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罗丹明染料因其良好的荧光性能,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倍受关注。但罗丹明染料的荧光波长通常都小于600 nm,具有较强的生物背景荧光的干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罗丹明母核的氧原子替换为硅原子,所发展的硅罗丹明不仅具备传统罗丹明荧光染料的优点,还可将荧光波长红移至近红外波段,很好地解决了罗丹明荧光波长较短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硅罗丹明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重点聚焦该荧光团波长红移原理、荧光波长和荧光量子产率的调控,以及硅罗丹明探针的设计机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回流法合成出荧光吸收峰在520 nm的金纳米颗粒,并与罗丹明B修饰合成探针.金纳米颗粒与罗丹明B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作用使罗丹明B的荧光淬灭.在加入毒死蜱之后,毒死蜱及其水解产物能有效取代罗丹明B,使荧光恢复.金纳米颗粒探针对毒死蜱及其水解产物的浓度响应区间为(0~0.1)mm,低至0.1 nm也有响应,且荧光变化迅速,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超痕量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及其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3.
罗丹明B荧光光谱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罗丹明B浓度、溶剂的极性、pH值大小、表面活性剂的增敏等因素对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影响,探讨了以上各因素影响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荧光光谱波长红移,强度先增后减;溶剂极性增加,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则由于溶剂特殊效应的影响而减小;pH=1.0~3.0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加而增大,pH>3.0时,荧光强度几乎无变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敏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罗丹明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对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和识别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热点.主要就近年来在基于off-on机理的罗丹明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荧光检测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选择传感功能的荧光分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乙二胺连接罗丹明B和7-二乙胺基-3-醛基香豆素合成了一个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RC,合成方法简便、快速,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RC对pH值表现出灵敏的荧光响应能力,当pH值等于或大于5.7时,RC在500 nm发射香豆素的特征荧光,随着酸度增加(pH值从5.7到3.8),500 nm的发射带逐渐消失,同时在580 nm产生强荧光,荧光颜色从绿色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变为橙色.这归因于从香豆素到开环罗丹明B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因此,RC有望发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pH值比率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类新型罗丹明类细胞钙离子荧光探针并合成一系列荧光中间体。方法以间氨基苯酚为起始原料,制备对甲苯磺酸(3-氨基)苯酚酯2,对甲苯磺酸(3-N,N-二烯丙基)苯酚酯3,对甲苯磺酸(3-N,N-二苄基)苯酚酯3’,在脱去对甲苯磺酸保护基后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结果合成荧光中间体N,N,N,N-四烯丙基取代罗丹明5和N,N,N,N-四苄基取代罗丹明6。得到对甲苯磺酸(3-N,N-二苄基)苯酚酯3’单晶结构。荧光中间体5和6的结构经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质谱证实。结论合成的新型荧光中间体,为性能优良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吖啶黄,吖啶橙和罗丹明B三种荧光染料的导数-同步荧光光谱解析,建立了2组份混合荧产ng/ml级同时测定的3种“硬解析”模型,结果可应用于水文学研究衣水污染源头的查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吖啶黄、吖啶橙和罗丹明B三种荧光染料的导数-同步荧光光谱解析,建立了2组份混合荧光染料ng/ml级同时测定的3种“硬解析”模型,结果可应用于水文学研究及水污染源头的查寻.  相似文献   

9.
