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遗传学对于人类需要的一种应用。遗传工程最惹人著目的成果是培育成高产、耐寒和抗病的作物品种。近年来,发展抗风的、短秆粗壮的水稻和小麦,已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极大重视。令人遗憾的是对我们的生活道路上已起了巨大而确有实际影响的遗传工程,近来已和“重组DNA”或“在试管中的DNA重组”相混淆起来了。重组DNA技术对于农业是象征着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革命性的新技术。然而,重组DNA仅仅是遗传工程师所运用的许多技术中的一种。这些技术包括通常的植物和动物育种实践。换句话说,遗传工程是一门许多世纪以来在实践上富有成果的古老艺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可食用疫苗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致力促使食物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 ,如“金粒稻米”就是针对改善维生素A缺乏现状而开发的水稻新品。维生素A缺乏现象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司空见惯。由于稻米是地球上 1 / 3以上人口日常食物 ,因此它将是为人体输送所需维生素的便捷途径。但目前的水稻品种并不供给人体维生素A ,然而经过基因改良的金粒稻米却可以产生 β胡萝卜素 ,以利人体将这种成份转变成维生素A。目前大规模推广金粒稻米时机尚不成熟。大量的测试仍需要完成 ,主要包括分析人体是否能够有效地吸收稻米中…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A的新效用饶新华编译世上的特效药真是微乎其微,而维生素A倒可说是其中的一例。这种极为廉价的化学药品能使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幼儿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维生素A常被用于防治五大致盲因素之一的角膜软化病,并且是麻疹特定疗法的首选药品;它对某些类型的贫血也具...  相似文献   

4.
科技传真     
科学家运用遗传基因工程的方 法培育出一种新水稻,这一成果有 可能结束在发展中国家人口中存在 的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的状况。维 生素A缺乏症是导致千百万儿童 失明和罹患其他疾病的常见病因。 瑞士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苏黎士的实验室将3个基因植入 水稻,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的水稻新 品种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形成 维生素A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蒂姆·唐兹(TimTownes)小心翼翼地从笼子里抓出一只小白鼠,它挣扎着想逃出他的手心,唐兹在小白鼠的皮下注射满满一针筒试验药物。数日后他又从小白鼠身上抽取血样,望着显微镜下的血样,这位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研究员满意地频频点头,他把结果记录下来。唐兹用遗传工程方法培育了那只小白鼠,他改变了这只小动物的基因,使其患上镰形血球病,这是一种血液紊乱症,可导致严重的疼痛、贫血、器官功能失效。这种病使近10万美国人苦不堪言。此时,由于注入了唐兹的实验药物,小白鼠的红血细胞由原来的镰形变成了圆形,类似人类的血细…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强大的新抗生素。这种抗生素能对抗实验室和动物测试中的许多感染,包括一些对传统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这是通过创新性的基因测序技术发现的又一种新型抗生素。研究人员筛查了1500种土壤样本中的遗传物质,并用这种技术筛查了此前在实验室中无法培育或研究的数千种土壤细菌。这种新的化合物具有干扰感染细菌形成细胞壁的能  相似文献   

7.
吃维D防感冒     
《大自然探索》2009,(6):8-8
有些人喜欢服用维生素C来预防感冒,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摄取维生素D(维D)可能是预防感冒的更有效的方法。维D有“阳光维生素”之称,这是因为阳光会激发人体产生维D。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为繁殖一种超级小鼠品系正进行着一项协作计划。这不是违反常情的奇妙幻想的开始,而正预示着初露头角的遗传工程进入畜牧业。对于超级小鼠(目前还不多),它们那肥大部分,完全是当它们还处于受精卵时就注入的特别生长激素基因之功。一些基因掺进受精卵的染色体,在小鼠成熟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生长激素,这就大大地加速了它的生长而最后长得比普通小鼠大两倍。如果把这种技术用于羊,奶牛和猪身上,那么农民就有可能以两倍的速度来生产肉类。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最重要的一种未来技术,将是对有生命的物质尤其是人的细胞进行巧妙的处理,而不是像用物理技术对无机物所做的那样。将这种新技术称作生物技术较为合适,而不是根据它的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而名命为诸如遗传工程或重新组合的DNA.  相似文献   

