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怪的死亡 早在20世纪70年代,辛西娅·凯里还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她的课题是研究科罗拉多岩石山地区的北方蟾蜍的种群数量。在她准备写博士论文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所研究的那片地区的蟾蜍突然全部死亡。那时,凯里就怀疑是一种病原体在作怪,也许是某种细菌引起了蟾蜍的死亡,但当时她没有办法证实她的推断。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两栖类动物群体数量减少这一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体验到了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情形──当他们回到曾一度兴旺的两栖类动物栖…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我在书店见到一本书《龙,一种未明的动物》。我以极大的兴趣拜读了这本22万多字的大部头科普读物。作者用心之苦,其真实的意图是叫人们相信龙是古代存在过的动物。出版者在介绍这本书时,称赞作者“力排众议,独辟溪径,从古代史书、笔记、地方志中搜集了大量罕为人知的记载,联系一位现场目击者提供的证词,反复比照断语惊人:龙是一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动物,并且是一种有别于蛇、鳄的古代两栖类动物。”既然龙是两栖类动物,那么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两栖类动物”的定义:属脊椎动物亚门。生长发育经过变态或变态不显著。幼…  相似文献   

3.
《自然与人》2011,(6):7-7
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亮相以来。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增加一信:这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预测的进展,普遍称为“摩尔定律”. 但是计算机体积的减少并没有导致操作电脑芯片所需整体功率比例的下降,在室温条件下,最低的60毫伏需要增加到通过晶体管电流量的10信:研究人员说.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部最近说,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可使家禽、猪、牛和人患上多种疾病的细菌基因。 美国农业部行政官员米利·冈萨雷斯(MileyGonzalwz)在一则新闻中说:“这项研究突破有可能使人们尽早发现和预防这些疾病,从而减少农民每年因为这种细菌导致的疾病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这种出血败血性巴斯德细菌的基因组成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 美国农业部说,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会引起鸡和火鸡中的禽霍乱以及猪、牛和家禽中致命的呼吸道疾病,单单是家禽一项,美国农民每年的损失估计就高达2亿美元。 这种细菌还能感…  相似文献   

5.
癌症研究中发现有误波士顿研究人员今天透露,他们在一项关于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此病危险性的研究中犯了一个数学上的错误。这项对近12万名妇女的研究结果发表于7月21日的《美国医学联合会会刊》.他们在该刊报道说,只有2.5%的乳腺癌患者是具有此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6.
青蛙排毒     
美国一位名叫理查德·魏瑟苏格的生物学家在研究青蛙的生活习性时发现,这种人类所熟悉的两栖类动物有一种奇特的排出毒物的功能。这位生物学家指出:青蛙在觅食时,常常在一段时期中会吞进一大堆食物,有时甚至把一些  相似文献   

7.
保温大行动     
《科学之友》2004,(3):60-61
你也许会开玩笑地说自己热血沸腾.那可能比你所想的还要接近事实!人类就像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都是温血动物,它们可以自己调节体温,确保身体处于恒温状态。但是爬行动物、鱼类、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却都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生存至今的最大两栖类动物——大鲵,以其超脱世外的生物秉性而稍显神秘。两栖动物学界广泛地认为,大鲵已在地球存在3.5亿年。走过侏罗纪,游历宇宙漫漫的演化长河,大鲵保持着它们的水陆两栖生活方式,偏安一隅——执着地坚守在山溪,潜伏在其中清澈的水底,聆听流水叮咚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隐居的蛇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死的人数以万计。那究竟是哪种动物的毒液最为致命呢?澳大利亚学者布莱恩·弗赖为此创建了一个国际性的动物毒液与毒素的数据库,为两栖类动物、昆虫及其他体内含剧毒的动物排定座次。 认真的科学研究及严谨的定量比较.分析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排次下来,位居毒蛇类榜首的,不是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的眼镜蛇或眼镜王蛇,也不是北美的响尾蛇或中国的五步蛇、银环蛇之类闻名遐尔的毒蛇,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盾尖吻蛇。 麦凯的传奇“蛇人” 1999年7月31日,澳大利亚昆土兰州北部…  相似文献   