以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同SiO_2基质通过硅烷偶联剂共价结合制备出了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级颗粒,并以其作为载体,烯丙基罗丹明B作荧光功能单体,通过表面印迹技术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比率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FMIPs-r/g-FITC/SiO_2),并用于可视化选择性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其中烯丙基罗丹明B为信号响应单元,内核中FITC/SiO_2荧光纳米粒子保持稳定作为参考背景内,通过利用烯丙基罗丹明B同DMP之间发生荧光猝灭效应,实现了对DMP的可视化选择性检测.所制备材料的平均粒径是150 nm,在0~100 nmol/L浓度范围内,与DMP的猝灭程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 08,并且有着明显的视觉检测效果.双比率荧光分子印迹材料对DMP有较好的选择性,弥补了传统荧光传感器选择性方面的不足,同时具有高敏感性并使检测可视化.比率型荧光检测技术同分子印迹技术的联用,对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酸性溶液中,钒钼杂多酸根与罗丹明6G生成离子缔合物,使罗丹明6G荧光定量淬灭,建立了微量钒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2.5μg/25cm3,操作简便,用于钢样中微量钒的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具有光稳定性好、较宽的波长范围和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等优点,以罗丹明116为底物,与水合肼反应合成荧光探针R116H,它对Cu2+具有高效选择性,可以在水溶液中通过荧光增强的方式探测到1.0×10-6mol/L的Cu2+。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Cu2+与R116H配位形成1∶1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罗丹明B丙三醇溶液的斯托克斯参数,首次将其应用于荧光偏振态的讨论,并由此计算了荧光偏振度和各向异性.经检验,数据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观察AgNO3溶液在其光致还原出Ag原子并形成Ag晶体微粒过程中所加入的罗丹明6G分子荧光强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吸附分子的荧光在Ag微粒表面会发生淬灭这一效应给出了通过观察分子荧光淬灭的时间效应来监测Ag^+的光致还原过程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其相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罗丹明6G荧光猝灭法测定Hg2+离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PVA-124存在下,Hg2 与KI和罗丹明6G形成稳定的多元离子缔合物,并使罗丹明6G发生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测定Hg2 的荧光猝灭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60μg/L,检出限为2.5μg/L,用于水中Hg2 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罗丹明6G生物探针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荧光染料单体和二聚体平衡转化为基础,提出了以罗丹明6G荧光染料为生物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方法。罗丹明6G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存在下形成二聚体,蛋白质的定量加入可以调节这一平衡,据此拟定测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该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正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对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脉冲光源作为激发光,研究罗丹明B荧光的瞬态光谱特征.激发光源为3个中心发射波长分别为406,464和528 nm的超高亮紫光、蓝光和绿光LED.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激发光颜色(波长)、不同脉冲宽度和不同罗丹明B浓度得到的荧光强度有很大差别;在同一浓度下,激发光持续时间(脉冲宽度)小于10 ms,只...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间碘苯胺为起始原料,通过合成二芳硫醚中间体并进一步与苯甲醛反应缩合得到硫罗丹明,总产率达53%。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并测定了硫罗丹明的激发和发射光谱,为硫罗丹明的荧光成像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罗丹明S缔合微粒荧光猝灭效应测定ClO-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稀盐酸介质中,ClO^-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I3^-,I3^-与罗丹明S(RhS)、罗丹明B(RhB)及丁基罗丹明B(b-RhB)形成缔合微粒而导致各体系的荧光分别在550,580,580nm处发生猝灭.ClO^-浓度分别在0.020~0.35,0.020~0.51,0.020~0.35mg/L范围内与各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检测限分别为0.016,0.028,0.029mg/L.据此建立了测定次氯酸根的荧光猝灭分析法.其中ClO^- -KI-RhS体系的灵敏度高而且稳定性较好,用于漂渍液和漂白粉中ClO^-的测定,并与碘量法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铅(Ⅱ)—碘—丁基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的荧光性质,建立水相中直接测定铅的荧光分光光度法。铅量在0~4.0μg/25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有线性关系。本法灵敏度高,并且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用于测定空气中的铅含量,获得满意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罗丹明螺环衍生物在目标物的诱导下可发生螺环的开关并导致荧光信号的改变,利用该原理构建荧光探针成为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10多年中,大量文献报道了基于罗丹明螺环衍生物的荧光探针用于多种目标物的检测,如金属离子(Cu2+、Hg2+、Fe3+、Zn2+、Cr3+、Ag+、Au+、Pb2+和Pd2+)、阴离子(OCl-、CN-和P2O4-7)、活性氧簇/活性氮簇、硫醇类化合物、pH值以及温度等等.本综述将分类探讨已报道的罗丹明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并介绍其在生物分析方面的初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