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2.
艺术地球     
《大自然探索》2007,(12):8-9
你站在大地上,眼前可能是毫不起眼的景象,可是当你空中俯瞰,平淡无奇的地方也许会有震撼人心的美。航拍和卫星图片往往就能给你带来这种强烈的感受。这是NASA网站的一个专题栏目:艺术地球,里面汇集了全球各地具有艺术感的卫星图片。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2):17-17
美宇航局日前公布了一组最新卫星照片,让我们见识了地球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的一面,这些照片将地球以艺术画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07,(9):F0002-F000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不久前公布了一批由卫星图片合成的地球照片,我们所居住的蓝色星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摄入其中,堪称迄今最完整详尽的地球"肖像"。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颗新卫星——称为“地球观测系统”的一组卫星之一——正利用五台现代化传感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诊断地球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7.
Bake.  DJ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89,11(8):12-13
人类一直生活在无法预测变化的环境之中。气象与气候的自然波动,火山爆发,甚至冰期,都曾经造成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灾难。不过,从事于了解地球的科学家们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有助于预测环境的理论.这种理论部份地根据地球是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得出。孤立地去了解单一部份——海洋,大气,陆地,或生命形态——都不足以预测变化。  相似文献   

8.
用卫星数据确定固体潮相位滞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斌  朱耀仲  彭碧波 《科学通报》1998,43(16):1780-1783
由固体潮,海潮和大气潮产生的地球引力场变化可以从卫星轨道摄动中求解。利用近10年的卫星跟踪数据求解出地球引力消汐变化,结合由Topex/Poseidon卫星高得出的海潮模型。  相似文献   

9.
技术能拯救地球吗?(上)JesseH.Ausubel著王乃粒译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表明:即使是在污染加重的情况下,技术也能修复环境。技术已使我们能够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和改造地球。1909年Pear乘雪撬到达北极,而在1911年Amundsen又到达...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Gore  AI 《世界科学》1998,(10):2-4
技术创新的新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存储、处理和显示有关我们行星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大量的信息构成了“地理坐标”,它涉及地球表面每一个特定的地方。利用卫星对地面遥感形成“地球空间”(轨道)信息流,并将其中未经加工但有用部分的数据转变成为可供使用的信息。今天,我们经常发现我们能够得到比我们所能利用的更多的信息。陆地资源卫星(haha)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陆地资源卫星每两星期对地表进行一次完整的成像,而且它已持续收集了20多年。尽管对这类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9,(8):12-12
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绘制了一张令人吃惊的新地球地图,展示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地区的高程。据悉,这张名为“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图是利用Terra卫星上一架日本照相机拍摄的近130万张图片绘制的,由2.3万个拼贴组成的巨型网格构成,每一个高程点之间相隔约30m。  相似文献   

12.
徐娜 《科学之友》2007,(8A):33-3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3.
庞峥 《自然与人》2012,(5):20-21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14.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1):46-48
没有谁能比军队更密切地监控我们的星球。在距地球3万6千公里外的地方,美国空军卫星密切关注着弹道导弹的羽状热柱。其他一些监控卫星则在稍低高度的位置巡逻。有的可以从太空看到一支来福枪,有的可以通过雷达穿透云层,寻找地面军事装备或军事设施。航空器和无人驾驶飞机飞过冲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25日。我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吕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成功地发射了天链一号03星,把卫星送人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数日后该星顺利定点于静止轨道预设位置。这标志着天链一号3颗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航天测控通信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远离地球     
《科学之友》2005,(8):56-56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是“大麦哲伦星云”,在距离我们170000光年的遥远地方。也就是说,它的光要经过170000年才能到达地球。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这个星系是它在170000年以前的样子。我们看到太空中的物体越远,它们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就越长。借助望远镜和探测卫星,我们甚至能看到宇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气候有着许多不解之谜,只要想一想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每天都在进行中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交叉作用,其复杂难解也就不足为怪了。尽管如此,我们对气候也并非一无所知,还是能够了解到其中的一些变化趋势,比如地球正在变暖,而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暖的最大因素。那么,地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有多快?对全球以及局部地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变化将如何影响地球生命?对于所有这些,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在本文中,有关专家将就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不知道的"气候变暖"这一热门话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09,(3):F0002-F0002
不久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栏目——一个专门收集由卫星及航天器拍摄的各类地球图片——”地球天文台”(Earth Observatory)评选出一组过去几年曾在该栏目发布过的优秀地球卫星图片(20幅)。并附有详细的说明在其栏目中公布。本刊选摘了其中的大部分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赵勇 《科学之友》2005,(7):20-20
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的一项实验将会证实关于在太空可以进行地震预测说法的正确性。研究者们希望可以通过对地球辐射带变化情况的跟踪调查来预测到其数百千米下地球内部的震动情况。如果实验成功的话,那么它将会为设计地震监测卫星系统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观测地球     
观测地球RobertF.Servise著刘元希译1991年9月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发送了一个重7.5吨的叫做地表较高大气层研究卫星(UARS)的庞然大物,密切监视着地球上空已被耗损的臭氧层。月内传感器显示,使臭氧耗尽的化学物正在令整个北美、欧洲惊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