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导致朊病毒疾病的感染原的确切结构还不清楚,但其分子遗传学重要特征已被阐明。从疯牛病到人的传染力强烈表明需要充分理解并重视朊病毒生物学。可传播亚急性海绵状脑病(ThEs)——包括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克-雅氏病(QJD)在内的研究充满了困难。致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如今提起“疯牛病”,读者也许都不陌生。顾名思义,患上这种恐怖病的牛会发疯。20世纪80年代,“疯牛病”开始在英国出现,很快就流行起来。到1993年初,英国的“疯牛病”流行达到高峰,差不多每周有1000头牛患此病。1997年,英国患“疯牛病”的牛总数超过16万头。这使得欧洲各国谈“牛”色变,为防止该病在本国蔓延,欧共体曾共同禁止进口英国牛肉,使英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疯个病”不足个的专利事实卜,‘’疯牛病”不仅仅发生在牛群中,也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一种疾病,其他动物如羊、鹿、猫等也会得此病。早在250年前,英国的牧人就…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1年,为了防止疯牛病传入我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已明令禁止进口和销售发生疯牛病的国家生产的牛肉食品。2012年底,巴西成为疯牛病疫区,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发布公告,明确规定,禁止直接或间接从巴西输入牛及其相关产品。然而,2014年12月2日,在江苏省灌云县,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竟然出现了来自巴西疯牛病疫区的牛肉,被查扣的问题牛肉高达300吨。疯牛病阴影一直以来笼罩全球,这一重磅消息再次引起了国人对疯牛病的恐慌。本期舌尖食话,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解开有关疯牛病的种种疑惑。  相似文献   

4.
双面朊病毒     
<正>库鲁病、疯牛病,甚至可能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为何名为朊病毒的蛋白质能催生这些疾病?朊病毒究竟是敌是友?20世纪50年代,两名医生在偏远的新几内亚高地上研究库鲁病(一种当地流行的怪异神经疾病)的病因。在对死于库鲁病的患者进行尸检后,他们发现:患者大脑部分神经元缺失,并存在大量微孔。这一发现引起一名兽医的注意,他注意到库鲁病和羊瘙痒症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建议将库鲁病患者的大脑提取物接种到动物体内,以验证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改性Pb(Zr,Sn,Ti)O3反铁电-铁电陶瓷存在着多种晶体结构,随着变化会发生相变而影响材料的性能,研究了铌改性Pb(Zr,Sn,Ti)O3反铁电-铁电陶瓷温度诱导相变中的热释电效应,结果表明,温度诱导相变引起电荷突变形成光锐的热释主电峰,热释电峰的2和位置取地相变的类型和温度,组分和初相态变化 导致的不同相态变化过程形成峰形和峰位不同的热释电谱,热释电谱不仅可以显示极化强度随的变化情况而且可  相似文献   

6.
STK11 基因在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中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最近,在19p13.3克隆出了PJS致病基因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人PJS患者STK11基因的突变情况,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多代PJS和3个散发性PJS家系中15例患者和20例正常成员的STK11基因的9个外显子进行了分析,在6个家系中共发现10个由碱基替代导致的点突变。有7个突变可使基因产物发生改变,包括1个无义突变、5个错义突变和1个移码点突变。分别发生在STK11基因的第37(CAG→TAG),123(CAG→CAT),161(ATT→AGT),194(GAC→GAG),245(CTC→TTC)和354位密码子(TTC→TTG)及第4内含子3′末端煎接位点部位(AG→AA)。在3个散发PJS家系中,有1个家系的患者,在第5外显子内存在错义突变,其余2个家系的患者,在内含子1( 36)和内含子3(-51)均存在点突变。研究还发现,有3个多态位点,分别发生在内含子1( 36),内含子3(-5)和内含子5( 27)部位。以上结果表明,在PJS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STK11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可分散在整个编码区。两代以上发病的家系突变频率较散发病例突变率高,提示STK11基因的改变与PJS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发现变性蛋白球是‘羊搔痒症’、‘疯牛病’、老年性痴呆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元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桑塔·克鲁兹(SantaCruz)最近经研究发现:高度缠绕成球状的线形球蛋白会造成功能性损伤的大脑软化空洞,从而导致所谓的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进一步了解此种蛋白的缠绕球,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对付大脑软化的药物。此种变性蛋白也是造成疯中病、羊搔痒病、克鲁茨一雅各布病、老年性痴呆、巴金森氏症等疾病胸奶酪样变性的元凶。羊搔痒症、疯牛病和人类的克鲁茨一雅各布病均由一种叫作‘感染性蛋白’(PRION…  相似文献   

