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造的火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爱的读者,请您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先让一台计算机和一组人员分别完成同一个任务,随后由独立的专家们对计算机的创意和人的创意进行评分,结果计算机的得分高于人的得分。这时,您是赞叹“具有创造力的计算机”的设计者所取得的成果呢,还是探询为什么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复杂的认知难题的人类智能居然会不敌电脑?也许,您甚至还会怀疑自己对创造力概念的理解。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我们运行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用以生成一些创意,并让评价小组把这些创意与测试人群形成的那些创意进行了比较,结果就发生了“电脑胜人脑”的情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张律 《自然与人》2012,(2):50-51
在超市购物,你时常会看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这三个标志。它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又能为你和家人的健康带来什么?本文将从生产者的角度向您阐述这些标准与规范,帮您更好地关爱家人的健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举重冠军顶多只能举起数倍于自重的物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小的蚂蚁举重能力十分惊人.常常能举起超越自身重量数十倍的物体。在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协会举办的2010年生物科学摄影大赛分为“概念”、“农林食品健康”和“人物”3个类别。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不驶进星门?”L将军的问话直截了当。 “导引官,那扇门通往死亡。” “此话怎讲?” “在被解离成游离原子后,没有人能活下来。这一点,您承认吗?”  相似文献   

5.
有什么用     
19世纪中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及化学家法拉第在电磁学、电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其中许多发现尚处在实验阶段,并没有给社会带来明显的收益。一次在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时,女王好奇地问法拉第:“先生,您的这些发现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立即反问道:“女王陛下,您是否可以告诉我,一个婴儿的用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纤维质原料生物量全利用与生态工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0年代初,石油危机曾推动刚刚兴起的生物技术大力研究纤维质原料综合利用技术,各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了专科研究机构。我国在“六五”、“七五”期间曾掀起高潮,由于技术经济关久攻不破,效益差的现实使这一刚刚燃起的火焰萎缩下来。如何走出当前研究的低谷?本文首先分析了纤维质原料生物量全利用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工业的概念设计及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8.
心理咨询工作室:我不知道我的学习还有没有希望?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在何方?我是某中学高三理科班的一名学生。但我的理科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经常不及格。因此,虽然我的英语、语文、生物学得还不错,但总分仍是高不了。那天,我看了贵刊登载的“莫用幻想拥抱海市蜃楼”,我不知道自己想提高数理成绩是不是“幻想”。我由于经常遭到挫折和压力,从而降低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我现在已经是高三了,要换学文科已经来不及了。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或者我是不是应该干脆放弃?老师,我迫切希望得到您的答复。海轮海轮同学:我了…  相似文献   

9.
“深奥真理”探索中的思想分野──关于爱因斯坦-玻尔论战的管见之一沈葹不少科学界人士都同意一位学者的如下说法:“有一种科学家,每隔100年才出一个两个,如爱因斯坦和玻尔”;我们说这100年的估计可能还嫌短了些。但至少公众都认定:这两位大师是20世纪最卓...  相似文献   

10.
警惕!您可知道,在您的身体里,潜伏着多少危险分子?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这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诱发因素长期在体内“潜伏”,如不及时检测并清除,随时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1.
德森的世界     
“哈瑞,我好想再看看昨天看过的那部电影呢?” “好的,亲爱的德森,5秒后就为您放映。” “我真的很喜欢李的表演,他的遭遇真的很凄凉呢!” “嗯,是的,亲爱的德森,已经开始放映,如有需要请呼叫您忠实的哈瑞!”一如开始的机械音调。  相似文献   

12.
“人到了80岁,如何还能思维敏捷、健步如飞、写得快、想得开、睡得香?”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匡调元教授为您讲述健康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13.
昆虫学家近期在科考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巴西雨林地面上散落着许多被菌类感染的“僵尸蚂蚁”的尸体,但几乎没有出现“僵尸蚂蚁”菌类的子实体。这一现象让研究团队迷惑不解,这些幸运的蚂蚁是如何逃脱“僵尸蚂蚁”菌类的控制的?最终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蚂蚁还有一群并不知情的盟友——一种可以抑制“僵尸蚂蚁”菌类传播的菌类。  相似文献   

14.
幽默六则     
多退少补冬天上体育课,体育教师总是先叫学生绕操场跑上5圈来作“热身”。有一次刚跑到4圈时,学生已是气喘吁吁,步履维艰。一个大胆的学生跑到操场边,向在场边喝开水而没有认真监督的老师说道:“报告老师,我们已跑了7圈,怎么还不让停啊!”“是吗”?老师故作吃惊,“那怎么办?怎么好让你们吃亏呢?”他搔了搔了头皮,喝令道:“全体向后转!再跑2圈,多退少补!”(刘林)都没有洞美国卫生机构要求各地医院设计一条禁烟广告参加比赛。不久,旧金山一家医院的候诊室里贴出了这样一条广告:“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  相似文献   

15.
青云 《科学之友》2007,(8A):50-51
大丹犬高大威猛,“吉娃娃”小巧玲珑,它们都是狗,为何个头差异如此巨大?现在研究人员已发现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冯刚 《大自然探索》2001,(10):25-29
“野驴有什么可怕的,可蠢又难看……”“哇!太美了!”“这是驴吗?怎么那样像马?”“真没想到,野驴竟然这么漂亮。”  相似文献   

17.
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的打字员,因此许多人接受了智能ABC作为常用的输入法。应该说,如果您的指法足够熟练,输入速度自然不在话下,但若能够掌握一些输入技巧,便更可运用自如了。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到一些输入小技巧,在此与您共享。一、“v”键的妙用在智能ABC输入法中,常用“v”键可提高输入速度。“v”键可以方便快捷地输入GB-2312字符集1~9区的各种符号,还能在中文输入过程中进行英文的输入。在智能ABC输入法状态下,键入字母“v”后,在后面接着键入数字1~9,就可获得该区的符号。您是否常常在中文文章中输入英文?利…  相似文献   

18.
“教学界的莫扎特”──谁值得如此这般赞誉呢?保罗·厄尔多斯(PaulErdos),他在9月20日的华沙会议上死于心脏病发作,人们给予他这个称号并且可以证明这一赞誉是正确的。他是我们20世纪最具光彩夺目的思想人物之一;当他仅20岁时.柏林最优秀的数学家IssaiSchur(舒尔。1875—1941.德国数学家.译注)给他起个“布达佩斯的魔术师”绰号;其他的数学家称他为“西方的Ramanujal。(拉玛努詹)”以及“现代的Euler(欧拉)”。总之.作为不平常的人物.厄尔多斯忏‘着强烈的t#感和挚爱为着他自己的学科而生活.这甚至在许多科学家中间…  相似文献   

19.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下图),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天体物理学家,也是“Cosmic Variance”博客的创建者,他的新书《从这里到永恒》最近由多顿出版社出版。工作之余,卡罗尔的一大喜好是读书,为此,《美国科学家》杂志不久前采访了他,话题围绕对一些书的评价和其对人产生的影响,等等。以下是这次的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不论您存学习某种理论还是存实践某项技艺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困难感。而德国研究人员宣称已找到了一种科学的测定疗法来告诉您:对您来说.这种学习或实践确实是“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