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川南实习队及古岩溶调查组,于1985年5月在川南古宋及泸州地区发现了下二叠统阳新灰岩中的东吴期层间古岩溶。这类古岩溶区别于阳新灰岩沉积之后、上二叠统龙潭煤系沉积之前的间断期所形成的古  相似文献   

2.
大港地区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支期-早燕山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场使大港地区千米桥奥陶系再次暴露地表,遭受风化、滤淋、剥失,形成了第二次古岩溶.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古岩溶在垂向上分为四个带,水平潜流带溶蚀孔隙最发育,垂直渗流带次之,风化残积带和深部混合带储层不发育.岩溶高地处于地下水渗流带和地下水潜流带,溶蚀作用强烈,储层发育.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为地表水汇集区及地下水排泄区,岩溶作用相对较弱,储层不发育.位于岩溶高地的板深8井-千12-18井区和板深7井-千18-18井区是有利的古岩溶分布区,是有利的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水、岩相互作用的观点,应用古水文地质分析原理,从岩溶演化角度,探讨四川南部二叠系阳新灰岩中的有关岩溶现象。指出阳新灰岩储层受岩溶控制,是长期岩溶作用叠加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其中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岩溶相带。地震上发育"斜亮点"和"变振幅"两种古岩溶储层类型,集中分布在岩溶斜坡的隆盛及天堂坝—四面山地区。綦江—涪陵处于官渡岩溶高地的东斜坡,勘探领域广阔。  相似文献   

5.
沪州地区茅口组友宕岩溶分为三种炎型:层问古宕溶、阳顶古岩溶、缝洞系岩溶.后者足在层问、阳顶古岩溶及联缝分布区基础上经过地下水的多期改过形成的,它是现今油气储渗的有效空问及运移通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分布.岩溶作用的不均一性及茅口灰岩的致密性,使茅口灰岩纵向上形成多个储集层段,横向发育多个裂缝系统,气水分布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圈闭内有天然气产出,圈闭外也有良好的天然气显示.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三叠系雷口坡组四段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雷口坡组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本文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白云岩有序度等分析手段对川东北雷四组古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加深对古岩溶储层的整体认识。综合分析和研究古岩溶形成的主要两种原因:一是构造作用导致元坝地区雷口坡组抬升、剥蚀并遭受岩溶作用;二是雷口坡组岩石的物质成分影响溶蚀速度。并通过分析指出,雷口坡组经历了多期次溶蚀改造,包括风化期大气淡水前溶蚀、风化期溶蚀及风化期后埋藏溶蚀,其中风化期岩溶作用尤为明显和强烈。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四扣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孔隙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扣洼陷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同生期、早期近地表、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在礁滩体沉积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碳酸盐岩中的不稳定组分形成大量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随着湖平面的下降,早期弱固结的礁滩体经历了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形成大量溶蚀缝、洞,原始结构被破坏,并伴有大量的植物根茎及生物;沙四段沉积期后发育的表生岩溶作用平面影响范围大,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下10 m的深度范围内,单个溶洞由顶部垂直溶蚀带、内部充填角砾岩带和底部弱溶蚀带组成;埋藏岩溶作用主要与有机酸溶蚀碳酸盐岩矿物有关,形成了大量的"蜂窝状"和"针孔状"孔隙。多期溶蚀作用是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岸向湖方向,依次发育表生期岩溶储层—同生期和近地表岩溶储层—复合岩溶储层—埋藏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8.
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通常风化程度低、强度高,但白鹤滩水电站旱谷地料场灰岩却出现工程性状弱化现象。为揭示白鹤滩水电站旱谷地料场灰岩工程性状弱化特征及成因,通过对料场及周边地质环境调查,结合钻探、声波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可得:旱谷地料场灰岩弱化后强度仅为新鲜岩体强度的1/2~1/4;料场区弱化岩体可分为强风化带、弱风化带上段、裂隙构造带、溶蚀带;分别分布在泥质含量较高的灰岩透镜体和灰白色灰岩夹泥质微晶灰岩条带、地表P_1q+m-①层、裂隙构造密集带、岩溶溶蚀带;料场灰岩弱化是受灰岩物质成分、构造挤压、岩溶溶蚀作用和风化耦合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化壳古岩溶的发育是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基于大量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及薄片观察、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在论证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古岩溶相带特征研究及差异分析,进而建立相应的风化壳古岩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均符合缓坡模式,但受古地貌坡降差异的影响,灯四段不整合面附近岩溶作用强烈,发育大洞穴及角砾、泥岩充填物,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灯二段不整合面附近岩溶作用相对和缓,溶洞充填物主要由小粒径的角砾云岩、白云岩组成,盆地范围内其垂向分带结构以垂向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及深部缓流带为主。  相似文献   

