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奇云 《科学之友》2003,(11):7-9
25年前,路易丝·布朗的一声啼哭震撼了整个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了生殖医学发展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人类“制造”人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25年前的7月,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因其是体外受孕的第一人而名扬四海。医生们从其母亲的卵巢内取出一枚卵子,将与放置在实验盘内的其父的精子结合在了一起,两天半后,又把这交配而成的八细胞的胚胎放回其母亲的子宫内直至问世。 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路易丝·布朗的问世看来是相当平常的;相比之下,纽约州弗劳尔汉姆派克的莉莉  相似文献   

3.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3,(10):13-13
在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25岁生日的那天,科学家们在伦敦聚会,讨论体外授精技术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以及还须从哪些方面加以完善。他们说,许多技术上和伦理上的障碍依然存在。 在体外授精过程中,医生把精子卵子在器皿中相  相似文献   

4.
霍革军 《世界科学》2003,(10):16-17
1991年夏天,35岁的帕姆·雷诺德听说她脑部动脉有一个危及生命的肿块。神经外科医生、同时也是菲尼克斯巴罗神经研究所主任的罗伯特·斯皮兹勒告诉这位有3个孩子的母亲,为了手术需要,他必须让她的心脏停止跳动。在这段时间,她的大脑功能将停止——借助一整套临床手段,她至少要“死亡”1个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格拉迪斯·埃默森,通过对动物的试验研究,大大地增加了我们关于维生素及其对人体影响的知识.她是第一个从麦芽油中分离出维生素E,并就它的作用进行研究的人.她对食物与癌、食物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关于医学在这些方面的认识. 格拉迪斯·埃默森于1903年7月1日,出生在堪  相似文献   

6.
曾国平 《科学之友》2003,(11):14-15
帕姆·雷诺兹35岁,亚特兰大人,是3个孩子的母亲,1991年夏在医院检查后发现,她大脑动脉有一个危及生命的隆起物。神经外科医生罗伯特·斯佩茨勒告诉她,为了手术,他必须让她的心脏停止跳动,在此期间,大脑功能会中断,按临床标准,她要死去1个小时。雷诺兹进入麻醉状态,仪器发出的滴嗒声引入她的两耳,测试她的脑干功能,因为脑干参与对听觉和其他一些无意识活动的调度。旁边的仪器  相似文献   

7.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杰·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辐射给气候所带来的威胁是不无担忧的。人们太容易回忆起在对年代以前,气象机构根本否认在几十年和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气候的反复多变。本世纪许多年以来,大气科学家把气候学看成是一门相当乏味的簿记练习,但大气的研究却改变了一门边缘的科学。休伯特·霍勒斯·拉姆率于lop年6月28日,享年83岁。他进行了比当代气候学家更多的研究来改变以上这种状况——他是提醒科学社团注意到最近几百年和几千年来气候的天然的反复多变并指出它们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首批科学家之一。拉姆出生在一个有着卓著科…  相似文献   

9.
从天文学历史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由于女天文学家在科学生涯中获得了某一位置而引起的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她们的成就、挫折以及她们鼓励其它妇女成为科学家的愿望。下面的文章介绍的三位女天文学家是玛莉亚·米切尔,安妮·珍普·坎农和塞西莉亚·佩恩·吉普斯金。玛莉亚·米切尔(1818—1889年) 玛莉亚·米切尔生长在美国南特凯特的一个与海员有很多关系的教友派家庭,教友会鼓励女孩子上学。天文学不仅在学校里可以学到而且对南特凯特的航海者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科学。玛莉亚从事天文学研究的最大动力是来自于她的父亲,他父亲除了为她提供仪器、安验室外,还使她与职业科学家建立起了联系,  相似文献   

10.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一文,对198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朗和戈尔茨坦教授的工作作了介绍.由于作者曾在布朗实验室工作,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理的研究,因此本文颇有见解,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正>在50岁生日之前,埃尔斯·范德海杰登感到比以往更虚弱了。她出生时就罹患一种叫囊性纤维化(CF)的遗传性疾病。她努力和疾病作斗争,完成了大学学业,还找到了一份颇有挑战的咨询师工作。但是,住在荷兰小镇上的范德海杰登经常觉得"有一片乌云笼罩在头顶。"2015年,她开始感到疲劳,很容易就气喘吁吁,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可能走到尽头了。随后,她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名叫费边(Fabian)  相似文献   

