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验中观察到,在激波作用下非晶合金晶化成纳米晶体。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给出初步的理论上的解释。非晶合金内部微观不均匀,分布着大量微小有序原子集团(cluster)和位错。在激波作用下,位错运动,而cluster阻碍激波的传播,使位错堆积于cluster周围。激波与cluster周围局域应力场相互作用使得cluster旋转,而cluster周围的高应力应变能使类液区(intercluster)原子切变沉积于cluster上,cluster长大成为微晶,非晶合金晶化。  相似文献   

2.
日本科学家造出电脑人脸AndrewPollack著龚静译数字化造脸术使电脑有了新用途。凡是来到日本索尼电脑科学实验室AnkikazuTakeuchi博士办公室的客人,都会感到自己好象被人监视了.原来,Takeucbi博士的电脑屏幕上正呈现一幅人脸,它...  相似文献   

3.
李思源 《自然杂志》1996,18(4):226-229
本介绍在Fibonacci过程和扩散凝聚(DLA)分形方面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指出它们的密切关系,并探讨一种解释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贵在创新。一项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学术界同行的客观评价。而发表研究论文的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论文发表后被国际同行引用的情况,又是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国际上学术水平高的学术期刊往往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些期刊大多具有很高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参数)和引用频次。以下,简要介绍美国科学信息所(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的统计和发表于1998年之…  相似文献   

5.
自 1 978年5月 创刊以来, 《自然杂志》 已走过40年的历程。 念及《论语》 中 “ 四 十而不惑” 的话语, 用以回首和展望亦是贴切的,尽管杂志的生命力可能比个人生命历程漫长和 持久得多 。 所谓 “ 不惑” , 是指在办刊过程中, 对《自然杂志》 的办刊理念、 定位与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此, 我们回顾往昔, 展望未来并重申“高级科普期刊” 的办刊定位。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的文化RichardALanhan著韩王荣译“literacy”这个词的意思是指阅读与写作之能力,在数字化的时代里,它的内涵已被逐渐拓展到了理论信息之能力、如今,信息日益给我们呈现出这样一种新的方式:取代印刷成白纸黑字的是,文字与图像、声音一起...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02,47(1):30-30
“2002年国际合成金属科技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 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ynthetic Metals,简称ICSM2002)将于2002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组织委员会热忱地欢迎各位同行,特别是年轻研究人员参加此届会议,将您的重要研究成果向会议提出报告.ICSM2002会议内容包括有机功能材料的所有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及技术).以下的材料(materials)和功能(functions)…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上帝是不玩骰子的。但是,牛顿却与棒球有着不解之缘。因为牛顿的运动定律决定了球是会越过防守而成为一个本垒打,还是击球手会垂头丧气地走回护栏。在这个通常是由统计学所统治的领域里,喜欢棒球的研究人员们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进展协会年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Advancement of Science’s annual meeting)上指出,棒球运动员完全可以闭上他们的眼睛来击球。 棒球运动自从产生以来,它的规则几乎没有改变过,所以它是所有运动中最容…  相似文献   

9.
MnAc_3·2H_2O在pH=4.0的HAc-NaAc的缓冲水溶液中和2,2'-联吡啶(bipy)反应,制得了双核锰(Ⅲ)配合物[(bipy)_2Mn_2(μ-O)(μ-Ac)_ 2(H_2O)_2](ClO_4)_2该配位化合物的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C2/C,晶胞参数: a= 3.408 2(7) um, b= 0.864 4(2) um, c= 2.174 9(4) um,β=105.12°,Z=8.其紫外可见光谱在400和600 nm之间有两个非常强的峰,这和一些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含锰过氧化氢酶及含锰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电子光谱相似.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此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经历了一个半可逆的一电子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10.
BEC:95年度明星分子一种新物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质(BEC)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周刊Science杂志95年岁末推出的该年度明星分子。行家们指出.BEC的问世不但证实了爱因期斯坦70年前的一项预言,而且有可能对现有的物理学定义提出挑战并引发一系...  相似文献   

