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7,22(7):284-284
当前,农业害虫防治主要依赖施用化学农药,但在长期使用中,导致了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杀伤了大量有益昆虫等弊病。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其中利用昆虫本身所分泌的性信息素(亦称性引诱剂)防治农业害虫,这一新途径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杨树透翅蛾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家纬 《科学通报》1985,30(21):1656-1656
杨树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ot)属磷翅目透翅蛾科,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严重危害三北防护林杨树的生长和木材质量。由于该虫从蛀入树干条内危害,使杀虫剂和其它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因此,研究采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杨树透翅蛾的危害是林业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2,(2):4-4
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同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  相似文献   

4.
淡色库蚊幼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差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建华 《科学通报》1986,31(4):308-308
细胞色素P-450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作为微粒体单加氧酶系(又称多功能氧化酶系,简称MFO)的末端氧化酶,在整个酶系功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该酶系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底物广谱性,能作用于许多结构不同的物质,尤其是能催化各种外源化合物(包括其他生物来源和人工合成)生物转化。因而与环境保护、药理、致癌机理等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也是昆虫对杀虫剂解毒的重要酶系,与昆虫对各种杀虫剂抗性有关。自从Ray  相似文献   

5.
当DDT发明之后并被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机氯农药成为杀虫特效药时,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类合成的有毒农药一方面杀灭了农业害虫,另一方面却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污染。尤其是DDT,残留在土壤里不被分解,被农作物吸收。农作物的茎叶、牧草成了牛羊马的饲料,Dgr进人动物体内。同样,动物体内也不能分解Dgr,他们的肉和乳汁被人们食用,Dgr通过食物链最后进人人体内。人,同样无法分解DW,最后积累在人体内。当Dot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就会危害人体健康。对于Dgr造成的这一严重后果,人们越来越清楚了。因为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齐义鹏 《科学通报》1993,38(19):1794-1794
昆虫杆状病毒(IBV)是防治农林害虫的生物杀虫剂,由于其杀虫速度慢、宿主范围窄,限制了它的使用。从80年代初开始,人们不得不转向利用IB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构建转移载体,表达外源基因。80年代后期,学者们再次用基因工程技术把IBV的研究转到了杀虫剂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蝗科部分昆虫的分子生物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DNA序列重建蝗科昆虫系统发育的基础上, 采用组成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蝗科部分昆虫分布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虽然用贝叶斯法、最小进化法和最大简约法得到的分子系统树并不完全一致, 但根据这些分子系统树得到的严格合意分布区分支图却完全相同. 严格合意分布区分支图表明, 在这些蝗虫的分布区中, 首先在东北区形成, 接着在青藏区形成, 然后依次在蒙新区、华北区、华东区形成, 最后在华中区、西南区和华南区形成. 总体来看, 位于中国北部的分布区和青藏区比位于中国南部的分布区形成要早, 其原因可能与第四纪冰期冰川的活动有关. 青藏区和东北区都是较早形成的分布区, 由于二者在地理位置上并不相邻, 因此可以推测在第四纪更新世后期的间冰期, 除了东北区外, 青藏区也是蝗科昆虫向其他分布区扩散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之前看到的一则关于“超级蚊子”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有国外的传染病研究团队通过对登革热多发的越南和柬埔寨两国的蚊子开展的研究发现,当地蚊子已出现变异情况,使其对常见的杀虫剂产生免疫。查阅了相关报道还发现,当地一种传播登革热、黄疸病和寨卡病毒的蚊子出现变异的比例竟高达78%,能对合成除虫菊酯这种常见杀虫剂成分产生免疫。另外一则报道则指出,有两类蚊子的雌性个体在接触到非致命剂量的杀虫剂后,会自觉规避喷洒过杀虫剂的地方。这些报道反映出一个严重的事实,那就是在自然选择之后,蚊子似乎在逐渐习得对抗人类杀虫剂的本领,这就意味着会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邹柏祥 《科学通报》1980,25(8):372-372
柞蚕饰腹寄蝇是寄生在柞蚕幼虫体内使寄主致死的大害虫。我国首先发现能有效地防治这种害虫而对蚕无害的杀虫剂为“灭蚕蝇”。我们曾报道了“灭蚕蝇”具有明显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对这两种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有明显的差异,即对寄蝇该酶的抑制效力比对柞蚕的酶要大几十倍,其次是柞蚕体内存在酰胺水解酶,使“灭蚕蝇”部分解  相似文献   

10.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最近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泡沫材料,它能在几分钟内就将令人生畏的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迅速加以中和。更可贵的是这种泡沫在与人类的接触中无任何副作用。在试验过程中,这种泡沫能有效地分解极具危险的化学制剂,比如VX、芥子气和炭疽病——这是人类已知的最难对付的生物制剂。在对付碳疽病的试验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七项试验记录。在试验一小时后,碳疽抱子的存活率仅为千万分之一。这种泡沫来自调制鸡尾酒的配料,它也作为清洁剂来中和化学制剂,将染色衬衣上的油污清洗掉。它能寻找出磷酸盐,或结合硫化物分子,使它成…  相似文献   

