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主要指标,隔夹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对油气勘察预测、储层开发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都有重要的作用。以具体研究区块为例,结合测井分析、沉积相研究、储层特征分析等,对黄陵地区长63储层的隔夹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隔夹层的成因、特征与识别方法,对隔夹层的平面展布特征完成了定量分析,结合研究区块勘探开发现状,将隔夹层特征与储层研究相结合,阐述了隔夹层对储层作用的双重性特征,为浊积岩储层开发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统计研究区内大量的薄片和物性分析资料,对研究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孔隙的类型、大小、及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进行了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中长61最好、其次是长62、长63较差、长64最差。  相似文献   

3.
页岩气的储量巨大且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价值,但目前中国页岩气的勘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了研究页岩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四川盆地某气田为研究区,通过设计页岩地层楔状体模型进行声学介质波动方程正演,分别研究页岩储层厚度、地震子波主频及含气性的变化对页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然后,根据该研究区的实际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建立了连井剖面的二维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声学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最终对研究区储层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初步预测出有利的含气储层,并为验证后续反演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藏研究的核心是储层研究,储层的分类和评价则是储层研究的重点所在,碎屑岩储层分类是进行储层评价的前提,结合当前的生产技术手段,做出对碎屑岩储层正确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研究经验、认识,从生产及科研需要的实际出发,分别以形成碎屑岩储层的营力介质条件、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等为依据对储层分类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在当前各种开发工艺技术手段急速发展的时期,使得煤岩、泥岩都具有成为储层的可能,笔者特别指出对储层的认识及分类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工艺水平,把分类方案落实到成因分类上来。  相似文献   

5.
概率神经网络技术在地震岩性反演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研究区目的储层单层厚度小和储层岩性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为了解决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常规储层预测反演较困难问题,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讨论了网络模型的构造和预测识别等步骤。根据该区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地震属性特征与地质岩性特征的相关性,利用概率神经网络方法对地层特征进行预测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油田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和产能等资料,通过对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储层物性和火山机构相带分布等特征的深入分析,建立了研究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影响火山岩储层质量的因素,首先选取了储层评价的7个关键参数,然后根据专家经验对参数赋值计算,最后进行了单井储层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营城组旋回三火山岩主要发育Ⅰ类和Ⅱ类储层。结合松南气田营城组旋回三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平面分布特征,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认识槐树庄地区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并提出合理的分类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砂岩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等,对研究区长7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储层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为薄膜—孔隙式和孔隙式;储层孔隙度平均为8.29%,渗透率平均为0.23×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并根据排驱压力和最大进汞饱和度,将研究区长7油层组储层物性特征简单划分为三类。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最大,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临南洼陷北部沙三中亚段发育一套砂质碎屑流扇体,取得了较好油气勘探成果,但该区取心井及实验分析资料较少,困扰着该区储层的定量分类评价。首先利用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物性和压汞测试,确定该套砂质碎屑流储层物性特征并将研究区储层分为Ⅰ、Ⅱ、Ⅲ三类;再以岩心物性数据作为储层分类标准,建立使用测井数据作为参数的储层贝叶斯判别函数;最后采用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各井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判别分析,所得储层平面分布特征与沉积相展布特征相符。因此,采用贝叶斯判别函数进行储层判别分析与勘探实践吻合,可用于对研究区储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砂砾岩油气藏是中国油气勘探领域之一,由于砂砾岩体近物源、厚度大、相变快的特点,表现出沉积类型多样,空间展布复杂,非均质严重的储层特征,给砂砾岩储层预测,油气层识别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国内外砂砾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砂砾岩储层特征、储层识别和储层预测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的砂砾岩储层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川东南地区嘉陵江组储层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勘探难度较大的特点,以嘉陵江组一段为例,在地层对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波阻抗反演工作,并结合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JP〗征确定波阻抗反演结果解释方案,进行储层解释,预测有利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依据储层地质特征研究成果,优选相关地震属性,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孔隙度的关系,预测储层孔隙度平面展布。最后综合地质、储层预测、孔隙度预测的结果提出有利勘探目标区。