12.
成见害人     
美国威克·佛瑞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德博拉·贝斯特女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两个分别为3岁和5岁的侄女在做游戏,其中一个假装生了病,另一个像护士一样照顾她。贝斯特女士问她们为什么不扮作医生,扮护士的侄女告诉她:女孩是不能当医生的。让贝斯特女士吃惊的是,尽管两个小女孩有一个当心理学教授的姑姑,尽管这个姑姑(正是贝斯特女士自己)从她们出生时起就作为一个医生在照顾她们,尽管她们的年龄是如此幼小,但她们却还是接受了成见对观念形成的影响。 贝斯特女士在对儿童的研究中发现,成见是悄悄溜进入的观念里的,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双螺旋与遭遇不公的女中豪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 ,詹姆斯·沃森 (JamesWatson)、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Crick)和莫里斯·威尔金斯 (Mau riceWilkins)因发现DNA的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领奖台上显然没有出现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RosalindFranklin) ,而她的DNAX射线衍射图直接为双螺旋的发现作出了贡献。富兰克林的英年早逝 ,以及当时对女性的歧视 ,使她成了女权主义的一个偶像。神话般的传说掩盖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和作为一个个人的智力和独立性。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曾在 1 940年夏天给她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 :“科学和日常生活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分割开来。对我来说 ,科学对…  相似文献   

14.
一项关于低空飞行的飞机所发出的噪音,如何影响野生鸟类的繁殖方式的研究,将会有助于改善澳大利亚大堡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来自昆士兰,布里斯班的格星费大学的噪音专家莱克斯·布朗博士,20个月以来一直在进行海鸟课题方面的研究。“没有人了解人类的存在对海鸟有何影响,”他说道,“海鸟或许已逐渐习惯于头顶上嗡嗡作响的飞机噪音,或者噪音也可能有害于海鸟的繁殖和栖息。“了解这种影响的利害所在,将使依傍于自然环境的旅游观光业得以不断发展。”这项研究是在里泽岛附近并远离飞机航线的一个珊瑚礁上进行的。在野外布朗博士采用模拟实验方式。他在一块鸟  相似文献   

15.
说起人类基因组,就不能不讲DNA;说到DNA,就不免想像它的双螺旋结构,就一定会去追寻那些首先攀上生命之梯的高大身影——詹姆斯·沃森、弗兰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尔金斯。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为此,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究竟是什么样的契机、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英国为被授予诺贝尔荣誉奖的唯一健在的女性——多萝西·霍奇金(DorothyHodgkin)庆祝82岁生日。虽然她身体虚弱,但她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对生活的乐趣,这一切都极大地推动她去从事一项杰出的科学事业。她想象到化学和晶体学可能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揭示复杂分子的生物作用,最后用她那双富有天赋的巧手排列胰岛素、青霉素以及维生素B_(12)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徐新明 《世界科学》2003,(10):14-15
医学的进步使人类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许多儿童的生命也因此得到挽救。比尔·盖茨夫妇——  相似文献   

18.
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了人类?英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认为,是工具造就了人。20世纪60年代他在坦桑尼亚发现了原始人类的遗骨(这些遗骨位于石制工具附近),因此就给这些假定的工具制造者贴上了“智人”标签,这就是最早出现的人类。但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JaneGoodall)对此提出异议,直至今日,研究人员对智人是否应归入人类还存有争议。此后的研究开始关注于人类的一些特性,如两足、文化、语言、幽默,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大脑——唯人类独有。然而,不少特性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于其他生物中也能发现:黑猩猩有欠发…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试图想弄清楚有关克隆或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但却从学校教育课程中没受到什么启迪的人肯定乐于听到这样的消息 :中学课程将彻底改革 ,使之与日常生活挂起钩来。而教师们认为 ,让 1 4岁到 1 6岁的孩子们学习科学课程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不论是对那些倾心于到大学继续学习、还是对现在就打算尽早弃之不学的都是如此。人类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出生时的情景科学课作为国家课程在英国于 1 988年得以推介以来 ,其在学校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成了 5到 1 6岁儿童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阶段 ,这门课被视为是一大成功 ,但在中学阶段 ,科学课因…  相似文献   

20.
2001 年4月12 日,是人类 进入太空 40周年。人们也许还记得,40年前的这一天,莫斯科时间9时0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东方1号”在拜科努尔发射升空。载人航天时代从此拉开序幕。在驰骋太空1小时4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一次破天荒的历史性飞行。这108分钟的太空飞行,不仅揭开了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光耀的名字:尤里·阿历克赛耶维奇·加加林——邀游太空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