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主要因素;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桥梁结构耐久性的理念,从施工工艺标准化控制的角度,对铁路客运专线混凝土结构桥梁耐久性几个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就如何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提高客专混凝土桥梁使用寿命,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了有价值的经验,对客运专线混凝土结构桥梁耐久性设计、施工和养护关键技术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桥梁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冬梅 《科技信息》2011,(31):I0196-I0196,I0209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抵抗外界环境或内部自身所产生的侵蚀破坏的能力,而结构的耐久性损伤或耐久性破坏则是指结构性能随时间的劣化现象。从产生耐久性损伤的直接原因来看.可以将混凝土耐久性损伤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耐久性损伤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近些年该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各种因素导致混凝土结构损伤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可以为基于耐久性的结构设计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彩霞 《科技资讯》2007,(31):17-18
本文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现状及引起其损伤的主要因素、提高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国三 《科技信息》2009,(36):I0329-I0329,I0331
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机理看,凡是可以阻止或者延缓结构、构件耐久性劣化的措施,都可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本文从设计、施工阶段对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防护措施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总结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维修常规技术,结合某滨海核电站厂房钢筋腐蚀耐久性损伤工程实例,综合考虑环境状况、钢筋锈蚀诱因和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给出了耐久性维修策略,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定期检测与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8.
牟俊杰 《科技信息》2010,(19):370-371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的,因此其耐久性破坏一般是从混凝土或钢筋的材料劣化开始的。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机理来看,可以将其材料耐久性损伤分为化学作用引起的损伤和物理作用引起的损伤两大类。由化学作用引起的材料损伤主要有:混凝土碳化、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及混凝土的化学侵蚀,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材料损伤主要有:混凝土冻融破坏、磨损、碰撞等。在大气环境条件下,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材料损伤形式,主要是:混凝土碳化、混凝土冻融破坏和钢筋的锈蚀。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是当今最重要的结构工程材料,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及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混凝土性能不单是过高地追求其强度,目前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主要因素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火灾后混凝土构件耐久性损伤评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正常环境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失效时间的计算和评定方法。并以工程背景为例,对火灾后建筑物构件的耐久性损伤评定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在役RC桥梁耐久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于评估中,以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RC桥梁)耐久性为评估目标,确定以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混凝土质量和混凝土损伤为评估指标,建立了评估模型。通过对比判断矩阵确定耐久性指标权重并进行修正,实现了不同桥梁由于各指标不同损伤程度而在评估时采用不同权重。运用变权模糊综合评估原理进行了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的耐久性评估。结果表明,基于AHP的在役RC桥梁耐久性评估,能根据桥梁状况定量评价桥梁上部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周期性冻融循环会对季冻区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结构产生不可逆损伤,进而劣化其承载能力与耐久性能。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本质上是内部孔/裂隙等初始缺陷在周期性冻胀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疲劳损伤累积。因此,开展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损伤演化特性的研究对于评估寒区在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化及力学损伤特性两个核心内容,针对混凝土细观结构获取与表征技术、混凝土冻融循环室内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以及混凝土力学损伤特性与耐久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传统的冻融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尺度下混凝土局部损伤演化,从细观尺度入手,研究了冻融循环下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化与力学损伤特性,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宏观力学性能与耐久性劣化背后的冻融破坏机制与初始孔/裂隙缺陷扩展-聚并-贯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冻融参数的细观结构演化与宏观损伤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材料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的准确分析。为寒区工程结构服役期的损伤特性识别、稳定性与耐久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冻融损伤抛物线模型的再生混凝土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冻融损伤不仅会影响工程结构的外观与正常运行,还可能影响工程安全及耐久性,缩短工程的寿命.本文借助损伤力学原理,以相对动弹模量损失为损伤变量,提出了混凝土损伤抛物线模型,利用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采用对比试验,分析了C40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失效过程,利用损伤抛物线模型对再生混凝土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损伤抛物线模型精度较高,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再生混凝土的寿命可达到50年耐久性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结构裂缝状态及其扩展的分形几何解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分形(fractal)理论研究混凝土结构几何损伤形态,分析了分维解析的适用条件,对混凝土结构损伤开裂形态、裂缝覆盖率、总延长和分歧延伸作了定量化解析;讨论了分形特征值和混凝土强度、裂缝宽度的关系;为混凝土结构损伤几何形态及耐久性的定量评价提供新的解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役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损伤状况、破坏情形及其耐久性的基本特点,将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分析定性指标中的环境条件、钢筋锈蚀程度,以及定量指标中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钢筋锈蚀量和构件承载力衰减等影响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因数,设计各指标的评定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建立在役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系统评判模型,以供在役混凝土构件的损伤判别、耐久性失效评定.  相似文献   

16.
耐久性混凝土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的发展,时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解决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成为我国近期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公司在建铁路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设计,研究了耐久性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现场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随着时问的推移,材料逐渐老化和结构性能劣化,出现损伤甚至损坏.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且很复杂,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侵蚀机理的分析,针对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结构遭受各种盐离子侵蚀后,在远未达到其服役寿命时就破坏,位于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还要同时遭到干湿循环、冻融、荷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混凝土的损伤劣化.开展在复杂环境下受复合盐侵蚀的混凝土损伤劣化机理研究非常迫切,当前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已逐渐转移到多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耐久性损伤领域.针对复合盐溶液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混凝土在复合盐溶液与干湿循环、冻融、荷载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破坏机理和耐久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并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郭永彦 《科技信息》2007,(7):122-122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是困扰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一个难题,也是当前国际上结构工程学科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研究现状、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问题,供土木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我国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分析了国内外重大工程过早失效的典型事例及其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证明了提高重大基础工程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是建设中重中之重的重大举措.其中结构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耐久性是关键、是要害、也是核心.还论述了最大限度高效利用工业废渣来取代更多的水泥熟料是节能、节资、保护生态环境和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点讨论了如何预测结构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剖析了重大工程所处环境的多重性、复杂性及诸多损伤因素耦合的正负效应叠加及其交互作用,揭示了不同地区的工程均应综合考虑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及材料因素间的耦合作用及其加速工程损伤劣化的规律.为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价和寿命预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合当今科研工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