8.
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李崇银  穆明权 《科学通报》2000,45(7):678-685
基于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海-气耦合模式(CGCM)的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关于ENSO发生机制的一个新观点:持续的强(弱)东亚冬季风将导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持续的西(东)风异常;而异常的赤道西(东)风可使得已在暖池区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正(负)次表层海温距平(SOTA)向东传播;沿温跃层东传的正(负)SOTA将造成赤道东太平洋正(负)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出现和 E1 Nino(LaNina)事件的发生.当 ENSO发生之后, E1 Nino(La Nina)事件的影响又将削弱(加强)东亚冬季风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控制麻疹病毒血凝集性的重要功能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MA.SMD是经B95a细胞系培养纯化的2株麻疹病毒,其血凝集性呈阴性。将其在Vero细胞系中培养数代后其血凝集性转变为阳性。对在2种细胞中培养获得的病毒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以上2株病毒H蛋白的第546位均由Ser(HAD阴性)突变为Gly(HAD阴性)。利用位点专一性诱变并在COS细胞中对2种H蛋白进行表达证实:该突变导致血凝集性的改变;进一步利用抗CD46的单克隆抗体证实:该突变同时导致H蛋白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灰认识,提出了包括(1)脑部边缘系统大小的变化速率(CRCDS),(2)脑组织充量(BFCT),(3)智商(IQ),(4)学习能力诊断测验(CTL),(5)情绪稳定性(MS),(6)适应性(AA),(7)刺激反应(RS),(8)自我控制能力(SCC)等8个主要指标的心理主人诊断指标体系,建立了心理健康主人诊断的灰色聚类模型并编制了实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
陈三凤  杜金萍  伍丽娴  赵银锁  李季伦 《科学通报》2002,47(23):1820-1823,T001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研究了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elense)NifA与PⅡ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Ⅱ蛋白能和完整NifA蛋白自身或其N-端结构域特异结合,不能与NifA的中间或C-端结构域相互作用;与PⅡ蛋白高度同源的Pz蛋白(即GlnK)也不能与NifA结合。将编码PⅡ蛋白的glnB基因进行移码突变后,突变的PⅡ蛋白失去了与NifA蛋白结合的功能。这说明NifA确实可与PⅡ蛋白特异地结合,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去甲肾上腺素转动蛋白(NET)第7跨膜区的Ser^354和Ser^375进行了突变研究。结果表明,上述2个位点双突变后,NET的底物转运活力下降到本底水平。考虑到这2个氨基酸残基在同一转运蛋白家族中的保守性以及和β-肾上腺素受体中的相似性,推测它们在NET中的作用与底物的识别与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东亚冬季风活动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海-气耦合(IAP CGCM1)模式40a的积分结果以及10a的观测结果,了东亚冬季风活动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水温(SST)异常之间的密切关系。强东亚冬季风年的热带SSTA场在中西太平洋为正距平,东太平洋为负距平,在弱东亚冬季风年的情况基本相反,西太平洋为负距平,中东太平洋则为正距平。强东亚冬季风活动在中西太平洋正SSTA区以西以东产生西风距平和东风距平,从而加强这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打开基因生命史册大门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比预期要快得多,该项研究名列2000年的科技成就之首。 基因图谱工作者还推出了倍受实验室科学家们喜爱的果蝇和拟南芥的序列。两者本身非常有意义,但同时对人类遗传学研究也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同时,几种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也已完成,包括引起霍乱和脑膜炎的病原微生物的测序。这些成就都将最终找到治愈这些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方法。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出版的《科学》杂志把RNA控制核糖体称之为第二大科技进展。核糖体是细胞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相似文献   

