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要肯定或者否定研究者们所分析的那种假定的微生物,究竞是不是红色行星上过去的生命,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他们希望有一个广泛的研究网络,将很快地产生结论。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科学年会(IHC上的论题,通常绝对是非生物学的。但是,今年有些假定的生命的微小踪迹,却排挤掉了所有的岩石行星、小行星,甚至由“们利略号”空间探测器传来的木星冰晶卫星上惊人的景象。行里科学家们在这里收集那些争论不休的月刊文章、谈话、通讯稿和门厅闲话,试图搞清楚去年8月《科学》杂志刊载的、使人震惊的论述:来自火星上的一块陨石,含…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7,(9A):16-16
人类的探测器隔三差五就拜访火星一次,它们在这颗与地球条件最相近的星球上,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水存在的证据,让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一古老的话题,重新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现在,火星和士卫六泰坦上又出现了可能预示生命存在的新证据——科学探测发现了不少的甲烷!  相似文献   

3.
龚静 《世界科学》2000,(5):41-41
眼前是一些中国民间的剪纸作品,莲生贵子、石榴崩子、鱼戏莲、抓髻娃娃、繁茂的树,这些图案纹样充满着民间渊源流长的生命崇拜的意识,尤其是当一个个形状于相似中各呈其态的抓髻娃娃排列在一起,以及意蕴生命的树形图案依次组合时,一种鲜活的对生命的期待和神秘感在黑白虚实的剪纸上升腾而起。 对“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的树的崇拜,尊子嗣象征“抓髻娃娃”为生命之神,对现在的人们而言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了。曾经对生命之源抱有神秘之心,曾经对人类缘何来到世上怀有想象之翼,而今天,谜底已经揭开,人类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从类人…  相似文献   

4.
分形在生命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形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之广,作用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却是中的不配的主题。本文主要从信息论的角度论证分形在生命诞生、成长及进化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从自然界的整体性上指出生命体中的分形结构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1998~1999年,美国航天局将继续向火星“进军”:发射1个轨道器,研究大气层,而且把1个着陆器降落在南极附近,以便拍摄可能揭示几百万年火星历史的地质层和寻找可能供给过古代生命的水的证据。新的着陆器还将携带2个微型探测器.使一火垦98”能够传送来自在火星南极大约100英里范围内3个表面地点的资料。除了照相机和气候仪器外,着陆器将携带8个很小的成对的炉子。由机械臂收集的火里土壤将在炉于里被烘烤达到1000’C,试图找出挥发物无机物,以便评估在该行星上水的历史。无论着陆器或者它的微型探测器都不用来寻找火星上生命踪迹,但…  相似文献   

6.
充斥于西方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要追溯到几百年前人们对尸体腐烂过程的无知。而了解事实真相,有助于我们认识生命,认识死亡,减少恐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收集的资料、观察研究的成果和实例,所有的这一切都证明:“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为什么火星是红色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火星称作“红色星球”。当这颗行星离地球最近时,又正巧是大冲之年,挂在夜空中的这颗明亮的红色圆盘总能引起人们某种忐忑不安的感觉。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巴比伦人然后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把火星与阿列斯战神或者马尔斯战神(马尔斯与火星读音相同──译者)联想起来,确信行星大冲之年必定与最残酷的战争有关联。这不样而可怕的预言有时还真的在我们现代史上发生:比如1940~1941年火星大冲,恰好与…  相似文献   

8.
刘本林 《世界科学》1995,(2):15-16,14
让核能热气球飘飞在木星上刘本林核能热气球探测木星飘发的重要意义在于探寻木星上可能存在的生命系统,该生命系统依靠木星的物质对流从木星内部获得化学能维持其代谢.分析表明,核能热气球探测木星并不是一个昂责的行星探测计划。这大约是距今一个本里年之后的2007...  相似文献   

9.
岳剑 《世界科学》1997,(8):9-11
目前我们仅知道地球上存在着生命,但是借助于一种新型太空望远镜,我们或许能够捕捉到遥远行星传来的生命信息,从而改变这一观点。茫茫宇宙中,人类也许并不孤独。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可能性一直持有浓厚的兴趣。在1600年,伽利略利用他发明的望远镜指向夜空,发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并且注意到其他行星和地球一样都是球形的。大约60年之后,其他天文学家发现了火星的极地冰帽,同时也注意到它表面的颜色变化。当时,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火星上的植物随季节变化而造成的(现在人们知道这是尘暴的结果)。在本世纪下半叶,无人宇宙飞船拍下的…  相似文献   

