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侵权责任中,特别是无过错侵权责任中能否适用及如何适用过失相抵的问题,理论界一直颇有争议。通过对过失相抵的概念和适用规则进行探究,以及对各国交通事故责任中的过失相抵进行比较考察后发现,交通事故责任中完全可以适用过失相抵。在我国现有立法背景下,对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应主要进行过错比较,适当考虑原因力;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如不能证明机动车方有过错的,则应以原因力的比较为主,同时考虑受害人的过错程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即是说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过错的主体一般而言是受害人本人,但随着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司法实践中出现一些除受害人本人之外的特殊过错主体。本文对这些特殊主体的界定和法律适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过失相抵规则在侵权行为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责任自负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在深入分析过失相抵规则传统方法的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此外,对经济分析法在过失相抵规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不适应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大陆法观念和英美法观念下的可归责于受害人的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分类不同,我国应建立以纯粹比较过失制度为基础的可归责于受害人的抗 辩事由体系,从而全面发挥侵权行为法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87条关于不明抛掷物、坠落物损害的责任规定,为建筑物中抛掷物责任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对受害人给予补偿,这一规定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者往往认为此条违反公平原则。选择哪种救济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且能够给予受害人最好的救济?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解决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不明责任这一问题的最好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瑞栋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00-103
为推动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和取得实际成效,有必要运用现代法治理念对逮捕程序进行改造。受害人与加害人达成和解的轻罪案件,对加害人可以不采取逮捕措施,即使是重罪案件也应当从宽处理。和解不捕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依据,又易于实际操作,可作为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详尽介绍了唐律对保辜制度所作的规定。认定从立法层面来看,唐律关于保辜的规定并未明言人身损害赔偿的内容,与人身损害赔偿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保辜者,加害人有为受害人请医疗伤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保辜也是人身伤害赔偿的办法。而民间社会在处理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时,其自有的一套规则和习惯,与“保辜”精神并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商事信用的特性着手,论述了信用作为商事责任内容的可行性;认为商事作信用责任既是信用权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是民商事责任中一种新的类型,它在补偿权受害人,制裁弃信违约者,维护商事交易环境等方面,具有一般违约责任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文章就信用责任制度的建立与适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致害人不明的高空抛坠物侵权责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空抛坠物侵权责任不同于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责任,也不同于共同危险行为。高空抛坠物侵权行为构成后,一定范围内的可能行为人应当分担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责任,但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此种责任的正当性在于有利于对受害人的救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以及有利于真正致害人的发现和类似损害后果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交往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涉外产品责任案件日益增多。但对于产品责任的立法各国存在冲突,而且我国至今还没有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制度,只是笼统地采用了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使特殊复杂的涉外产品责任案件的法律适用简单化、机械化,忽视和掩盖了其他与产品责任案件具有更密切更重要的连接因素,无法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据此,本文拟在评述传统冲突规则缺陷的基础上,剖析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发展态势,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制度,在救济受害人、惩戒加害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吸收和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船舶碰撞导致的油污损害现状,提出船舶碰撞导致的油污损害赔偿只能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且排斥过失责任原则的同时适用,提出应由漏油船舶所有人先行赔偿油污损害,再向碰撞另一方追偿。  相似文献   

13.
共同危险行为理论的合理性能体现出法律调控、平衡加害人与受害人利益的高度技巧,准确把握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论非常必要。如果从实质内容上理解,应主张主体的复数性、加害人行为的危险性及不可确定性、主观上实际致害人(惹起人)的过失以及主张择一的因果关系说和推定的因果关系说。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第一次明确地对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作出规定。依照该条的规定,建筑物抛掷物侵权在无法确定具体加害人的情况下,如果适用现行侵权法理论中的任何一种单一的归责原则,均会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正是从侵权行为适用的归责原则入手,通过分析得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行为适用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妥当的性骚扰防治体系离不开妥当的损害赔偿制度,美国、英国、意大利等诸多国家均十分重视对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了让受害人获得及时充分的赔偿,各国赋予了受害人多种损害赔偿请求的法律依据,并一致建立了雇主责任制度。同时,对于性骚扰案件中的受害人获得的物质损害与非物质损害范围、数额计算方式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自动驾驶系统虽然在现阶段尚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其特殊性决定了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根据自动驾驶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此种责任可分别成立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就前者而言,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决定了责任主体也有所不同,其或者是人类驾驶员,或者是人类驾驶员与生产者,或者是所涉各方当事人。就后者而言,其责任主体不仅包括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包括编程者、设计者等人员。由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性,上述责任在责任构成和免责事由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现行法律、法规仅适用于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驾驶员与机动车的所有人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适用于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驾驶员与机动车登记凭证上的所有人、买车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在于忽视了适用衡平原则,即在重视对受害人补偿的同时,没有重视在机动车交易未过户的情况下,原车主与买车人二者中由谁承担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无过错责任的公正性、合理性;提出了在适用“谁侵权谁赔偿”原则追究驾驶员过错责任的同时,应当适用“谁受益谁赔偿”的原则追究买车人的无过错责任,原车主不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杨钧 《华东科技》1998,(7):23-25
对于商家销售含知识产权商品的行为,依照哪种根据或标准作为判断其责任的归责原则呢?在法律界有不同的观点,在司法实践中亦有不同的做法,从而对知识产权人及商家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影响甚大。对此,笔者以为,判断这类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根本的归责原则,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对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此外,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一般也不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一、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判断销售含知识产权商品行为的根本归责责任原则 所谓过错责任原则,在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某种联系的前提下,只有当行为人主观方面对所负的义务或明知而故意违之,或应知而过失违之。在存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  相似文献   

19.
邓晗 《孝感学院学报》2014,34(4):99-103
损益相抵原则与侵权责任法的特性相契合,反映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公平、平等原则。确定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时,应适用损益相抵原则。对该原则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如何确定损益相抵原则的适用范围,包括肯定适用的范围以及排除适用的范围。不同的利益遭到损害时,应当采用不同的赔偿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被害人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避免加害人承担不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就特殊在它们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而一般侵权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所谓的原则始终只是部分学者的学术主张,任何立法、司法文件,包括《民法通则》也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过无过错责任原则。笔者认为:特殊侵权责任之特殊,就只是因为民法通则对它们有明文的特别的规定,别无他意。一、一般侵权行为所谓侵权行为广义上指应对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狭义上指因为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广义的侵权行为概念包括一般侵权行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