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国CPU发展的历史和研发现状,中国要想在世界信息产业立足,就必须发展自己的CPU事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国CPU发展的历史和研发现状,中国要想在世界信息产业立足,就必须发展自己的CPU事业  相似文献   

3.
尹捷 《科技资讯》2007,(14):216-217
高性能CPU芯片是国家信息产业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集成电路产品,是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象征。基于安全与市场利益考虑,各国都会致力于本国CPU设计与研制,我国在863计划中提出了自主研发CPU的战略思路并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介绍中国CPU设计与研发现状以及国际上CPU设计与研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这几年来,我国各界越来越重视开源RISC-V架构,认为中国可聚焦于RISC-V发展“主流CPU”(即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的CPU)。目前垄断这一市场的是美国企业控制的x86和ARM架构CPU,未来有可能参加角逐的是RISC-V,这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David Patterson教授(图灵奖获得者)的团队于2010年发布,  相似文献   

5.
尹捷 《科技资讯》2007,(12):243-244
高性能CPU芯片是国家信息产业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集成电路产品,是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象征。基于安全与市场利益考虑,各国都会致力于本国CPU设计与研制,我国在863计划中提出了自主研发CPU的战略思路并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介绍中国CPU设计与研发现状以及国际上CPU设计与研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主频与外频1.主频即CPU的时钟频率(CPUClock Speed),如“赛扬Ⅱ850”就表示这块CPU的主频为850MHz,每秒能进行850百万次运算。此数值越大,说明CPU的速度就越快。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CPU的主频已超过了1GHz,如“P41.7G”CPU。2.外频是CPU的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的钟频率。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后来逐步提高到100MHz.133MHz。一般情况下,CPU的总  相似文献   

7.
由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承担的国家“八六三”高技术项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大专项重点项目“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其七级流水线结构CPU芯片THUMP 107在台湾TSMC公司一次流片成功,工作频率最高可达500 MHz,功率小于0.5 W这是目前中国工作频率最高的CPU芯片。 THUMP 107采用0.18μm 1P6M CMOS工艺,是一款32位高性能、低功耗的嵌入式CPU芯片。与国  相似文献   

8.
双芯揭密     
随着CPU主频的不断增长、工艺线宽的不断缩小,CPU散热、电流泄露、热噪等问题同时变得越来越棘手,单纯的主频提升已经遭遇瓶颈,因此CPU厂商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双核CPU应运而生。现以AMD产品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关于CPU+GPU异构计算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桢 《科技信息》2010,(17):I0097-I0097,I0014
在PC技术领域,CPU和GPU始终是相辅相成,在二者已经发展到出现新的瓶颈时,"结合"也许是明智的解决方案,而关于整合CPU和GPU的方案就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本文研究了CPU+GPU的异构化计算算法的优势和未来应用的可能性,特别是随着通用计算程序接口(OpenCL)的发布,CPU+GPU的异构化计算这种看起来像是CPU和GPU混合体的出现,相信这将使计算机处理器又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这种异构化成就的是更加高性能,更加高性价比的处理器,而这必将掀起GPU和CPU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10月1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CPU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研讨未来CPU技术发展方向及我国CPU发展战略.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我校郑南宁校长主持研讨会,卢锡城、周兴铭、沈绪榜等知名院士出席会议,“核高基”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和实施专家组部分专家及相关部门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在一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热烈发言,积极讨论,为我国CPU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硬件当中,中央处理器“CPU”的地位可是重点中的重点。CPU是计算机行业最尖端的技术之一,CPU从应用的角度可以分为三大类:x86CPU、嵌入式CPU和其他高性能CPU。长久以来,这项技术的专利一直掌握在美国手中。作为IT产业的核心脑髓,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计算机上所使用的通用CPU几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单CPu结构数控系统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加工的需求,但是随着对加工精度和效率要求的日益提高,数控系统必将向多CPU结构发展.通过对多CPU结构数控系统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种多CPU结构数控系统的构架,以及基于这种结构的插补算法.实践证明,这种结构的数控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加工的精度与效率,而且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加工.  相似文献   

13.
科技掠影     
7月10日,“方舟-1”宣布诞生,这也是中国第一枚商业化32位CPU芯片。 “方舟-1”的诞生令中国IT业人士为之振奋。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等人参加了成果鉴定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方舟-1”是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25微米的32位CPU产品,在中国微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具有突破意义,中国IT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安全将因此而发生战略性格局突  相似文献   

14.
近期,搅热中国网吧市场的不是PC厂商,也不是牌照的发放,而是两大CPU供应商——AMD和英特尔。  相似文献   

15.
 注册机是一种用于生成注册码的软件,本文采用CPU序列号来制作注册机。为了提高安全性,本文还对CPU序列号进行加密处理,CPU序列号中不同位置的字符采用不同的加密算法。文中还列举了一基于CPU序列号和加密技术的注册机实例,实例证明这种基于CPU序列号和加密技术的注册机对软件加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1946年发明第一台电脑时是为了计算导弹飞行的轨迹。五十多年来,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促进了软件产业发展,单从处理器CPU来看1971年11月15日向全世界公布4004处理器诞生起,处理器CPU4040、8008、8080、8085、8086、8088、80186、80286、80386、80486、pentlumⅠ、pentiumⅡ、pentiumⅢ、pentiumⅣ、双核跟着出现。处理器CPU从4位、8位、16位、32位、64位。还有计算机内存、存储设备、显示器关键部件、计算机硬件的日新月异,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杜宏 《科技信息》2012,(19):127-12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出现了一项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GPU/CPU协同并行计算。中国煤炭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引进了恒泰爱普公司基于GPU/CPU协同并行计算的叠前时间偏移软件,将其纳入常规煤炭地震数据处理流程,满足了生产需要。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此偏移技术经济成本低,运算速度快,地震资料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GPU总需要一个CPU,但CPU的选择已经不再单一,GPU的功能也不再"简单",曾经稳固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合作。4月,英伟达发布了采用Arm架构的首款数据中心CPU Grace引发广泛关注。6月,外媒Tomshardware报道,像CPU一样总需要一个CPU的谷歌自研视频编解码处理单元Argos VCU,预计可以替换3000万至4000万个英特尔CPU。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由8031单片机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测功能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双CPU控制,远端CPU提供8路数据采集,本地CPU控制远端CPU,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显示、键盘输入和系统报警等工作.通过单片机通讯的方式实现数据与控制指令的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20.
浅谈RISC技术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简称RISC)的主要特点是CPU的指令集大大简化 ,用简单的指令来提高机器的性能 ,特别是提高CPU执行程序的速度。介绍了RISC技术的起源和它所采用的一些基本技术 ,以及计算机系统中采用RISC技术后带来的好处和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