10.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97,(2):14-14,6
火星生命研究结果成立与否的科学依据将是一项在现代科学中史无前例的举世注目的考证作业。至今,个人、小组或政府都没有搁置过这种难处理的关于在另一行垦上存在生命的资料。而且,只有在掌握了现代科学的时代,才能有这些先进的手段来解释这种资料。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Sagan)说过,“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这一格言在为国家航空航天局/斯坦福大学领导的小组开辟艰险的前进道路。他们的资料使人不能不信,但是仍然有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相当基本而简单的,不过没有答案。而且,田纳西大学(位于洛杉矾的加州大学)和…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理查德·胡佛在《宇宙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在陨石里发现了来自太空的外星微生物化石。他同时还坚称,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不是地球的污染物,而是在彗星、月球和其他星球上生活的活体有机生物的遗留物。胡佛的论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1961年,人类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飞入了太空,他从300公里高空第一眼望见地球时,不禁大声惊呼:太美丽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奔腾的江河,呼啸的海洋,繁华的街道,喧嚷的人群,面对这一切,你可曾想过,天上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充满活力和生命的星球?如果有,它们又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幻想中的火星人 19世纪中叶,罗马的一位神父塞齐根据观测结果,发表了他的火星彩色素描,上面绘有许多条纹,他称它们为candli,在意大利文中它是狭窄水体的意思。这个词的词义跟英文名词 chan…  相似文献   

13.
初看书名,以为跟好莱坞电影《天赐》有关,可看看封面就明白了,此《天赐》,非彼《天赐》也。封面上,在乌云笼罩的天空下,一只黑尾鸥的幼鸥站在悬崖边,对着镜头,像是要对读者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周俊 《世界科学》1997,(8):13-16
1993年,笔者曾在《世界科学》(1993.[2])上发表了“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一文,其中重点有三:一是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原始有机圈的起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即‘以“地球原始有机物(圈)及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来代替传统提法“地球生命的起源”’;二是提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诞生不仅仅是原始(太阳系)尘云物质的凝聚、集结,而且是自前地球尘云时期起,到地球形成,直至生命出现,形成生物圈,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都是同源共生、同步演化和相关发展的”,即“地球由原始弥漫态星云到凝聚态星球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不能太热,不能太冷;不能太大,不能太小,找到一个适于生命的行星,听上去很困难,但科学家认为可能有一简单的方法——卡普泰恩·基克(Calhah士)等人找到了一颗行星。在行星上引力是否总是正常?温度总是合适?空气总是可供呼吸?它们多半会居住着类人的生物?这也许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也就是说,类地行星(那上面繁衍着我们已知的生命)真的充满着银河系?几年前,还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在今后的几年内,我们将会找到答案。随着一系列的空间探测活动,科学家已作好准备去探测所谓的可居住带,这是一颗恒星的周围区域,在那里,很有…  相似文献   

16.
一项新研究显示,40亿年前轰炸地球的陨星很可能播种了而非灭绝了地球生命。科学家从发现于南极洲的一枚陨石提取样本,用高温高压轰击它,结果创生了迄今所认为的生命起源条件。科学家发现,在原始条件下陨石释放氨,而氨在制造所谓的“生命砖头”方面是一种基本化合物。科学家分析了这些氨中的氮原子,查明其原子同位素与地球上发现的同位素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17.
太阳系里,地球是生命的唯一乐土。因为,在水星上你会被烤焦,在金星上你会因窒息而死亡,而在冥王星上你会被冻成冰捧……然而,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地球生命仍然面对可怕的杀机。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太空的攻击,或许能解释地球上从多次生物大灭绝到轮番大规模冰期的起因,来自太空的杀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天文学家至今争论不休。现在就让我们乘坐“太空超级过山车”,到外太空去做一次“大自然探索之旅”,一览太空中的种种杀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当现代人频频呼唤人类要“返朴自然,重回大自然”的时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眼前这片广阔的海洋。难道你不曾发现: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胚胎期,有像鱼一样的鳃裂……人身上有如此之多的海洋印记,是否说明生命就起源于海洋呢?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已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  相似文献   

19.
奇云 《世界科学》2003,(6):8-10
只要一日地球上尚有生物,病毒就会存在;有些对人类有益,有些对人类有害,有些虽然和人类没有利害关系,但它们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流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除了这一阵阵似如哭诉般的微风轻轻地掠过这些空旷的房屋,一切都是那样死一般的寂静。四处躺卧着的躯体,倾泻般抛弃在这冰冷奇袭的大地上。在迈克尔·克赖顿(MichaelCrichton)1969年的小说《安德洛墨达家族》中描写到,一艘无人操纵的太空船返回地球,由于受到从外星球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