10.
岩溶是大气淡水溶解作用形成的自然构造.古岩溶是地质历史时间产生的岩溶.岩溶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相对于围岩来说,流体是未饱和的;(2)不饱和碳酸盐的流体能有效地将溶解产物搬运至远离反应的地方.在岩溶地区以潜水面为标准,把岩溶作用带分为渗流带和潜流带.岩溶的物质基础,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形成于南北纬40°之间的温暖的、清洁的、浅水海洋环境.不整合面,溶蚀孔洞缝,岩溶砾岩和岩溶角砾岩,岩溶地貌是古岩溶的宏观特征.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含量,碳氧稳定同位素值均表现淡水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晴隆—贞丰地区岩溶发育强烈,该地区岩溶以形成时期分为近代岩溶与古岩溶,近代岩溶出露地表而古岩溶大部分深埋地下.通过对该地区地表岩溶与钻孔揭露古岩溶发育特征统计,进而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发育特征主要是地质构造作用控制:近代岩溶受构造作用影响发育强烈;古岩溶受构造作用影响深埋地下,岩溶发育作用停止.  相似文献   

12.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武隆喀斯特是亚热带喀斯特中山峡谷喀斯特的典型代表.由分水岭到乌江河谷地势高差达2 000 m,在新构造持续抬升和大河强烈下切的背景下,各地貌单元的响应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差异,形成各自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和组合特点,因而出现了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并存的局面:河谷地带对构造响应迅速,因溯源侵蚀作用,普遍发育峡谷地貌,两岸常形成多级洞穴层;高分水岭地区,地貌回春影响小,地面以常态的面状侵蚀作用为主;中间过度地带喀斯特化程度最高,总体上具有喀斯特地貌发育青年期阶段的特点.武隆喀斯特不仅完美地展现出多样性的中山峡谷喀斯特地貌发育特点,更是研究流域喀斯特系统演化规律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3.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东省枣庄市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形成的机理和旅游资源特征.对以灰岩岩溶地质地貌及其所形成的大裂谷、溶洞群、古文化遗迹、古战场为景观特色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流体运动的最小阻力原理,阐述了地下径流在洞穴形成中的作用,并分别就紊流液态下的有压管流和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流做了证明。在岩溶通过的汇合,分叉与交叉处所形成的夹角不是随机的,它对应于水流通过该处时水头损失的最小值。一般这个夹角有向直角演变的趋势。其结果都是以扩大岩溶通道的空间体积来实现的,在这里往往会形成一个大的地下厅,最小阻力原理控制下的地下径流的侵蚀扩容作用,是岩溶分异发育的最基本的水动力学条件。图4,参8。  相似文献   

15.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的古岩溶成岩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与上覆早二叠世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剥蚀面,并发育古风化壳.剥蚀面之下,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层间不平整剥蚀/溶解面、岩溶砾—角砾岩、溶解裂隙及与之连通的岩溶洞穴等古岩溶作用特征.将古岩溶作用叠加于先成碳酸盐岩地质体的一种特殊成岩环境的物质表现称为古岩溶成岩相.成岩环境可以暴露地表、近地表,成岩介质主要是大气淡水.区域碳酸盐岩古岩溶成岩相有特定的岩石学、粘土矿物、微量元素、氧碳同位素特征.垂向可以分带,横向可以对比,是一种对油气储集空间形成极为有利的特殊成岩相  相似文献   

16.
塔中奥陶系大型不整合面与风化壳岩溶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造成沉积间断,继而形成一系列重大的地层不整合面.塔中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有两个大型的不整合面T47和T07,它们受构造和海平面的共同控制,暴露时间长,规模大,在区域上控制了两期强烈的风化壳岩溶事件的发育.第一期位于下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第二期位于上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这两期岩溶特征因其上覆不整合面的特征不同而不同.不整合面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整合面形态对分化壳岩溶发育范围的控制,二是不整合面的强度级别对分化壳岩溶发育深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流域水文模型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岩溶地区的水文基本规律和岩溶水的产生、分布和运动特性,提出了岩溶地区流域水文模型.通过在岩溶发育程度不同的两个流域的验证应用,认为模型精度满意,结构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论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构造运动的特征与它的3个主要类型,并把我国新构造运动粗略地分为3个大区,最后分析了新构造运动下的贵州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9.
唐山市区地质体是由可溶性碳酸盐岩组成,在地质时期中曾产生岩溶,属于覆盖型岩溶。它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和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有效地了解峰峰矿区岩溶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和用水规划实施后未来(2018~2025年)地下水动态变化,通过构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visual modflow模拟程序)和ARIMA降水量预测模型(R语言软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量和水位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现状开采条件下,峰峰矿区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 726. 62万m~3/a,排泄量为8 937. 96万m~3/a,均衡差为-211. 34万m~3/a,处于负均衡状态。随着矿区用水规划的实施和用水结构的调整,预测2018~2025年岩溶地下水位将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降落漏斗范围明显缩小。研究成果可为峰峰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