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管理理论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必然导致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从而导致管理失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认识文化冲突,化解文化冲突,进行文化融合和文化构建。  相似文献   

2.
高旭对西方文化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从醉心西方政治到融合中西文化的嬗变过程中,他在接受了西方的哲学观、世界观的同时,把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考察,表现了他极为先进的文艺观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高旭确实称得上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的城市特征鲜明.多种语言的兼收并蓄,使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洋溢着现代工商城市的气息,体现了南洋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特点.多样化的语言风格,使作品既有市井色彩,又有典雅凝炼的风韵.新加坡华文文学语言展现了当代新加坡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性思维的冲突,表现了华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2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在中国造成了深刻的文化转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这种文化的转型不是可以避免的,也不是非自然的,因而那种用"回归"传统文化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张是没有出路的.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因此,即便是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强权主义对我们的遏制、分化,文化自负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的自我批判(如鲁迅)永远要比文化的自高自大(如辜鸿铭)要高明得多,也要现实得多.  相似文献   

5.
茶与咖啡是风靡全球的两大最重要的饮品。茶,包含中国多种文化元素;咖啡,代表西方多样的文化精神。这两种饮品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两种文化的碰触,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内涵。从茶与咖啡的起源、传播,所承载文化等方面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做以比较。来论证中西方文化全面、立体的交融趋势。  相似文献   

6.
谭恩关和严歌苓是九十年代海外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华裔在异域的生活经验和心路历程。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她们在文化认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叙事话语和刻画的华裔女性形象上。为了融聚在美国主流文化之中,谭恩美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而严歌苓作为流散文学的代表,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思海外华人在异域生活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实质上是一种替代,即对某事物或概念避免直接提及而采用迂回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语言的本质属性所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禁忌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映射于语言之中。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社会生活的委婉语。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语言中有关宗教、职业、姓名称谓和年龄等不同领域的委婉语,我们认识到它们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比研究英汉委婉语的特点,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和语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江苏省中等城市南通为例,探寻如何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南通地方文化语境,具体策略有:合理的课程设置、配套文化教材的编写以及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一方面更好的服务于语言学习,提高留学生综合汉语能力;另一方面保护、推进地方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以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不但掀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波涛,而且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高举着先进文化的旗帜,引领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善于以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紧紧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俄汉民族有着各自特色的饮食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饮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征,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能影响交际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俄汉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促成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菜名的日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菜名日译时采用直译、音译、注释、意译、借译等五大基本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其文化可译性。事实证明:对菜名这一特殊语言材料进行合理、恰当的翻译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孔子颜回李白杜甫这四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其实是拥有崇高人生理想并为之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的平凡之人。孔颜之素业,李杜之斯文是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深刻的文化思考、广阔的文化境界、执着的文化追求,是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是一切国人持久并引以为豪的一种无形的思想品质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3.
柯少婷 《科技信息》2011,(3):308-308,320
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有很多动物类习语,因为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习语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简洁,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动物形象生动、特征突出,常被用来描述人或物的某些品质和个性,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它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足以体现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以及社会风格,折射了两个民族各自千姿百态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正日益走向繁荣和兴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金牌数量等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同时更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力求通过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价值观迷失的原因所在.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强国的发展是要寻求一种动态的文化生态平衡,既要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又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精华;既需要保持对外开放,又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既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又要体育文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影响深远,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华典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明朝时期朝鲜王朝利用明廷赋予的"最惠国"待遇,以各种途径获得大量中华典籍,让朝鲜社会对中华文化有全面认知更趋认同,"慕华"之风更盛,同时也扩大了中华典籍海外译介与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域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都以其勤劳、智慧、创造力发展丰富着中华民族灿烂的造物设计,辉煌着文明古国的历史。我国考古文化日趋区域化,如河南的中原文化、湖北的荆楚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不同区域的考古文化间如何影响和互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鉴此,以一个典型的边缘地区——河南省淅川县,从考古类型学方面分析一下边缘地区几种器物类型的互渗与演变,来说明中原文化与其所交接的边缘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石成蓉 《科技信息》2007,(17):152-153
Cultural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in many aspec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advertisements. Advertis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Advertisements in a certain country attract certain consumers, so they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e in the given country.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four aspects to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ound in advertising creation and advertising language aimed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8.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语言作为化的栽体和表达形式,在反映民族历史和化背景的同时也蕴涵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从语言的角度解析“龙”在汉英民族中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出汉英民族不同的“龙”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两个民族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口述史与民间文化在学科渊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方面的种种关联,使得两者的相互靠进和合作成为可能。在民间文化口述史研究中,采取以生活空间为描述与解释的坐标、以包括技艺活动在内的日常生活为描述与解释的中心、以生活事件为描述与解释的向度的研究策略,加强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着相当大的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批卓有成效的民间文化口述史计划的陆续展开以及以口述资料为基础的民间文化个案研究成果的相继问世,口述史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