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体空调在我们国内可以说家喻户晓,每个家庭基本上都装有分体空调机,它从80年代就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空调领域,可是30年来,它的基本结构和外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本文对分体式空调机室内气流组织进行了一些研究与讨论,为此提出了分体空调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燃气机热泵热水器在全年制取生活热水的同时可满足对建筑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需求,对系统不同季节运行模式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季节一次能源利用率(SPER)的评价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夏季供冷兼制生活热水模式下,系统SPER为2.16,比单纯制取生活热水模式季节性能提高了46.9%;春/秋自然通风兼制生活热水模式下,转速为1,000,r/min时系统SPER最高为1.99;冬季供暖兼制生活热水模式下,系统SPER为1.82,比单纯制取生活热水模式季节性能提高了15.9%.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科技》2009,(2):61-61
巧设温度:建议空调温度夏季设定在26℃-28℃,冬季设定在16~18℃。夏季空调调高1℃,如每天开10小时,则1.5匹空调机可节电0.5千瓦时。  相似文献   

4.
随着空调技术不断创新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不断追求,作者分析了户式中央空调的特性,用目前最为普及的家用分体空调作比较,指出户式中央空调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且分析户式中央空调现状及应用和发展前景,对行业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辽宁阜新某商场中央空调系统工程实例,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节能两个角度探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三个方面.空调系统节能主要从夏季调整室内温湿度参数、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供冷两种方案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夏季将室内温度设定值提高1~2℃,节能比例至少为12.7%,至多为37%;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节能方案,尽管存在管路堵塞问题,但从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来看,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寒冷地区长期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出现的热平衡问题,提出了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了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地区某办公建筑为对象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该系统能够保持土壤温度场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全年供暖空调平均性能系数为2.44,与燃煤锅炉供暖和分体空调供冷方案相比,该系统节能率为22.3%.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但是空调在发展使用的过程②中,空调除尘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除尘效果,在这种条件下,人们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满足人们现实的需求,科研人员就需要不断的对空调系统进行改进,研发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新型空调机除尘系统。本文主要以壁挂式暖通空调除尘系统为例,对空调机除尘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住宅用冷暖地板空调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用暖通空调设备能耗较高的状况,提出将地板辐射与新风空调机组配合用于室内供冷除湿及采暖的新型空调方式,这种把地板辐射在夏季用于供冷,在冬季用于采暖的系统称之为冷暖地板空调系统。介绍了住宅用冷暖地板空调系统的形式、构造及管材使用的注意问题。阐述了冷暖地板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及设计方法,该系统可提高住宅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在家庭中逐渐普及。而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使得每个家庭的电费支出不仅成了家庭开支的一个部分,而且也在迅速成为社会用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家用电器中,空调和冰箱是最大的耗电产品。据有关报道,目前中国房间空调拥有量在1亿台左右,商用空  相似文献   

10.
顾志宏 《甘肃科技》2001,17(3):12-12
1 工程概况建筑名称:西北五交化商品配送中心暖通设计建设地点:兰州天水路与一只船北街交叉口西南角设计单位:甘肃省商业设计研究院开工时间:1998年10月;竣工时间:2000年5月建筑面积:50000 M2设计范围:全楼的供暖、通风、防排烟和1—7层裙楼、8—12层高级住宅与高级写字间及8—21层会议室空调,空调面积共计28000 M2。建筑高度:79 M;层数:地上21层,地下1层。2 主要设计参数 热水:供暖95℃∕70℃,空调65℃∕55℃,洗浴55℃∕45℃。冷水:7℃∕12℃。 冷却水:32℃∕37℃。空调房间:夏季24—26℃,冬季18—20℃;供暖房间:…  相似文献   

11.
①首先确认房间的面积。一般IP空调适用于15平方米左右房间,1.5P适用于25平万米左右房间,2P适用于40平方米左右房间,而3P及5P则是60平方米及80方米以上的办公室,饭店及娱乐场所等用柜式空调。 ②查看自家电表的容量。一般3A~5A可装一部空调机,若装两部则不能同时开机;5A~10A电表可装两部空调机;15A以上的电表原则上可装三部,因现代家用电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太阳辐射作用下围护结构热平衡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4种不同朝向围护结构冬季和夏季外表面温度和太阳辐射全天净得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屋顶、东墙和西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有利于降低建筑夏季供冷能耗,提高南墙外表面吸收系数能明显降低冬季供暖能耗;南墙采用吸收系数较高的粉刷材料将有利于降低供热供冷总能耗和外饰面造价,除南墙外其他朝向外表面应选用吸收系数较低的反射隔热涂料,且其经济性与建筑高度和窗墙比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夏热冬冷地区,多层建筑顶层房间热舒适性较差,夏季空调冷负荷较大.建筑师为了立面效果所设计的屋顶构件大多不具备节能作用.为了解决多层建筑顶层房间的热舒适性差的问题,改变屋顶构件无节能作用的现状,通过计算机软件Ecotect Analysis进行屋顶构件优化设计,使屋顶构件夏季具备遮阳效果并且冬季不影响屋面接受太阳辐射,从而达到改善多层建筑顶层房间热舒适性、减少能耗、保留原有立面构图、活化屋顶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某别墅建筑为例简要介绍了生态建筑,在结合能源紧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小型独立生态居住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的方案.从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两方面出发,结合别墅建筑及其使用特点,对别墅太阳能空调的各种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地冷空调使用天然可再生的土壤冷源,在夏季某些室外条件下可为房间供冷,但室外温湿度很高时.独立的地冷空调系统无法满足空调舒适度标准.本文中提出一种新型地冷耦合除湿型空调系统。在地冷系统前耦合吸附器对空气预除湿,并在不同的室外条件下,对独立地冷空调和地冷耦合除湿型空调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独立的地冷空调,地冷耦合吸附除湿型空调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散式地环热泵空调系统是利用地下土壤中的地热资源通过水环路将此小型机组并联在一起,构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冷、供暖的空调系统。中央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利用地下土壤中的地热资源通过室外地下水环路系统输送给集中设置在一个机房内的所有机组,机组换热、制冷后通过空气输送管道或水系统送入各个房间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7.
组合式相变围护结构夏季换热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组合式相变房间的方法,即在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上布置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分别用于在冬季和夏季通过发生相变改善室内热环境.搭建了组合式相变房间试验装置,对其进行了夏季工况的试验研究,测量并计算了相变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以及不同朝向围护结构的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热流密度,并与普通房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相变房间能有效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其围护结构换热性能也与普通房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丁进奎 《科技资讯》2014,(4):164-164
中央空调对空气的温度、湿度及纯净度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正不断应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中,不断增多的空调安装工程中暴露了许多安装问题,对中央空调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可以提高安装工程质量,保障空调使用正常。本文分析了在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钊彬 《广东科技》2006,(3):135-136
0前言   自空调行业在我国诞生至今20多年间,行业里一直是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两大体系井水不犯河水的各自发展着.中央空调,多用于大型的商场、写字楼、宾馆、饭店和体育场馆等;家用空调,顾名思义则多用于家庭场合.然而近几年,却出现了一种介于二者之间,兼有二者之长的空调产品--小型中央空调,或者说是户式中央空调、家用中央空调等.此种产品一出现就显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并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可以说,小型中央空调是应时应势而生的.其出现的背景是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的局限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调系统的设计包括很多内容,如: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机房系统、空调室外散热系统等等。这里尤其重要的要数空调机房部分,中央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多,其设计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本文将机房部分包含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气罐、管路系统等。谈谈空调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