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西藏藏东南地区典型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雪崩、崩塌及水毁等.藏东南地区降水丰沛,地震作用频繁,是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此,根据藏东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如对滑坡地质灾害,可采取设置支挡工程、卸载、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西藏藏东南地区典型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雪崩、崩塌及水毁等.藏东南地区降水丰沛,地震作用频繁,是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此,根据藏东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如对滑坡地质灾害,可采取设置支挡工程、卸载、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董震  巨玉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138-141,145
通过对山西地区忻州、吕梁、临汾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近两年发生黄土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并对土体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认为山西黄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泛,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其特有的物质成分和工程性质所控制;并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根据相关规范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提出对崩塌、滑坡土体采取挡土墙工程、截水工程、削坡减重等工程治理措施,并建议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4.
李文洲 《科技信息》2012,(15):59-60
巩义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是河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铁生沟滑坡位于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黄土丘陵区。通过勘查和监测,该滑坡为一大型滑坡,滑坡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降雨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较大。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削坡减载、地表地下排水措施及设置抗滑桩挡土墙支挡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为黄土丘陵区相同类型的滑坡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滑坡治理的全过程入手,阐述了滑坡地质灾害的调查方法、治理手段及各环节的关键和要点。通过对纳拉河滑坡采用削坡减载的治理措施,有效的消除了滑坡危害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崩滑坡面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其峰值流速流量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以康定雅拉河无名沟 1 995年的百年一遇泥石流为研究示范 ,在了解该流域的基本特征 ,分析该次泥石流的形成、容重、颗粒组成等基本特性的基础上 ,用弯道超高的理论和用古乡沟泥石流建立的流速计算公式 ,计算测量断面的流速及泥石流峰值流速沿程变化。用形态调查法分析计算不同断面的泥石流流量 ,并分析其沿程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崩滑坡面泥石流峰值流速与流量在整个流通过程是逐步变化的 ,在靠近物源区 ,流量随着物源的加入逐步增加 ,而流速随着能量的消耗逐渐减少 ;在靠近堆积区由于坡降的减小 ,流速与流量呈减小的趋势。崩滑坡面泥石流峰值流速泥石流流速也有一个相对的匀速段 ,但这个匀速段的长度较短。崩滑坡面泥石流峰值流量过程的沿程变化曲线接近于正态分布。此类泥石流防治中的拦挡措施要注意充分利用其在坡降减小的过程中流速和流量迅速降低的特征 ;而其排导措施要注意到此类泥石流的高阻力特征 ,注意保证排导槽的足够坡度。  相似文献   

7.
周奎  何永东 《科技信息》2014,(2):217+219
削坡减载作为滑坡应急抢险首先技术措施,在对削坡减载概念做简要概述的前提下,详细的阐述了削坡减载在滑坡应急治理中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并总结前人的工程经验,从多方面分许了削坡减载具体适宜情况、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8.
付启刚 《甘肃科技》2022,(21):16-19
高海拔高寒露天矿山领域采用客土喷播方式对高陡渣坡面实施平整、刷帮、削坡减载及分台阶等工作,改变边坡轮廓形状,实现治理区域的条块管理。然后,在坡面上实施挂网并开挖排水沟槽,加强坡体的疏水和排水,实现坡体的稳定。其次,在平整后的坡面上将提前选用的草籽、黏合剂、保水剂、草纤维及羊粪等有机肥料,通过与清水充分搅拌混合后,用喷播机将其喷播在需要治理的坡面上。结果表明:通过客土喷播方式能有效遏制治理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恢复被破坏区域的自然植被,缓解泥石流灾害隐患,防止渣堆边坡发生滑塌等地质灾害,使矿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并步入良性循环。为今后高海拔高寒类似的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杂谷脑河流域薛城段地属川西北中、高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该区域内的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地质灾害更加发育,是杂谷脑河流域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通过对该区域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分析和总结了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该区域地质灾害具有带状分布、密度大、规模大、高程分布集中及雨季多发的特征;2该区域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多发育在坡度26°~40°,坡向135°~224°和270°~360°及坡高64~663m的范围内;3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不同的地质灾害的分布,滑坡多分布在逆向坡和斜向坡中,而崩塌多分布在横向坡和顺向坡中;4地层岩性对地质灾害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该区域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千枚岩、变质砂岩、砂质板岩中;5人类工程活动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饶培娟 《甘肃科技》2012,28(16):34-36
主要对滑坡工程地质勘查内容及滑坡防治措施进行了探析.滑坡防治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在滑坡的防治措施中,主要有截排水、削坡及对坡体的稳固,而对坡体的稳固主要采用下档、中固、上护的基本方法,主要表现在治水和滑坡上部的削坡减载;增加阻滑力的措施主要采用坡脚压载和各类支挡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其中最为发育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通过对陕西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巫山——攀枝花段)沿岸地区具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构造在不同的地域引起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着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所收集的大量资料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地质条件分析以及不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域划分,论述了地质灾害对城镇发展的影响,指出在城镇建设中应采取的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后,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简单归纳总结。最后,结合自我实际工作经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受地震影响,漳县境内沟谷两侧斜坡体岩土体结构发生松动,造成沟谷内斜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稳定性极度降低,加之近年来漳县降雨量明显加大,在强降雨等条件影响下,沟谷内滑坡、滑塌大量发育,物源剧增,存在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隐患。本文着重分析了彰显红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为该泥石流灾害的防治、预警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虽然国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无节制的开采最终在导致矿产枯竭的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地质灾害,文章以采空区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崩塌等矿山地质灾害为例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巴公路沿线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雪崩、路面积雪与结冰、涎流冰及冻土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的防治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绛县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生在绛县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裂缝等主要地质灾害,分析了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渝怀铁路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主要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坡积层、危岩落石、顺层及软质岩高边坡、岩溶突水、地表水漏失、水库坍岸、软土、膨胀土和煤层瓦斯等 ,在总结铁路行业对整治地质灾害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针对渝怀线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 ,即针对大型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 ,采取绕避的方法 ;无法绕避地段 ,则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4~2010年逐日降雨量、滑坡泥石流历史地质灾害记录,分析研究了楚雄州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状况及滑坡泥石流发生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与当日及前期累积降雨量关系密切,其中,1~3 d累积降雨量20~30 mm、5 d累积降雨量30~40 mm、10 d累积降雨量50~60 mm、15 d累积降雨量80~90 mm等降雨条件下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相应的预警等级较高,进而根据本结论采用短期天气预报加前期实时降雨资料进行推理,得出了楚雄州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指标,为楚雄州进一步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以及预警模式的优化完善提供重要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震次生灾害以滑塌、滑坡、泥石流等坡面地质灾害和堰塞湖为主。震区活动断裂为其地质构造基础,地表松散固体物质是其物质来源。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了巨大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对地震次生灾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