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吸附色谱分离法,根据减压渣油中的酸、碱性组分分布情况,将其分成烃、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即氮化物的族组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用碱性氧化铝和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可以将不同渣油分离成四组分。其中,酸性化合物大部分浓集于酸性份中,碱性氮化物大部分浓集于碱性份中,部分非碱性氧化物浓集在中性份中。  相似文献   

2.
将大庆、孤岛和单家寺减压渣油用含水4.0%的碱性氧化铝吸附色谱和磷酸改性的硅胶吸附色谱分离为烃组分、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出了减渣及其各个组分的酸值、强碱氮含量、弱碱氮含量和非碱氮含量。分析了减渣的酸性化合物、碱性氯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在各个组分中的分布情况。减渣的酸性化合物几乎都分布于酸性份中,而碱性氯化物60%一70%的分布于碱性份中。用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了各组分中的主要类型的氮化物。  相似文献   

3.
减压渣油及其酸碱组分中氮化物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碱性氧化铝和高氯酸/冰乙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两步法将减压渣油分成烃、中性分、碱性分和酸性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渣油及其组成中的氮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四种渣油的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中,均以非碱性氮含量最高,弱碱性氮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碱性氧化铝和高氯酸/冰乙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两步法将减压渣油分成烃、中性分、碱性分和酸性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渣油及其组成中的氮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四种渣油的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中,均以非碱性氮含量最高,弱碱性氮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5.
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常见的硫化物、氮化物按一定方式添加到催化裂化柴油基础油及其模拟基础油中,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常见的酸性化合物添加到碱洗后的脱酸柴油中,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对柴油安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非碱性氮化物单独存在时可使柴油颜色变深;酸性化合物、碱性氮化物单独存在对柴油的安定性影响不大.若在非碱性氮化物、碱性氮化物、酸性硫化物或其它酸性化合物等并存的条件下,由于酸性化合物、碱性氮化物具有催速作用,柴油的安定性变得更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基于酸、碱改性硅胶为固定相的萃取色谱分离方法,对VTB中的石油酸和含氮化合物进行分离。分离结果表明,羧酸约占VTB的3~5 wt%,中性氮和碱性氮化物约占18 wt%和13 wt%。电喷雾(ESI)电离直接分析重油中含氮化合物和强酸性含氧化合物结果能够正确反映这些化合物的实际组成。通过萃取色谱分离,实现低含量和/或难电离化合物的组成分析。采用萃取色谱结合沥青质分离方法、CID、1H/13C-NMR和ESI FT-ICR MS等分析方法对可溶质、沥青质中的石油酸、氮化物和在碱改性硅胶上具有不可逆吸附的极性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分子组成表征。可溶质中的石油酸主要是较低环数的环烷酸类化合物,而沥青质中则主要包含多环的环烷酸、芳羧酸类化合物。ESI FT-ICR MS分析沥青质得到的分子组成为沥青质中所含的酸性组分的组成信息,沥青质中占90 wt%以上的非酸性组分无法在ESI电离源中电离。原料中能够被ESI FT-ICR MS检测的氮化物基本上都分布在胶质中,主要呈现出"孤岛"结构。沥青质虽然具有较高的氮元素含量,但无法在ESI电离源中电离。  相似文献   

7.
温度敏感性共聚凝胶polyNIPAAm/X辐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辐射共聚方法制备了以NIPAAm为主要单体成分,分别含酸性单体AAc、中性单体N-vp、AAm和碱性单体4-vp 的共聚水凝胶,并给出了其最佳合成条件。产物性质测定表明它们均具温度敏感性和适宜的物理性能,其中poly(NIPAAm/AAc) 还具pH敏感性,在pH=11时最大溶胀比约为350倍。用上述共聚水凝胶对稀水溶液中UO22+离子进行浓集、分离的初探,结果表明只有poly(NIPAAm/AAc) 能有效浓集稀水溶液中的UO22+离子,并讨论了浓集条件和浓集机理。  相似文献   

