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讨论像水稻基因物理图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内涵 ,应该由该领域的专家们去讨论和评价 ,得出公正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对水稻基因物理图是否是伪造的 ,毕先生对此作了数周调查、查阅原始档案材料后写成这篇调查报告。我们认为讨论可以 ,但不要轻易扣上“伪造”的大帽子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座Sc的遗传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存义 《科学通报》2004,49(13):1273-1277
杂种不育是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 为了克隆1个籼粳杂种不育基因Sc, 利用分子标记和近等基因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Sc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 初步的连锁分析结果表明, Sc座位与第3染色体的4个分子标记以RM218-RG369-Sc-RG227-RG391的关系连锁, 其中RG227与Sc座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 cM. 用RG227为起始探针筛选籼稻的TAC基因组文库, 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构建了一个覆盖Sc座位的跨度约320 kb的克隆重叠群. 对可能覆盖Sc的2个TAC克隆M45E14和M90J01进行了部分测序. 用TAC克隆序列和RG227序列搜索水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 锚定了粳稻BAC克隆OSJNBb0078P24(148 kb)序列. 通过比较TAC和BAC克隆的序列, 在Sc座位区域发展了6个新的基于PCR的标记. 用这些标记进一步把Sc座位定位在一个约46 kb的区域内. 从定位结果推测该BAC克隆和TAC克隆M45E14包含Sc基因. 基因预测分析显示, 在此46 kb区域内有6个预测的ORF.  相似文献   

3.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座Sc的遗传图和物理图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不育是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为了克隆1个籼粳杂种不育基因Sc,利用分子标记和近等基因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Sc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初步的连锁分析结果表明,Sc座位与第3染色体的4个分子标记以RM218-RG369-Sc-RG227-RG391的关系连锁,其中RG227与Sc座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 cM.用RG227为起始探针筛选籼稻的TAC基因组文库,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构建了一个覆盖Sc座位的跨度约320kb的克隆重叠群.对可能覆盖Sc的2个TAC克隆M45E14和M90J01进行了部分测序.用TAC克隆序列和RG227序列搜索水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锚定了粳稻BAC克隆OSJNBb0078P24(148kb)序列.通过比较TAC和BAC克隆的序列,在Sc座位区域发展了6个新的基于PCR的标记.用这些标记进一步把Sc座位定位在一个约46kb的区域内.从定位结果推测该BAC克隆和TAC克隆M45E14包含Sc基因.基因预测分析显示,在此46 kb区域内有6个预测的ORF.  相似文献   

4.
Hardin  B 梁宪实 《世界科学》1996,(2):11-11,16
基因图的导向BenHardin著梁宪实译许国平校随着世界上第一张牛和猪的基因构造图谱的公布,人们期望性畜育种技术将发生巨大的进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自从1994年4月第一阶段交互式基因组数据库进入计算机网络,美国农业研究署的化学家CraigW.Be...  相似文献   

5.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11,(12):21-22
新一代重型火箭设计方案 为了进一步探索太阳系.将人类的脚步留在月球或者是小行星甚至是火星,美国宇航局(NASA)在9月14日正式公布了美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设计方案。这一方案将成为未来几年内人类太空飞行计划的支柱。  相似文献   

6.
7.
水稻的病程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乎所有的植物中都有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PR)基因的报道,其广泛存在及序列特征和功能的保守性提示着其重要性.最初发现PR基因主要是由于它们在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时会大量表达.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R基因在衰老、伤害、非生物逆境胁迫、激素处理甚至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发挥着作用.由于PR基因种类、数目较多,前期的命名系统不统一,给深入了解PR基因的功能造成了不便.本文系统整理了水稻PR基因的相关报道,集合了PR基因的类别、数目、名称、注释信息、代表性基因的功能,归纳了PR基因在抗病、抗逆和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或表达特征及转PR基因后的表现,并以Loc号和序列为核心,将文献中有不同名称的同一基因进行了对应.另外,还展望了水稻PR基因研究的意义和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2004,(2):18-18
2003年我国农业科研方面的一个重要性突破———科学家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已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鄄ture(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这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生长发育特性,它直接决定水稻在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通过与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07,52(23):2714-2714
作为组成水稻株型的关键因子之一,分蘖角度是一个影响到水稻群体光合效率、植株抗逆性能,并最终影响到谷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农艺性状.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宇航局不久前公布了12种太空探索新理念,计划于2014~2017年展开详细研究,同时为未来开展载人火星之旅做准备。这12种新设想涵盖领域很宽,其中包括用潜艇探测土星卫星泰坦(土卫六)的地下湖泊和捕捉失控小行星等。  相似文献   