10.
与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的情形相仿,水稻基因组计划在我国启动的时候,也经历了曲折。“花了很多钱,将基因组的DNA顺序全测出来了,也是一本不为人所看得懂的天书。”这是反对者的主要理由。纯粹的学术上争论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动力,是件好事。当然,DNA顺序本身不是天书。关于这一点,现在已是国际科学界的共识了。1996年,在众多国家实验室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酿酒酵母1206.8万个核苷酸的全序列测定。从中确定了约5885个蛋白质基因,140个rRNA,40个SnRNA和275个tRNA基因。人们从此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遗传工程建立的早期,人们纷纷谈论运用这一新技术提高种子营养价值.现在有一位分子生物学家已经将一个在正常情况下使种子中产生大量蛋白质的基因从一种植物移至另一种植物中,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基因能按原样表现出来.谷物种子中的许多蛋白缺少人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原虫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辉  曹诚  李平  李杰之  马清钧 《科学通报》1998,43(13):1417-1422
采用遗传工程技术克隆了编码含有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期及红内期表位的基因片段,与霍乱毒素B(CTB)亚基基因或白介素2(IL2)基因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 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CTB抗体滴度平均为1:1280,抗NANP及抗AWTE抗体平均滴定为1:1000,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保护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这里三篇文章是关于遗传工程和脑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冠瘿病:自然界是遗传工程的工程师》,科学家根据这一奇特现象,证明了应用质粒把一种特殊的基因组移入细胞,设想培养新的固氮植物的可能性。《动物蛋白质的产生菌》则是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取得的新进展,展现了微生物工业的美好前景。《性激素和脑发育》一文认为哺乳类、鸟类以及几乎肯定包括人类在内,脑发育都各经过一个关键期,在此期间性激素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永久性的影响,从而又能了解性行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石磊 《世界科学》2009,(3):23-24
2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由转入了人类基因的家畜制造的药物ATryn上市。这种药物是经由人的一种蛋白质从经过遗传工程改造的山羊分泌出的羊奶中提取的,被用于治疗一种致命的被称为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的罕见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五羟色胺是一种让人的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合物,浙江大学农学院舒庆尧及其合作者最新研究发现:害虫也喜欢五羟色胺。害虫啃食水稻时,植株体内的五羟色胺含量会增加,对害虫来说,这使水稻的"口感"和"营养"都提升了。据了解,这是科学界第一次揭示五羟色胺与水稻抗虫性之间的关系,而这将对下一步培养更优抗性的水稻和发展防虫治虫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害虫为什么喜欢五羟色胺?研究发现,摄入更多  相似文献   

16.
一类叫做农杆菌的微生物,能把DNA插入植物细胞,科学家现在力图利用这种天然系统的优点来改良作物。科学家们选取的一种基因,已首次置放在农杆菌DNA的载体上并转移到植物细胞中,而且这种新基因在植物内的存在已为实验所证实。跨出了这一有希望的步子以后,科学家们看到,有可能利用遗传工程赋予  相似文献   

17.
高宇 《科学之友》2003,(5):34-34
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C和A,低脂肪.价格便宜.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平民水果。然而极少有人知道,香蕉还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全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是约5亿人的主要食品。  相似文献   

18.
何新华 Hoff.  CA 《世界科学》1992,(3):16-17,12
用科学和社会的分析来认识遗传工程这种新技术的利益所在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致力于改良作物的分子生物学家常常声称从遗传工程(转基因)生物中产生的生态危险性是很小的,并且指出几十年来育种学家用亲缘相近的野生物种来进行杂交已把新的基因引入到了作物体中也未见什么明显的危害。伯利尔(Brill)(1987)亦指出遗传工程事实上是减少危害的,因为在杂种中品种的特性是更为紧密受控的,换言之,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每株作物的每个穗子能多结几粒种子,以我国15亿亩农田计算,其经济效益就当以亿元为单位。这种社会经济效益,造福于千家万户,应该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目的。水稻和小麦这两大作物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来源,如果它们的质量和数量得到提高,就将大大有助于人类对付饥饿的挑战。当前人们对遗传工程(或称生物工程)有美好的设想,并寄予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近十年来,遗传工程的兴起为生物固氮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在细菌之间固氮基因转移成功,人们对遗传工程用于固氮的研究前景寄以很大希望;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如何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中,以减少农作物对氮肥的需求。农业科学中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各阶层的重视。1984年1月赵紫阳同志访问美国加州大学时,在听到遗传工程有可能使非豆科作物固氮的介绍后说:“你们的工作做成功了,我们这个地球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可以避免星球大战了。”(《光明日报》,198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