8.
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RFCC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R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考察了改性酸的浓度、吸附剂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最佳改性酸浓度为70%,100mL RFCC柴油中吸附剂的最佳投入量为0.5g,最佳吸附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RFCC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脱除率为97.25%,油品收率大于98%,透光率从4.2%提高到34.1%,颜色由橙红色转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 (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 )与极性四组分 (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的zeta(ζ)电势 ,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 ζ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官能团各组分间 ζ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 ,其中酸性分最高 ,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 pH =11时 ζ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 ,其他组分的 ζ电势在 pH =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 1g/L左右时 ,各组分的 ζ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 ,总趋势是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 (pH =11~ 12 )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 ,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 ,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0.
稠油组分油水界面zeta电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与极性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zeta(ξ)电势,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ξ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官能团各组分间ξ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其中酸性分最高,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pH=1l时ξ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其他组分的ξ电势在pH=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ξ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lg/L左右时,各组分的ξ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总趋势是,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pH=ll~12)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1.
以胜利、孤岛、大庆 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 4 0 5℃、恒温 1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 ,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 (>5 0 0℃ )进行六组分分离 ,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3种减压渣油中随着组分的加重 ,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均增大 ,渣油各组分中约有 30 %的氮为碱性氮 ,碱性氮和总氮在渣油胶质、沥青质中含量相差不大。无论是热转化前还是热转化后 ,大多数氮都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 ,但热转化后的氮在沥青质中所占比例高于热转化前  相似文献   

12.
为分离油页岩萃取物的含氮化合物,采用索氏萃取法,以CS2-NMP为萃取剂,在60℃条件下萃取依兰油页岩。采用中性氧化铝色谱柱对萃取物进行分离,并对含氮洗脱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中性氧化铝色谱法能实现萃取物的初步分离,分离获得的含氮化合物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大于1.8%;萃取物所含的22种氮化合物有21种杂环化合物。这些含氮化合物为喹啉、吡啶、吲哚、酰胺等的衍生物。该结果为依兰油页岩的成因及油母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 7个6-羟基-2-吡啶酮衍生物在溶液中的 1H-.13C-NMR波谱和固态的红外光谱数据.实验表明,在常温和酸性介质中井不能使它们以 6-酮基-2-吡啶酮的结构存在.解释了红外光谱中1886—1630 cm-1范围内某些化合物的两条羰基谱带.根据波谱数据,提出了这类化合物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改进的DEAE 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从自制氢化松香中分离出中性部分 ,并采用DB 5毛细管柱和GC MS DS技术对中性部分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氢化松香中性部分共分离出 1 8个组分 ,鉴定了其中的 1 3个组分 ,主要成分为 7 二氢异海松醇、8( 1 4) 二氢海松醇、油酸甲酯、1 5 二十四碳烯酸甲酯、3,1 7 二羟基 孕甾烷 1 1 ,2 0 二酮、7 二氢异海松醛及去氢枞酸甲酯等。其中的 7个氢化二萜组分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胜利减压渣油中钙的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吸附柱色谱法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中钙在4组分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部分钙集中在柱残余质中,其余钙主要分布在芳香分、沥青质及苯不溶物中,通过阳离子交换、酸性水溶液萃取、乙醇萃取及红外分析考察了胜利减渣中钙化合物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青花椒叶片水浸液提取物的化感成分以及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化感作用:GCMS结果表明,叶片水浸液提取物中的主要有机化学物质是:5a-雄甾烷-11-酮,(+)-细辛素,二氢-2-乙酰基苯并呋喃,正二十四烷,正二十七烷,正二十八烷,1,8-萜二烯,a-佛手柑油烯,(R)-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烷,正十六烷和十二烷酸等,其中包含很多被报道过的化感物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青花椒叶片水浸液萃取酸性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麦幼苗和胚根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中性组分对小麦的幼苗和胚根的生长以及叶绿素的含量表现出显著差异,而碱性组分与对照相比,幼苗与胚根的长度差异不显著。酸性组分在5 mL时对幼苗的伸长生长和根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且随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青花椒叶片水浸液中确实存在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7.
18.
克炼减渣中钙化合物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过滤、溶剂抽提、水抽提法将克炼减渣中钙化合物分为二甲苯不溶性钙、水溶性钙和油溶性钙,用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将水抽提后渣油分为若干组分,并测定了钙在上述分离过程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克炼减渣中二甲苯不溶性钙占1.6%,水溶性钙占61.4%,油溶性钙点37.0%;柱色谱分离过程中绝大多数有机钙残留在吸附柱上,且滞留量随氧化铝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这部分钙可能是极性很大的带羧基或酚氧基的化合物或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