11.
1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通常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能够清楚地看到。凡是能分裂的细胞都可以制作染色体标本,即使在体内不能分裂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加入刺激细胞分裂的植物凝血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后,同样可以制得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类染色体,长度相差很大,最长的染色体大约是7μ,约为最短染色体的5倍。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Centromere)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曹淑芬 《科学之友》2006,(10):86-86
据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项研究称,一个国际遗传学家小组已经确认一种有助于使水稻免受洪灾影响的基因。研究人员说,这种基因能使作物在水中淹没2周后依然存活。洪水每年都会给南亚和东南亚的农民造成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中期朝鲜的洪灾也导致了大约200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国立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确信,用某种酶可从生物体的DNA上切下完整的单个基因,而且切断点刚好在基因的两端而不是在其中间。这样就为遗传工程师们能任意混合和匹配基因增加了一种新的精密工具。这一工作亦可能导致有关DNA结构特征的新发现。这种酶是一种在绿豆中发现的核酸酶。切割的诀窍首先是供给双股绞合DNA,其次是添加大量甲酰胺(它可迫使DNA在基因的两端变成可被酶浸蚀和切割的结构)。他们利用这种改进条件下的酶切割疟原虫的DNA,研究了疟原虫的5种特殊基  相似文献   

16.
沧桑大学城 位于伦敦西北泰晤士河上游的牛津城,旧时因牛可涉水而过,故此得名。从12世纪中叶以修道院为核心展开的讲学、进修,到宗教改革的纷争扰攘,进而到17世纪中期的内战时被查尔斯一世作为临时京城,直至今天成为令人满怀敬畏之感的学术圣殿,牛津这座大学城在漫长岁月的磨励中经历了冲突、痛苦、损毁,甚至流血,同时也逐渐去芜存精、绽放光华。历史的丰厚馈赠让沧桑古城韵味长存。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8亿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产量的稳定与持续增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杂交水稻的优势利用1973年,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而后杂交水稻在我  相似文献   

18.
水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材料萍乡核不育株是来自水稻保持系萍乡可育株的突变型,用萍乡核不育株、萍乡可育株与不含对萍乡核不育有恢复能力的互作基因的常规品种测64聚合杂交得到的[(萍乡核不育株×测 64)F_(1不育)×萍乡可育株] F_1和[萍乡核不育株×(萍乡可育株×测64) F_1] F_1作为分离群体,利用分子标记将该核不育基因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RM228和RM258之间;进一步发现距离该核不育基因 2.6cM的 RFLP标记 G2155.该基因暂定名为 M_(s-p).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07,52(21)
紫米因其种皮内花色素苷的沉积而着色.控制种皮着色的Pb基因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紫色种皮对白色种皮呈显性.本研究利用培矮64S(白米)×豫南黑籼糯(紫米)和培矮64S×川黑糯(紫米)两个F2分离群体对Pb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首先用SSR标记将Pb基因初步定位在距微卫星位点RM3820下游0.79cM的位置.然后,通过在候选区域内发展高密度的InDel标记和CAPS标记,将Pb基因限定在两个InDel标记RID3与RID4之间25kb范围以内.在该区段内,TIGR水稻基因组(R.5)标有两个注释基因:一个为与玉米Lc基因同源的Ra,为控制花色素苷代谢的Myc类转录因子;另一个为与拟南芥TT8同源的bhlh16,也与植物色素代谢有关.根据两者的性质和前人相关研究结果,推测Pb与Ra实为同一个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白米品种培矮64S,9311(籼)和日本晴(粳)相比,豫南黑籼糯和川黑糯中Ra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一个GT缺失.根据GT缺失发展了一个CAPS标记CAPSRa,并对两个F2分离群体和100余份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F2白米单株以及所有白米(n=63)和红米(n=23)品种的CAPSRa基因型与培矮64S相同,而所有紫米品种(n=20)与豫南黑籼糯和川黑糯相同.据此推测,水稻紫色种皮性状可能由Ra基因第7外显子内的GT缺失引起.  相似文献   

20.
水稻减数分裂相关基因OsDMC1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兆军  王台  种康 《科学通报》2001,46(10):838-842
酵母DMC1基因是一个在减数分裂前期 I表达的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其产物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所必需的.根据在酵母Dmc1与拟南芥AtDmc1中保守的氨基酸motifs合成的简并性引物,以cDNA作模板,通过套式PCR(nested PCR)和RACEs克隆了水稻中酵母DMC1的同源基因 OsDMC1.OsDMC1全长的 cDNA是 1348 bp,编码 3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OsDmc1). OsDmc1与 Dmc1和AtDmc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51.8%和81.7%.OsDMC1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有少量表达,而在叶和幼芽中不表达. 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的 OsDMC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