10.
<正>中生代的海洋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人们发现了一处远古爬行动物的化石遗址,那是一个大规模的死亡现场,堪称一族爬行动物的墓地。这些爬行动物名为“通俗秀尼鱼龙”,是鱼龙的一种。它们为何扎堆死在了那个地方?爬行动物是从石炭纪末期的两栖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大规模扩张发生在2.51亿年前二叠纪大灭绝之后。那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是由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正红眼树蛙,这种魅力十足的两栖类动物正在颠覆传统的进化论观点。卡伦·沃肯汀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她自小就对野生动物充满浓厚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前,她前往哥斯达黎加,既为了更多地了解热带雨林,也为了在那里寻找合适的研究课题。在那里,红眼树蛙的卵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去池塘边观察这些蛙卵,并就此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范世藩 《科学通报》1962,7(10):38-38
关于两栖类动物胚胎的表皮是否具有传导能力,是一个早已提出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新近庄和(?)报告,两栖类胚胎的表皮,在发育的某一阶段(如在蝾螈为分期26—37),能够传导兴奋。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一些电生理分析,发现传导伴有  相似文献   

13.
当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卷入这场克隆热的,不仅有科学家,政治家,而且还包括普通老百姓。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多利”羊呢?它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克隆动物的成功,在此之前早已有之。从两栖类动物,到鱼类,直至哺乳动物,生物学家都成功地克隆过。当初仅仅作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这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唯独这克隆羊非同一般,这是因为,它是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说得具体些是用一头6岁的母绵羊的乳腺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受精但去核的受精卵…  相似文献   

14.
苍蝇之奇     
苍蝇是地球上100万种昆虫中的“知名人士”,而且资格很老,美国新泽西州发现的一块琥珀里保存着一只3亿年前的苍蝇,证明早在4亿年之前的古生代泥盆纪,苍蝇和原始两栖类动物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4次大冰川期,小小的不同品类的苍蝇却子孙鼎盛,遍布全球。这是因为它在进化过程中其生理构造发展得太微妙了。  相似文献   

15.
正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豆腐是穷人的肉食。豆腐在中国已有了千年的食用历史,但到20世纪50年代,大豆才开始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有研究说:大豆是精虫杀手,因为大豆中的某些成分能造成精子数量下降,影响男性的生殖能力。不过,这项研究一经面世即遭到质疑。英国专家指出,豆制品是亚洲很多国家民众的主要食物之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象、河马和犀牛等厚皮类动物可以通过从地面传递的隆隆声和吼叫声,与同类进行长距离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能帮助它们提前发现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研究人员最近测量了大象活动的各种"类地震特征",而他们使用的居然是用于监测地震的设备。科学家在肯尼亚进行了这项实验,他们在大象附近放置了地震检波器,只要大象踩踏地面,检波器就能记录下震波。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首个基因修饰的有袋类动物——负鼠,它将有助于破译仅在有袋类动物身上观察到的独特遗传信息。基因修饰动物,尤其是小鼠和大鼠,是研究生物发育过程极其重要的对象。有袋类动物特征独特,而负鼠被认为是所有有袋类动物的祖先,也是第一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有袋类动物。负鼠的大小和繁殖特征与小鼠和大鼠相似,所以它是迄今最好的动物模型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2021年4月2日,一只被标记为PJ的杜鹃鸟在5年内穿越了撒哈拉沙漠10次。近几十年来,英国的杜鹃鸟数量下降了约65%。为了解这种鸟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科学家于2016年对一些杜鹃鸟进行标记和监测,研究它们的迁徙路线。通常,杜鹃鸟在冬天迁徙到非洲过冬,春天返回英国繁殖,途中会穿过撒哈拉沙漠。一般的杜鹃鸟每年都会以相同的路线迁徙(东线或西线),而PJ在5年中会视情况选择路线。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的现存动物中,昆虫占了80%左右,可以这样说,在动物界几十亿年的演化历史中,昆虫是最大的赢家。可是我们都知道,与哺乳类、鸟类或者两栖爬行类、鱼类相比,绝大多数昆虫实在是过于渺小,那么,这些如此弱小的家伙,面对自然界中残酷的生存竞争,究竟是如何周旋自如,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呢?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未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