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春小麦优良新品种-陇辐2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第一例采用重离子束育成的小麦优良新品种,新品系920已于2003年2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陇辐2号".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解决会宁县大沟镇厍渠村缺乏胡麻新品种问题,2018年引进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陇亚13号进行试验示范。本文总结了该品种2018年在会宁县大沟镇厍渠村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认为该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于在该地种植。同时总结了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在当地示范推广和助力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辣椒新品种──兰椒1号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兰州市农科所用自育的自交系33号为母本,22号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兰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于1995年5月31日审定通过。特征特性:株高70—100cm,侧枝为无限分枝型、茎...  相似文献   

4.
辣椒新品种──兰椒2号品种来源:系兰州市农科所以自育的自交系28号为母本,32号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兰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于1995年5月31日审定通过并定名。特征特性:株高44cm左右,侧枝为无限分枝型;茎粗0...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05,(1):57
日前,安徽省农科院宣布,被命名为“杂优豆1号”的世界第一个杂交夏大豆在该院选育成功并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梁国战主持育成的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一号”,业已通过省级审定.这是嗑食葵高产、优质.抗病育种的重大进展,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梁国战等科技人员,在1990年用胞质雄性不育系“4A”和恢复系“S7601-6-2”配制而成的嗑食型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一号”.多年多点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亩产204.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5.7%.在试种与示范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高产田块.沈阳市新城子区财落堡乡近几年累计种植562亩,获得亩产203.1公斤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中药资源丰富,所产道地药材被称为“陇药”,中药院内制剂的发展与中医药事业息息相关,陇药及院内制剂是国家和甘肃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文章调研并分析了甘肃省含陇药院内制剂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含陇药中药院内制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及医院层面的重视,助力陇药及院内制剂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麻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我区胡麻年播种面积60万亩以上,约占全省胡麻年播种面积的25%。近年来,我区相继育成了定亚17号、定亚18号、定亚19号和8227—38—2—1,以抗旱、耐脊、高抗萎蔫病、油纤兼用为主要特点的旱地胡麻新品种(系)。为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我区胡麻生产水平,增加社会效益,定西地区旱农中心油料试验站和定西地区种子  相似文献   

9.
1991年,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低酚棉新品系168与泗棉3号优选系杂交,选配出大量组合,并研究了芽黄、鸡脚叶、低酚等指示性状,发现低酚棉与常酚棉间杂交F1、F2杂种优势强且容易鉴定杂交种的纯度,并于1993年配组杂交新组合“皖杂40”。经过6年试验示范,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皖棉13号。1999年经专家鉴定,该品种为强优势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十分显著,稳产性好,适应性强。 一、生产应用 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陇糜号示范推广初报合水县种子公司李万凌陇糜5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会宁试验组采用杂交选育出的糜子新品种,1989年引入合水县,经过试验、示范、推广,1996年已在全县大面积种植,效益显著。1示范推广经过及效果1989年在合水县良种场复种对比试验,陇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准确高效的青杂7号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并促进青杂7号的推广。本研究选用青杂7号的恢复系、不育系及F1杂交种,利用60对SSR引物对其进行分析并利用大田制种群体对标记进行验证。同时对碱裂解DNA快速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得到的1对SSR共显性标记P49,该标记的鉴定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但SSR标记检测方法比大田检测更快更准确;优化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提取的DNA可以稳定扩增出清晰可见的条带,可以应用于鉴定油菜杂交种纯度,进一步加快了油菜杂交种纯度鉴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晒烟雄性不育杂交种龙杂烟一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晒烟育种研究室于2003年以MS牡晒84-21-2为母本、牡晒93-3-6为父本组配育成,2006年4月18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推广.该杂交种植株为橄榄形,株型收敛、茎叶角度小,叶形宽椭圆,大田生育期82~84 d,属中熟品种.幼苗及大田生长势强、整齐,烟叶成熟较集中.原烟外观质量优良,色泽红黄,油份足,弹性好,抗赤星病,高抗普通花叶病.平均产量为3 007.7㎏/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8%.  相似文献   

13.
以82(50)、陇亚7号、匈牙利3号和范昵等4个亚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亚麻籽粒中维生素E(VE)的类型、质量分数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VE总质量分数以82(50)最高,达36.02 mg/100 g,其次为陇亚7号(28.25 mg/100g)和范昵(26.18 mg/100g),而匈牙利3号最低(21.08 mg/100g).82(50)和陇亚7号品种中,VE主要为Vγ-E1种类型,范昵和匈牙利3号中,VE主要为Vα-E,Vγ-E和Vδ-E 3种类型.各品种间VE积累的速度和时间不完全相同,82(50)中VE的积累主要在籽粒发育成熟的中后期,陇亚7号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期间,VE的积累速度基本一致,匈牙利3号和范昵品种中,VE的积累主要发生在籽粒发育成熟的早期.Vδ-E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期积累,匈牙利3号中Vα-E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期间持续积累,范昵品种在籽粒发育成熟的早期Vα-E积累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甘肃科技》2010,(15):I0001-I0001
记者近期在秦王川高效农业示范园召开的甘肃省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观摩会上看到,半无叶型豌豆的卷须交错缠绕,蓬勃挺拔,豆荚饱满,当地农民俗称该豌豆“手拉手,抗倒伏,亩产高达400多公斤”。甘肃省推广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陇豌1号,突破传统豌豆倒伏、产量低的瓶颈,推动全省豌豆产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宜油13号(原代号杂9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用自育不育系“宜4A”作母本,恢复系“198-1”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组合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超高产两系杂交种。200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川审油2003.007)。该品种由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下亚麻种子萌发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水分胁迫对亚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为亚麻抗旱栽培技术和育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以亚麻076、075、陇亚8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不同质量分数(0%、10%、15%、20%、25%、30%)的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亚麻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亚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降,其中陇亚8号下降幅度最大。亚麻种子在PEG质量分数增加时,电导率呈现了低高低的趋势,其中076的电导率的变化较明显。适宜质量分数的PEG胁迫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而较高质量分数的PEG则降低种子的活力指数。试验可知,这3个品种的种子在抗旱性上有明显的差异,076抗旱性强,075较抗旱,陇亚8号不抗旱。  相似文献   

17.
王思慧 《定西科技》2005,(3):55-55,58
定豌2号,原系号8711-2,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豆类组人员,于1987年以晚熟的77-441作母本,中早熟的青-64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199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定豌2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家能源高粱南方区试13个甜高粱品种的分析,研究认为:能源高粱品种在珠三角的特殊环境中,生育期延长,杂交种比常规种明显,但生长正常,即可能源用更可青饲青贮。抗涝性较好的品种Pac8381、L0203、L0205、锦甜杂1号、L0204,高光效品种辽饲杂1号、305A/306,能源较好的品种Pac8381、L0205,生物产量较好的品种305A/306、锦甜杂1号、沈试202,籽实产量较好的品种锦甜杂1号、辽饲杂1号、晋甜07-1,综合性状均佳的品种Pac8381、辽饲杂1号为理想的能源高粱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陇剧院(原甘肃省陇剧团)始建于1959年,是甘肃省唯一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团体会员单位。现任院长:王亨;副院长:马勇、杨波、薛磊、边肖;院长助理:王为民。建院50周年来,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大型陇剧《枫洛池》、《草原初春》、《异域知音》  相似文献   

20.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