11.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从事原始工程( Raw project)的 Anant Agarwal与同事正在为氧气工程研制一种全新的微处理器。这种名为原始芯片(Raw chip)的微处理器将提供前所未有的性能(能源效率及成本效益),这归因于它的灵活设计:通过将线路暴露于软件系统面前,以满足在其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哈勃论据:处处有黑洞吗?朱雄编译黑洞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神秘的客体─—它是如此地沉重以至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脱它们巨大的吸引力的拖曳─—这个概念是在1916年作为纯理论,由物理学家卡尔·施瓦兹蔡尔德(KarlSchwarzchild)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在不同的dNTP浓度下进行逆转录的方法,发现了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 U6 snRNA中一个新的 2’-O-核糖甲基化核苷 Am64;指出 U6 snRNA的 5’端存在一个阻碍逆转录酶通过的高级结构.  相似文献   

14.
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基因osRACD的分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米志勇  王树生  吴乃虎 《科学通报》2000,45(19):2047-2055
应用改良的mRNA差别显示技术,从农垦58S水稻中,获得了一条与光周期育性转换性状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RDP-8,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玉米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基因之间存在着很的序列同源性,进一步应用RDP-8片段为探针,筛选长日照光周期处理的水稻农垦5N幼穗cDNA文库,经DN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证实,所得的阳性克隆含有水稻低分子量GTP幼穗cDNA文库,经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证实。所得  相似文献   

15.
1961年,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飞入了太空,他从300公里高空第一眼望见地球时,不禁大声惊呼:太美丽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奔腾的江河,呼啸的海洋,繁华的街道,喧嚷的人群,面对这一切,你可曾想过,天上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充满活力和生命的星球?如果有,它们又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幻想中的火星人 19世纪中叶,罗马的一位神父塞齐根据观测结果,发表了他的火星彩色素描,上面绘有许多条纹,他称它们为candli,在意大利文中它是狭窄水体的意思。这个词的词义跟英文名词 chan…  相似文献   

16.
朱伟 《自然杂志》1996,18(4):208-210,21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质子对撞机正在探索质子内部10^-16cm层次的秘密,这项研究要一直延伸到下一世纪,但是目前已获得了一批非常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桑建利 《科学通报》1999,44(10):1074-1078
p21^wafl是细胞周期调控中一种重要的负调节因子,它在抑制癌细胞生长方面的作用以及它的表达水平对G1期cyclin和cyclin依赖性激酶(CDK)表达的影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通过将p21^wafl高表达的质粒转入乳腺癌细胞中,观察测定了p21^wafl表达水平提高后,细胞在生长速率和致瘤性方面的变化,同时分析了p21^wafl与cyclinD1,CDK4,cyclinE和CDK2在基因  相似文献   

18.
张苗 《世界科学》2001,(1):28-29
SOI( Silicon-on-insulator)被国际上公认为是“21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SOI是在硅材料与硅集成电路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出现的、有独特优势的、能突破硅材料与硅集成电路限制的新技术。 SOI的重大突破 1998年8月,美国IBM公司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利用SOI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了高速、低功耗、高可靠的微电子主流产品──微处理器等高性能芯片。紧接着,science杂志以及我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科学报”等都相继作了报道。IBM的这一成果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其不仅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Technology,VR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在医学上的应用。本文详细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及训练、外科手术和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由此将引发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20.
遥识遗鸥     
在我国庞大的鸟类家族中,有这样一个鸟种,仅只在十几年前,科学界对它还是了解甚微,只知道它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被一位瑞典探险家首次发现于我国内蒙古极西部的大漠深处──今额济纳旗的葱都尔。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习性如何,是否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分布,会不会在我国境内繁殖,它的越冬地又在哪里,却一概不知。简言之,既不知其然,更无谓知其所以然。 这种鸟有一个颇为奇特的名字,被称作是遗鸥,它的中文名与英文名 Relict Gull和拉丁学名Larus relictus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么,它究竟是遗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