15.
石磊 《世界科学》2009,(2):38-39
无论生病还是健康,当谈到医疗保健时可将人们分为不同的两类。一些人会本能地去寻求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如进行虚拟结肠镜检查(virtual colonoscopy,即利用CT扫描肠道内是否有异常物质的生长。与标准肠镜不同的是.这项检查无需从肛门插入肠镜——译者注)和心脏CT扫描,服用最新研制生产的药物。当常规基因组分析用于临床检查时,他们也会要求增加这一项目。  相似文献   

16.
谢之康  范维澄  王清安 《科学通报》2000,45(9):1000-1006
从突变学的观点分析了炉膛气流燃烧系统工况特性的突变机理,建立了其尖点突变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系统控制因子的变化与工况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了炉膛燃烧系统典型工况特性如突跳,滞后等特性以及熄灭与燃烧态之间转化的尖点突变机理。指出在两组独立控制因素作用下具有“S”型运动特性曲线及滞后特性的热系统非连续性现象可依尖点突变拓扑等价分类。  相似文献   

17.
正疯牛病,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的主要发生于牛类中的疾病,近些年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最初被认为是牛类本身DNA突变导致的精神疾病,幕后黑手竟然是一种神秘的微生物。迈克是一位英国农场主,1986年11月的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到牛圈中去给牛儿添加草料。但是这天牛儿们的样子有些奇怪,它们站在那里,眼神呆滞,对主人抱来牛群中的神秘现象KP Discovery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mtDNA突变与癌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满然  吕有勇 《科学通报》2002,47(14):1083-1088
为了进一步明确mtDNA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DNA测序技术,对3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正常组织mtDNA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筛查,研究结果确定胃癌中mtDNA存在高频率的突变,突变频率为66.7%(20/30),其中56.7%(17/30)的突变仅见于癌组织,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为ND4,ND5和D-loop,分别为36.7%,26.7%和30%,与组成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Ⅲ,Ⅳ,V的基因相比,复合体I基因在被检测的癌组织mtDNA中的突变频率最高(43.3%),突变类型以碱基替代为主(85.4%),研究结果提示,复合体I基因,特别是ND4,ND5和ND3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与太平洋表层水温卫星遥感资料的子波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山  田纪伟  魏恩泊 《科学通报》2000,45(11):1185-1189
通过对1982~1999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NOAA/AVHRR)1°×1°海表周平均温度(SST)遥感资料的分析,发现南海SST异常存在大约4年与8年尺度的振荡周期,赤道东太平洋与赤道西太平洋SST异常分别存在着大约4年尺度、8年尺度振荡周期.通过子波分析方法的多尺度特性,明显地发现在4年尺度周期上,南海与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异常发生同相耦合振荡,并且每次发生在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南海都会与之响应.而在8年尺度周期上,南海与赤道西太平洋的SST异常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自然杂志》2008,30(2):66-67
造成两个基因部分融合一起形成一个混合基因的突变,在血癌中比较常见,如今却在肺癌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融合基因。据2007年8月2日的Nature杂志报导,索德(Soda)等发现染色体2P位点上基因的重排突变,激活为酪氨酸激酶编码的基因(ALK)。已知该酶是以加磷酸基到酪氨酸残基上的方式,调控其他蛋白质的活动。因该酶与许多癌症有关,所以阻止ALK激酶的活动,可有效治疗带有这种重排基因的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