11.
戴小杰 《科学通报》1988,33(9):720-720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是我国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桑蟥幼虫取食桑计,严重危及蚕桑生产。由于蚕业生产限制杀虫剂的使用,因此发展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直接防治桑蟥的危害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郛 《科学通报》1966,11(5):223-223
根据过去的观察,东亚飞蝗的雌性成虫和雄蝗交配后,在羽化后15—20天內能产下卵块。同时观察到,雌蝗成虫可以在人工強迫情况下,进行孤雌生殖活动,但是,它的产卵前期大为延长,一般在40—60天后方可产下第一块卵。为什么雌蝗卵巢发育有这样大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正它们已演化出对多种毒素耐药性它们哪怕一个月不进食也能存活它们在-122℃的环境中也不会死它们吃纸张胶水皮屑头发照样活它们哪怕45分钟不呼吸也没问题它们被砍下脑袋后能活好几小时它们抗辐射能力可达人类的15倍2019年7月初公布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最常见昆虫——德国小蠊(一种常见蟑螂)正在演化出对多种杀虫剂的交叉耐药性。在一个持续6个月的研究期中,就算科学家联合运用多种杀虫剂,一些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蝗虫其实是一种触角较短的蚱蜢,属于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这种蚱蜢在其蚱蜢阶段,以独居的形式存在,外形和行为与其他种群的蚱蜢类似;而在某个时期,它们的生理及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形和大小明显变化,体色也发生较大变化,飞行距离增长。于是,它们就变成蝗虫了。  相似文献   

15.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2):4-11
体重超70克的巨虫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园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因为在新西兰大陆上它们早已被欧洲人偶然引入的老鼠斩草除根。别看巨沙螽体形如此庞大,与  相似文献   

16.
1991年的春天,对依阿华、约翰斯顿国际先锋育种公司来说,标志着一个新的纪元。这家公司是美国玉米种子生产的主要单位之一。他们放弃了长期依赖的化学杀虫剂,而转向生物治虫制剂,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用以防治田里的玉米螟。但是,不必赞誉该公司的领先地位。过去的几个种植季节中,全国成千上万的种植者——其中许多是传统的主流派农民,而不是环境先锋成员——也同样下了决心。放弃曾在过去40年里支配杀虫剂市场的合成化学药剂,转而支持生物防治。贝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昆虫学家玛杰里·霍伊(Marjorie Hoy)说,“种植者们最近态度的改变,使我大吃一惊,他们都吵嚷着要用新技术栽培作物。”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分子都具有呈镜像对称的异构体,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这样的性质被称为手性,这样的异构体被称为对映异构体或旋光异构体。两种不同形式的对映异构体的生理效应可能相差非常大。除草剂或杀虫剂等有机化学药品许多也具有手性,不同的异构体对环境的危害不同,其毒性往往相差许多倍。虽然如此,人们在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之前很少有将其分离成两种纯粹的对映异构体的,因为分离过程成本太高。不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识别出它们的手性,因为不同的异构体在这些微生物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即它们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巧妙听到声音人类和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依靠耳膜将声波压力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号,一旦大脑处理了这些信号,就能知道是什么声音、来自哪里、有多响。我们的耳膜是外耳道深端的膜状物,声波经过耳廓进入外耳道,然后振动鼓膜,鼓膜振动就会导致附着在鼓膜上的听骨链发生振动,然后传导到内耳。没有耳膜,世界将是一片寂静。昆虫和蜘蛛这样的动物就没有这样的听觉工具,那么它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植物学家认为,遭受虫害的树叶能改变本身的化学组成。昆虫开始寻找质量最好的树叶并落在隐翅虫容易到达的树枝末端。美国达特木专科大学达·舒尔茨博士在测定槭树叶和橡树叶中鞣酸的含量时发现:不同的树叶中鞣酸的含量不一样,特别是那些遭到虫害的树叶中的鞣酸含量很高。众所周知,鞣酸不参与任何植物新陈代谢,但鞣酸对昆虫消化会产生不良作用。所以,鞣酸有可能成为天然杀虫剂。有位研究人员认为:有时森林之所以发生虫灾,是因为植物的保护能力普遍降低。他说,对植物这种保护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相似文献   

20.
乌干达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白蚁喜欢啃食废弃的塑料袋。它们的这一特性,或许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新科学家》杂志说,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制品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自然分解,如何解决这种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的重大课题之一。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的克里斯·卡萨姆巴看到,大群白蚁聚集在他用来育种的聚乙烯塑料袋上,他本来担心这些“破坏分子”会毁了他的农业实验,但经过仔细观察,他惊奇地发现,小东西们正“专心致志”地大嚼这些塑料袋。由此,他意识到昆虫或许能对塑料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卡萨姆巴说:“我不再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