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增长若停滞或将危及中华文明存续发展 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高生育率的伊斯兰文明可能取代崛起中的中国。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近日撰文呼吁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他极富危机感地写道,"为什么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未消失?原因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口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沈健 《世界知识》2017,(24):71-71
不久前应开罗国际电影节的邀请来到埃及,听到开罗的朋友们议论起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并肩漫步北京故宫时说的话。当时,习主席向特朗普介绍说,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500年。特朗普点头称赞,并对习主席说,埃及的文明有8000年的历史。习主席立即回应说,埃及的文明确实比中国早,但只有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过,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和黄皮肤,“我们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3.
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流域礼乐文化,历经商周萌芽期、秦汉勃兴期、魏晋南北朝互动期和隋唐传扬期,日渐深远地将中华文明传播于东亚儒家文明圈.重观礼乐文化的缘起与勃兴、发扬过程,从礼器到礼仪,从礼仪到礼义,从礼治到礼教,影响辐射于整个东亚文明圈,这是礼乐文化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的社会发展过程,也是礼乐文化内化于中华文明精神成为文明体...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传统的语言学科,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语文被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设立,语文被赋予更多的关注。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我们如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我们的教学岗位上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教学是一个很好地切入口。  相似文献   

5.
尹伟伦 《科技潮》2010,(4):34-36
什么叫生态文明?其内涵到底是什么意义?生态文明的历程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什么关系?怎么看待生态恶化、生态资源和绿色GDP?迎接绿色GDP的时代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9,(5)
中国的文明独立起源,绵延流传从未中断。战乱、暴政、外族入侵和自然灾害、疫病流行,都没能阻止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中华文明顽强地延续着,有如任何强力都打不断的长链,任何逆境都未能阻碍她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历史长诗和无穷画卷,是蕴含着人类知识、智慧和科学技术的不尽源泉。中华文明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溶化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伟大的中华文明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一起,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独立发展的四大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里少数民族文明跟汉族文明之间,存在着共生性、互化性和内在的有机性,共同构成一个互动互化的动力学的系统。中原文明领先发展,它所产生的凝聚力、辐射力,加上少数民族的“边缘的活力”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把握这种“内聚外活”的文化力学结构,才能梳理出中华文明及其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中华文明五千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享誉中外的辉煌成就,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村庄,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源的起点,承载了中华文明悠远绵长的历史,是农耕文明的基础和缩影,是民族历史和精神情感之根。  相似文献   

10.
国家是早期文明从产生初期发展后的产物,是对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初曙时期的社会形态为准国家形态,中华文明始于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是相对隔离的自然环境中独自形成的,是多元起源、不平衡发展的。适度的自然条件,相对封闭与隔绝的地理环境,湿暖湿润的气候,地处河湖沿岸的平原地带和温带、亚热带,是早期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的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并被游牧文明所交融的多元化综合文明,但沿海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近代以前却始终处于中华文明圈的边缘或半边缘地带。近代沿海地区虽有很大发展并在经济实力上超过内陆地区,但其发展却是畸型的。仍未列入国民经济最先和最重点发展地区,仍未发挥沿海地区的巨大的潜力。实行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因此,加强和深入对沿海地区“区情”的调查研究也就显得更为必要。沿海学的创建因而也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2.
良渚莫角山遗址发掘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周如汉浙江省余杭市良渚文化博物馆展厅里,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文明曙光”四个金光闪耀的大字,庄严地向人们宣告:中华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升起,良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个起点。而这一重要的论断,则是由于良渚莫角山遗址的发掘才完全明...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从社会主义文明演进历程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新样态;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表达。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须遵循坚持人民至上、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的关键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要求,明确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领导力量、方向准则、精神导引、媒介支撑、载体依托、文脉根基和应予具备的全球视域,为在新征程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2200—2000BC的气候突变与古文明的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绍武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9):1094-1099
综合分析了历史学、考古学及古气候学的证据.证明2200-2000 BC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均发生了向干旱转变的气候突变.这次突变以中纬度普遍的变冷为背景,是全新世进入大暖期以来的一次强冷事件.尼罗河文明的衰落发生于第一中间期(2181-2040 BC),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从阿卡德王国解体开始,到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为止,约2200-1900 BC.印度河文明于1800 BC突然衰落.2000 BC前后中华文明在中原以外有广泛的交替,而中原龙山文化演变为二里头文化.2070 BC建立了夏朝,揭开了中华文明的纪元.研究表明,热盐环流(THC)的变化可能是气候突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皖西最早的居民是三苗,尧舜时期,皋陶部落从鲁西南迁入,两者相互融合.在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时候,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已包含了中华民族文明的许多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征程的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追求取代了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价值理念,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破了西方“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姚治中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3):37-41,88
皋陶(yao)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萌芽时期呈现的文明曙光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基石之一。皋陶文化不仅是皖西地方的,也是中华全民族的。科学地研究皋陶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需。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医学的演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做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份的中医药科学,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上推至上古神学的高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高端学科。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生态环境之中,所以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的高低等量齐观:在有文字记载的华夏文明史上,上承各种冲话传说和上古史明典籍之神奇,下与现实农业牛产和农业文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甚至几乎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唐朝时期西域来华文明,不仅对当时的文化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来整个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其主要表现在诗歌、舞蹈和酒文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三大文明”的提法为何得不到承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三大文明”的三位一体,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主导,制度文明是保证。既然如此,那“三大文明”的提法为何又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呢?因为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使我们不能、不敢、不好、不应、不便承认“三大文明”的提法。当我们分析并排除了这些原因之后,那就可以大胆地承认“三大文明”的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