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卫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和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2.
人造卫星上天后。卫星通讯日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但是20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的"铱星网络系统",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遭到了惨败。该计划实际上开始于1987年,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决定,准备花十年时间、50亿美元,发射77颗低轨道卫星,以组成一个全球性的移动通讯网络。因第77号元索是铱(Ir),这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稀  相似文献   

3.
1985年3~4月间,苏联发射了19颗卫星(表1),其中包括17颗“宇宙”号卫星,卫星上安装有继续考察宇宙空间的科学仪器.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近日宣布,研究人员在土星周围新发现20颗卫星,使土星被发现卫星的总数达到82颗,超过被发现拥有79颗卫星的木星,成为太阳系新晋"卫星之王"。借助建在美国夏威夷的日本"昴宿星团"望远镜,美国卡内基科学学会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找到了这20颗尺寸"迷你"的土星家族新成员。研究团队已向公众发起在线征名,希望以北欧、高卢或因纽特神话中的形象为新卫星命名,活动截至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一颗由冰渣组成的卫星,这颗卫星就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五.这一发现动摇了科学家们长期坚持的卫星形成理论,对研究木星和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点击     
<正>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一颗由冰渣组成的卫星,这颗卫星就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五。这一发现动摇了科学家们长期坚持的卫星形成理论,对研究木星和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发回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魔星敢死队     
<正>"这是一颗新星!一颗土星的卫星!"1655年3月25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发现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6"。科学家用古希腊神话中神仙家族的"大力神"命名这颗卫星,英文名为"泰坦"(Titan)。  相似文献   

9.
伽利略卫星,是木星的四颗主要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的统称。天文望远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认识太阳系中一颗卫星,这便是月亮。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木星,发现了它的四颗卫星。为了表彰伽利略的功绩,天文学家把这四颗卫星命名为伽利略卫星。它们的学名是:木卫一,伊奥(IO);木卫二,欧罗巴(Europa);木卫三,盖尼默德(Ganymede);术卫四,开列斯托(Callisto)。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青少年可幸福啦!今年年底,我国科学家将利用"一箭双星"技术把两颗专门用于科普的小卫星送上太空,到时他们就可以"玩"上地地道道的真卫星啦.这就是被青少年朋友亲切地称做"奥运小卫星"的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11.
太阳系里还有多少颗卫星没有被发现?也许你会说,顶多也只能再发现10颗。理由是,毕竟在整个20世纪里,天文学家也才找到了几颗而已。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如今科学家已找到了86颗环绕着巨行星运行的卫星,并且还有更多颗在等待着被确认。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实际存在的卫星远不止这些。从来就没有人认为,太阳系的家族里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成员。这些卫星被归类为“不规则卫星”,因为它们的运行轨道又长又远且极为椭圆,甚至不在其母行星的赤道面上。而所谓的“规则卫星”,就像是地球的月亮或木星的伽利略卫星群,有着较紧密、较圆且几近赤道面的…  相似文献   

12.
木星新卫星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位学生在工作中发现了木星的又一颗卫星.这是已确认的木星第14颗卫星,它是在“旅行者”2号于1979年7月8日所拍摄的木星环的照片上被发现的,当时该飞行器离木星约为128万公里. 这颗木星新卫星绕木星运行的轨道正好处在木星环的外缘,离木星云层顶约57800公里,轨道面和木星环面重合,绕木星运行的周期为7小时8分钟,轨道运行的线速度达每秒30公里,为太阳系中已知卫星速度之冠. 初步估计它的直径约为20~40公里.由于它的反照率只有大约0.05,故它的表面不可能由冰构成.  相似文献   

13.
在土星的微型卫星中,泛和安特勒斯这两颗卫星因为呈飞碟形状而尤其引人注目。天文学家一度认为它们是早已消失的较大天体的固体碎块,然而最新研究则表明,这两颗飞碟卫星实际上很可能是由尘埃和碎片经过漫长岁月累积而成的。这一新理论不仅可以圆满解释这两颗卫星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正32颗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了多颗卫星。根据计划,本次发射的一颗意大利"子母卫星"——Unisat-5卫星在进入轨道一个月后,会将其携带的7枚微型卫星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本次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将创造"一箭32星"的世界纪录。无独有偶的是,这项成就刚好刷新了此前两天(2013年11月19日)由美国创造的"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第聂伯运载火箭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发射18次,共将15个国家的63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目前已经开始初样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2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这2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现在已经完成,并开始整…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三、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一台高精度铷原子钟和一台星载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之一,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对导航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比北斗一期、二期工程中单纯采用铷原子钟,这次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不光铷原子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技术性能大幅提  相似文献   

18.
环绕海王星的四颗新卫星已被人们发现。它们被暂时编定为1989N-1、N-2、N-3、N-4,第一颗卫星的图像最初是在6月中旬由旅行者2号发回地球的,另外三颗卫星的发现是8月初报道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旅行者二号宇宙探测器已离开天王星一亿多公里,正加速向海王星进发,将于1989年与其相会。而它所发回的信息最近已到达地球,使我们对这颗行星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天王星有15颗卫星,其中十多颗早已被天文学家在地球上用强大的望远镜观察到。旅行者二号发回的照片中揭示出在某些卫星上有许多环形山,裂缝、长长的山脊及冰川流,表明那里有明显的地理活动。天王星还有十一个环,大致每八小时转一圈,  相似文献   

20.
自2012年8月6日耗资25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好奇"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之后,科学家对这颗红色星球是否适宜生命存活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过在太阳系中,火星并非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希望。综合考虑生命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热量、液态水以及相对稳定的环境等条件,更遥远的木星轨道上还有其他有力候选者。1610年,天文学先驱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这也是人类首次得知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