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轴系扭振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制了模拟汽轮发电机组机电动态过程的扭振试验台,介绍了模拟引进型300MW汽轮机组轴系试验台的模拟方法和设计原则;利用试验台进行了机电动态试验;对轴系扭振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该试验台可用于验证机电动态仿真程序及研究扭振机理。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模拟汽轮发电机组机电动态过程的扭振试验台;介绍了模拟引进型300MW汽轮机组轴系试验台的模拟方法和设计原则;利用试验台进行了机电动态试验;对轴系扭振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该试验台可用于验证机电动态仿真程序及研究扭振机理.  相似文献   

3.
曲轴扭振减振器是保证曲轴正常工作的重要零部件,为实现6BT发动机的国产化,曲轴扭振减振器必须通过货源鉴定试验。在货源鉴定试验中参考美国康明斯公司减振器的试验方法,将国产减震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与进口件作对比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找出进口件与国产件的差距,为该零件的国产化打下基础。就曲轴扭振减振器的性能和疲劳试验的测试方法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汽车传动系扭振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传动系扭振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车试验加以验证,通过仿真运算,观察到传动系中存在较明显的扭振成分;对仿真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对扭振影响较大的参数,通过对相应参数的修改,使得扭振降低,该方法为解决车辆传动系扭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汽轮发电机轴系扭振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出了多质块轴系的扭振模式解耦等效二阶模型,用复数力矩系数法分析了串补电容引起的轴系扭振机理和直流输电系统引起的轴系扭振机理,揭示了上述两种情况下轴系发生扭振的条件,为复杂系统的轴系扭振问题的计算机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d,q,0坐标系统下1d-1q和1d-2q发电机阻尼绕组数学模型参数计算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全面系统地计算了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了完整的机电联合仿真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扭振计算程序,并在研制的试验台上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运用仿真程序就发电机数学模型的选择对轴系扭振响应计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于扭振计算的发电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考虑连续质量的扭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地分析主轴尺寸和质量相对较大的轴盘扭振系统的扭振特性,将连续质量模型引入扭振系统,推导出了考虑连续质量的扭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即用考虑连续质量的轴段传递矩阵替代轴盘扭振系统中的场传递矩阵。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转动惯量大,在随机风速作用下低频扭振风险高,而传统基于确定扭转速度控制目标的传动链扭振控制方法未考虑因测量设备引起的随机测量噪声对扭转速度的影响,可能导致控制性能下降。针对扭转速度测量不确定性,提出了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扭振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了KF-ADRC扭振控制器,通过卡尔曼滤波动态估计传动链扭转速度,并以扭转速度为零作为ADRC控制目标,控制发电机电磁转矩,抑制传动链低频扭振。研究结果表明:当常规的扭振控制器输入信号存在随机测量噪声时,会显著降低其对传动链低频扭振的抑制性能,而KFADRC扭振控制器在输入信号存在测量噪声时可有效预估传动链扭转速度,较好地实现了传动链低频扭振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d,q,0坐标系统下1d-1q和1d-2q发电机阻尼绕且数学模型参数计算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全面系统地计算了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了完整的机电联合仿真模型,开发了相应的扭振计算程序,并在研制的试验台上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运用仿真程序就发电机数学模型的模型的选择对轴系扭振响应计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于扭振计算的发电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扭振测量在煤岩界面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煤岩界面识别,利用扭振信号来进行煤岩界面识别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扭振信号与滚筒截割力的关系;应用小波包和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特征提取和数据融合,论证了扭振信号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并与直线振动信号进行了对比。识别结果表明,扭振信号数据比较稳定,识别正确率达到92%;而直线振动信号的正确识别率为63%,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是一致的。通过滚筒轴扭振信号来监测采煤机运行状态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曲轴扭振减振器特性参数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曲轴扭振减振器特性参数的计算机检测分析系统,该系统以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为基础,根据最大振幅点与1/2最大振幅点的幅频关系得出减振器特性参数(自振频率f0、阻尼比ζ)的计算公式,通过激振器激励扭振减振器振动并采集减振器的响应数据,计算得出减振器的特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定减振器的振动特性参数,为减振器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用B-K信号分析仪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该系统检测结果精确可信。  相似文献   

