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所致的一种内分泌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药物治疗难以控制时,常需要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本组7例甲亢患者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均获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7岁,最小为36岁,原发性甲克6例,继发性甲亢1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2护理体会2.l术前重视心理护理由于甲亢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过敏,多疑,情绪易激动等,常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后遗症有顾虑。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2.1.l热情关心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殊情况下胆囊切除的最佳手术方法,以避免术中意外损伤及出血。方法:总结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间共施行胆囊逆行次全切除术69例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均治愈,术中发生副损伤2例,占2.89%;平均手术时间70min;术后随访50例,未发现异常。结论:在常规切除胆囊因难或病情需要尽快结束手术时,采用胆囊逆行次全切除术是预防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26年来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病人1000例,其中原发性甲亢占90.5%,高功能腺瘤占4%,术后复发甲亢占3.6%,继发性甲亢占1.9%。本文强调用药前甲亢的症状,体征及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诊断甲亢的主要依据。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服药未能稳定的壮年人甲亢的积极而有效的一种定型手术,但要求术前准备,麻醉及术中、术后均平稳,手术过程要轻柔、准确、快捷。我们认为甲状腺肿大在80克以下者可不用横断甲状腺前肌群。本文介绍“五钳法”切除甲状腺方法。避免了许多重复切开、缝合、结扎等操作。手术死亡率为零。术后追踪,喉返神经损伤不恢复者0.9%,甲状旁腺功能不足者为0.74%,甲状腺机能低下者0.74%,甲亢复发者5.9%。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1年10月至1996年10月间行甲状腺手术1200例,术后发生切口粘连98例,本文重点分析术后颈部皮肤随吞咽运动的原因及介绍处理的体会。1临床资料男130例,女1070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78岁。术前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9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90例,甲状腺腺癌350例,甲状腺炎12例,发生率8.16%。切口粘连引流方式:胸骨颈静脉上另切口胶管引流42例,原切口胶膜引流38例,未放置引流18例。二次行粘连松解术28例。2讨论甲状腺术后切口粘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原因和防治有…  相似文献   

5.
王梓年  李静喆  何玉奇  焦宜刚 《甘肃科技》2013,29(11):137-138,122
探讨甲状腺不规则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行性。统计了2006年6月-2009年1月资料,并经病理证实了125例行甲状腺不规则次全切除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和其中103例患者随访资料。本组125例,术后无死亡病例;3例(2.4%)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0.8%)出现呛咳;4例(3.2%)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随访103例(82.4%)患者中有4例(3.8%)复发;无1例甲状腺癌复发。随访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甲状腺不规则次全切除术适用于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甲亢中甲癌发生率为5. 62%(48/854),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5年(1个月~10年),术后1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1例术后2年甲亢复发,1例术后4年死亡。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防治甲状腺全切次全切并发症的体会王效勤,孙维云(定西地区医院肿瘤科,743000)1980-1993年12月,我院共行甲状腺手术582例次,其中208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7例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70例行双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全切、次全切共36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分化性甲状腺癌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范围,颈淋巴结清扫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30例接受单例甲状腺全切术,34例采取双侧甲状腺全切术,14例行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7.7%。结论结合国内外大多数专家推荐的规范化手术原则及本组临床资料分析,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可提高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也根椐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刮宫产后产褥期再次开腹手术的指征、处理和结局。方法查阅2000-2006年在本院分娩患者的病历,对行刮宫产手术者,就其刮宫产指征、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者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刮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在本院5132例分娩中,有1800例(35%)行剖宫产术。刮宫产术后有30例(1.6%)行再次开腹手术。主要指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6例(20%),胎盘附着处出血6例(20%),前腹壁裂开11例(38%)。30例再次开腹手术中,有5例(17%)是要求剖宫产者,有11例(38%)进行了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手术,有1例并发DIC,危及生命。结论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手术过程中避免疏忽,从而避免再次开腹手术,减少合并症和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间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42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50.6%,占同期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14.43%,其中微小癌占了38.1%,颈淋巴结转移率23.8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较高,结肿背景干扰甲状腺癌的检出;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B超特征;对可疑结节术前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预防漏诊,提高术中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关键;甲状腺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加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适宜的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31Ⅰ治疗甲亢前后甲状腺功能的早期动态变化,缩小对治疗后甲亢危象的原因认识差距。