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各位老师: 你们好!当每月一期的《青年科学》又如期到我手中时,我随手一翻发现书角有一组关于“曹操墓”的题,顿时来了兴趣。关于曹操墓,这一轰动世界的新闻,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结果,想当年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三国中最富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他的墓究竟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学》2010,(10):12-13
8月21日,“反曹派”集体爆发,23位学者云集苏州,向全国发表了“反曹”宣言,在全国立即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反曹”热。主要代表发言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0,(2):4-5
2009年12月27日,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河南安阳。承载了太多传说与猜测的充满着神秘色彩与争议的历史人物曹操的陵墓“曹操高陵”得以确认并正式对外公布。刹那间,一石激起干层浪,国内专家学者、海外报章一片哗然。质疑声起,争议不断,孰是孰非,各执已见。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0,(2):13-14
2009年12月28日下午,也就是“确认营操墓”消息发布的第二天,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做客新浪,与网友交流有关曹操墓确认这一倍受关注的热题。本文摘录了尹俊的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5.
曹操墓惊现河南安阳后,质疑纷起。"挺曹派"言之凿凿;"反曹派"学者认为证据不足,定性为时过早;公众质疑矛头直指政府和学术权威的公信力。各方法理辩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考古论证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学》2010,(8):5-5
在挖掘现场,考古队公布了此前出土但从未公布的“陶猪圈”。“陶猪圈”的出现,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并异议不断,继而有些人对“曹操墓”的第二次发掘也予以质疑。认为“现场挖掘”是在“摆样子”而不是实质的“挖掘进行时”。对此,有关方面做了回应。  相似文献   

7.
千古之谜真的解开了吗?人们怀着惊喜、惊奇和太多的疑问、太多复杂的情感,在报纸、电视、网上追逐着安阳曹操墓的动向。来自远古的足音撞击着每一颗心灵。  相似文献   

8.
有奖问答     
《青年科学》2010,(8):14-14
1、西高穴村“曹操墓”的朝向如何?如何解释?2、“曹操墓”中出土的石牌上标注的兵器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李路平 《青年科学》2010,(10):13-17
李路平关于《鲁潜墓志》的言论旱已家喻户晓,在社会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近日,他经多方调查、搜集、查阅历史文献等,对之前的“论据”又做了颇具新意的和更具说服力的补充,也许,这对于关注“曹操墓”真伪者会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冠雄  紫燕 《青年科学》2010,(10):4-11
近日,23位学者云集苏州,三国文化论坛树起“反曹”大旗,“曹墓造假”檄传天下。于是,“挺曹”城下,旌旗烈烈,鼓角争鸣,“反曹”呐喊一浪高势一浪。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10,(2):15-16
关于曹操墓,有许许多多的传说。有的令人迷惑,有的神秘离奇,有的则富有传奇色彩。一个活着就传奇的人物,死了仍续写着他的传奇。他,到底还有多少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2.
冠雄  紫燕 《青年科学》2010,(8):9-12
从去年岁末的6大依据到今天的9大依据,以刘庆柱为代表的部分专家认定: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而质疑之声自去年12月27日北京新闻发布会“确认”消息传出后从未停息过(关于之前的6大依据,本刊今年第二期“千年问曹操”专题已经对正、反热议双方的观点做了详细报道,在此恕不赘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晓夏 《世界博览》2011,(17):28-29
十年前的9月1日,是令美国人倍感沉痛的日子,但却是很多中国人内心欢愉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正NO.1没开口的炒制坚果爆炸可能性:爆炸危害:案例:海宁的沈女士买了新鲜出炉的板栗,结果刚放嘴里就炸了,所幸她只是嘴巴轻微烫伤。每年都有心急吃板栗的顾客被炸到。原理:栗子等坚果内部的水在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快速膨胀,而栗子壳的延展性不够好,在遇到挤压的时候就容易爆炸,所以炒栗子一定要每个栗子上划一个口子,热板栗最好冷却3到5分钟再吃。NO.2存放过久的果汁  相似文献   

17.
12月16日下午,东盟-中日韩领导人(“9 3”)非正式会晤和东盟-中国领导人(“9 1”)非正式会晤先后在河内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日本首相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证了今居广东与广西境被认作是越裔、土著的宁氏族人之本有秦人、汉族族体事实,提出了他们是从齐鲁境迁徙来与地方土著、越裔作出了融合的一支汉族遗裔  相似文献   

19.
一组在意大利大萨索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的意大利和德国科学家成功地计算出,宇宙“年龄”应为147亿“岁”,而不是137亿“岁”。大萨索国家实验室位于地下1400米深处,能避免外界干扰和辐射,并可以使科学家对核反应进行精密测量。科学家仔细分析了所谓的碳-氮-氧循环流量,这个流量能给出的  相似文献   

20.
冠雄  紫燕 《青年科学》2010,(12):4-9
这位永远低头工作的人,面对厚重的泥土,穿越历史时空,与古人对话。他在只石片瓦中,寻找一个千古之谜的答案,一个小小的求证,就是古城文明史上闪亮的一笔,就能引爆全世界的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