结果表明,该套方法比较适合对研究区的地质解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储层进行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研究,并对八道湾组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粒内溶孔、剩余粒间孔、基质微孔和微裂缝;储层平均孔隙度5.9%,平均渗透率0.40×10-3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合孔渗关系曲线及含气性等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Ⅱ类为有效储层,Ⅲ类为非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2.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大量的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三个方面对长6油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针对储层超低-特低孔、超低-特低渗的特点,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致密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孔隙结构以微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为最有效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均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解和交代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毛管压力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研究区长6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以溶蚀孔最为发育,粒间孔次之;孔隙结构主要为小孔-微喉型,具备典型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对储层物性特征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大大减少了储层的原生孔隙,使储层物性逐渐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白豹油田长4+5成岩作用与储层分类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薄片、扫描电镜、压汞、阴极发光等研究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 5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原始矿物组成和结构、早成岩期的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溶作用、晚成岩期的铁方解石胶结作用等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长4 5储层低孔低渗的特征.同时,根据18个压汞分析样品11个孔隙结构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对研究区长4 5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指出白豹油田长4 5储层以低孔低渗的Ⅱ类储层为主,其次为特低孔特低渗的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苏里格气田桃2区块下古生界的储层特征,基于储层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孔隙度及渗透率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结合相关生产资料,对马五_1—马五_4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立体分析法、白云石化和古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改造成岩过程三期分析法,系统探讨了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储层精细评价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储层开发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_1—马五_4储层主要在潮上云坪、泥云坪和灰云坪白云岩中成藏,储层单元主要受到岩溶古地貌残丘规模的控制,马五_4~1层顶小幅度构造对马五_4~(1a)储层中的气水分布及天然气富集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域主要发育单一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6.
xx气藏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前期,需要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而储层的物性、非均质性及敏感性研究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对xx气藏NPEDC9、NPEDC10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表明储层的主体为低孔低渗。对非均质性的研究认为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储层特征的研究,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能有效地为气藏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王喻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2):3410-3415
储层的四性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正确认识储层的四性特征及关系是对储层流体解释与评价的重要工作之一。元坝须二段储层属于典型的致密储层,准确、科学地研究其四性特征及关系可以为开发此类难开采、低丰度的气藏提供地质依据。利用物性、岩心压汞、铸体薄片、测井及录井资料对其该层段四性特征及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接下来的开发评价与储层改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劳山油田W110井区长6储层低孔、特低渗的特征,通过系统的岩心流动实验,评价了储层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W110井区长6储层整体存在中等盐敏、中等偏弱酸敏和弱水敏、强碱敏和无速敏的特征。储层敏感性相对较弱,对研究区开采影响较大的为酸敏和碱敏,中等偏弱的酸敏使得研究区可适当进行酸化改造,强碱敏导致在注入液时需注意注入液pH值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薄片资料、物性及压汞曲线特征等数据对苏里格气田Z井区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填隙物以杂基和硅质胶结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和岩石碎屑组分的影响,成岩作用影响储层孔隙结构,沉积相中优势相改善储层物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储层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已有研究主要是孔隙特征测试方法和测井新技术研究,利用常规测井进行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以蒙古国的塔南凹陷白垩系低渗透储层为例,将薄片观察、岩石孔渗测试、压汞测试与测井资料分析相结合,以储层品质指数为纽带,间接实现非取心井段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参数(孔喉半径均值和排驱压力)的常规测井解释,对储层孔隙结构类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区发育孔隙连通型、孔隙半连通型、裂缝-微裂缝连通型和致密型4种孔隙结构类型的储层,以第Ⅲ类和第Ⅳ类为主,每类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孔渗特征等都不同。W30井与W49井试油段分析表明,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对低渗透储层的油气产能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