方法:对40例接受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了5mo的随访观察,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治疗前后不同时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w内、1mo内各激素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5mo内各激素值与较之上述3个时期均明显下降,且差别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亢131Ⅰ治疗有效、安全;大部分(77.5%)甲状腺功能于治疗后3~5mo恢复正常;在目前所用131Ⅰ剂量下治疗后不会因大量甲状状腺激素短时间内进入血中而致甲亢危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在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结果:150例患者术中术后状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能够较好的满足麻醉要求,提高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其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8例全部封堵成功,其中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月内有残余分流,第3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大室间隔缺损(34mm)术中有少量中心性残余分流,术后第3天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喉罩通气道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内辅助芬氟复合剂组(A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B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C组)。比较三组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三组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均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内脏牵拉反应较重(P〈0.05);B组气管内插管时循环参数波动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C组多(P〈0.05);C组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病人较舒适(P〈0.05)。结论: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具有能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发挥硬膜外麻醉优点,有效的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CT在诊断半侧面肌痉挛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8例半侧面肌痉挛患者作了术前桥小脑角区直接增强CT扫描,将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手术证实面神经根部有异常血管压迫,占9074%(98/108),其中73例(7449%)CT扫描可见患侧桥小脑角有扩张增粗的血管影;其它病因有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其中胆脂瘤4例(37%),听神经瘤2例(185%)。结果表明:半侧面肌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是异常血管袢压迫面神经根部。CT在病因诊断方面很有帮助,它既能发现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又能显示桥小脑角扩张增粗的血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琥珀酸索利那新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0例小儿尿道下裂患者根据个体病情选择适当的尿道成形术,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患儿于手术当日起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3 mg/次,1次/d,服用7 d;对照组(30例)患儿在出现膀胱痉挛疼痛时予以吲哚美辛直肠栓剂25 mg作镇痛处理.记录术后7 d患儿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记录患儿术后3 d内每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观察患儿术后并发症尿道瘘和尿道狭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每日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术后3 d内平均排尿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道瘘和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服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膀胱痉挛,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符合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脸肌痉挛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和睑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共68例,药物浓度为0.1-0.2ng/mL(25-50U/mL),结果: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85.3%,明显缓解及部分缓解14.7%,显效时间4h-3d,作用持续时间12-30周,无过敏和全身中毒反应,局部副作用轻微,可逆,结论: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和脸肌痉挛安全,简便,有效,可作为治疗面肌痉挛和睑肌痉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索和推广应用胸腔镜、腋下微创切口手术治疗胸部疾病 ,达到微创伤、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康复快的目的。方法 :腋下微创伤切口手术25例 ,胸腔镜手术17例 ,治疗以肺大疱破裂自发性气胸为主的几种胸科疾病。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病人均痊愈 ,无并发症 ,伤口小 ,组织损伤小 ,出血少 ,因开关胸时间短 ,故手术时间短 ,伤口隐匿、美观 ,术后疼痛轻 ,术侧肩关节及上肢活动受影响小 ,患者康复快。结论 :两种术式的完善和推广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8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科近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颅脑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2例为原发于下丘脑垂体柄的嗜酸性肉芽肿。仅1例为手术活检,其余病例均行病灶全切,并将受累硬膜恰当处理。随访3个月至4年,1例多发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4个月出现新病灶,其余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嗜酸性肉芽肿常出现硬膜浸润,彻底清除病灶及对硬膜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2例患者,探查无法切除8例,治愈出院196例,术后死亡6例,2例术后死于心脏骤停,4例死于呼吸衰竭,近期吻合口瘘8例,胸腔积液6例,肺不张8例。结论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如围手术期给予很好、恰当的处理,大部分病人可恢复如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