12.
扭弯复合减振器能同时抑制扭转振动和弯曲振动,降低发动机噪声.以发动机轴系扭转振幅最小化为目标,研究了扭弯复合减振器的设计方法,并分析扭振减振器或弯振减振器参数偏离对扭转振幅曲线的影响.分析表明:增大扭振减振器惯量比、降低弯振减振器惯量比,能减小扭转振幅曲线的共振峰值;弯振减振器阻尼比和刚度偏离最佳参数后,能增大曲线共振峰值,但影响程度很小;扭振减振器阻尼比和扭转刚度的偏离能显著增大峰值.  相似文献   

13.
刚性分隔器对悬索桥吊索各索股的相对振动可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吊索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整体振动,包括平动和扭转振动.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某桥的四索股吊索为工程背景,分别建立了3种索股-刚性分隔器-阻尼器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自由振动分析,研究了理想状况下的吊索扭转模态的无量纲阻尼比曲线特征,研究了阻尼器支架刚度、阻尼器刚度对阻尼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索股-刚性分隔器-阻尼器体系不同扭转模态的无量纲阻尼比曲线不重合,不同扭转模态的阻尼器设计不能采用同一条无量纲阻尼比曲线进行设计;随着阻尼器支架刚度的减小,能实现的最优扭转模态阻尼比减小,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也减小;随着阻尼器刚度的增大,能实现的最优扭转模态阻尼比减小,对应的最优阻尼系数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汽油机正朝着高转速,大功率,低噪声,轻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对汽油机扭转振动特性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曲轴扭振过大,不仅会引起曲轴扭转疲劳破坏,而且也是产生发动机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曲轴前端安装扭振减振器是减低曲轴系扭振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486Q型汽油机的扭振测试分析和计算对其扭振特性及橡胶减振器参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种减振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减-变速集成齿轮是一种兼具圆齿轮的减速和非圆齿轮的变速功能的高效轻量化传动元件,针对其圆与非圆匹配的新型传动模式,研究含时变瞬心激励下该齿轮的动态特性.首先阐明减-变速集成齿轮传动原理,给出瞬心变化规律及传动比方程;然后通过弹性转角分离方法,揭示时变瞬心对齿轮的激励原理,进而考虑时变瞬心、刚度、阻尼和误差等因素,构建减-变速集成齿轮的扭振模型;最后通过龙格-库塔法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减-变速集成齿轮的扭振特性,结果表明:时变瞬心与刚度复合激励将产生复杂的多频响应,而且随着瞬心幅值的增加,瞬心激励对齿轮振动的影响将超过刚度激励,成为减变速集成齿轮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小发动机的振动伤害,对发动机的扭转减振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发动机扭转减振器仿真模型,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扭转减振器的工作性能主要与其振幅放大系数的值有着直接关系。扭转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刚度以及转动惯量等都对振幅放大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从实验还可以看出发动机扭转角度的平衡点起初随阻尼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了临界点后将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设计发动机扭转减振系统时应综合各参数建模,将阻尼系数的值设置在平衡点附近,以取得最佳的阻尼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模型(Park模型),建立了考虑电机控制器注入谐波电流的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转矩模型,以及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与机械转子耦合的扭转振动模型,求解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激励扭转振动系统在外界激励下的扭转振动响应,分析了注入谐波电流的频率特征对扭转振动的影响,获得了主动减振条件,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时间内对电机控制器注入满足减振条件的谐波电流可降低由于发动机激励带来的扭转振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振动的研究进展 从振动的角度看 ,车辆动力传动系可分为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 目前主要采用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等研究方法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弯曲振动分析模型 在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面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限于分析条件 ,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耦合的研究尚不十分完善 ,尤其在国内 ,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在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的研究已相对成熟的基础上 ,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扭转振动耦合对其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车用柴油机硅油减震器轴系的扭转振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柴油机危险谐次转速下的扭转振动特性图谱,根据这些图谱可以预测轴系有关参量改变时的扭转振动状况和曲轴自由端的最大振幅变化。文中分析了车用柴油机台架试验时扭转振动的自由端振幅超过允许限的原因。提出了轴系的最佳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