人写诗一百多首,后人称之为“湖南诗”或“湖湘诗”。 诗人三年湖湘生活,可以用老、病,穷、愁四个字概括,诗人大历四年在潭州写的《清明二首》可以佐证。其中一首写道: 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左耳聋。  相似文献   

20.
“爱诗的孩子,是聪明的,也是幸福的。”儿童喜欢想象,他们生长在梦想的世界里。而那些使他们愉悦的诗歌,正是在叙说着他们富于幻想、极具创造的智慧与童心。在诗的世界里,鲁兵诗社的这些小精灵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一首首洋溢着美与创造力的诗作。本刊择优刊出该社小诗人的部分习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