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是了”多用于人物对话之中,内部不是一个均质的类。有句法组合、固化语两种不同形式,这两种形式的语用功能也有不同之处,前者可表达赞赏功能、应答功能,后者可表达应达功能、确认功能以及话语衔接功能。  相似文献   

2.
话语标记“你敢信”既可以和其他话语单位一同出现,共同组建话轮,也可以单独出现,独立充当话轮。“你敢信”在行域上的反诘体现该话语标记具有邀请推理功能,知域上的否定体现主观评价功能,言域上的求同体现立场交互功能。“你敢信”的形成有其动因和机制,前者包括主观化和语用推理,后者包括词汇化以及对反诘语境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谁说”在现代汉语中可以作为反问句标记,主要起强调其后面引进话语的作用.反问句标记“谁说”也存在很多变体形式,其语义功能与“谁说”大致相同,但存在语气强弱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解巧红 《科技信息》2011,(18):I0159-I0160
话语标记语是对话中的普遍现象,主要用于加强说话人之间的交际效果。根据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上下文的理解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功能:主观功能,互动功能,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语码转换的概念、基本形式及类型的理解,以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人手,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由于强调解释、语言态度、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及缓和语气等主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还有由于词汇空缺,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的变化等客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我们可以学习并应用语码转换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出外语授课、情境设置、正确的语言态度培养以及从小抓外语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需要借助许多手段,如指称、替代、省略和标记语。讨论了标记语与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标记语的错误使用和不当使用,并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写作教学中应对标记语的使用有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有其独特语法实现形式,并作为一种评价资源,体现作者对所报道新闻的态度和观点,进而说明了新闻报道客观的相对性。了解新闻报道中模糊限制语所体现的评价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阅读,从语篇中的评价标记中判断出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8.
评注性状语所表达的信息对于句子本身并不是绝对必要的,而是用来表明说话者/作者的态度、描述性陈述或句子的命题内容。它可以用来修饰整个句子或句子中的分句,从而表达说话者的语气、态度或情感,而不是用来修饰句中的谓语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评注性状语可根据作为说话者视角标记、认知/情感立场、态度标记以及语篇组织功能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语主要是起衔接作用的词或短语。在众多的标记语中,"you know"是最典型的一个。它可以引出新话题,概指某类事物,也可以作为填补空白保持话语权的一种手段。此外,由于其在强化共同认知方面的作用,它还可以在法庭询问中作为一种话语策略,通过拉近与法官的距离,赢得法官的同情与支持,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闫咏梅  王滢 《科技信息》2009,(22):I0122-I0122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进行交际。成功的交际依赖于对语言的掌握和对语境的理解。实际交际中要善于运用词汇衔接、音韵衔接,副语言特征和话语标记语,以达到成功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以话语标记语why为研究对象,借助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可以探讨话语标记语why在言语交际环境中如何制约语境选择,修正、协商认知语境.它的功能具体表现在:态度和情感标记;话题背景转换标记;纠正错误语境假设标记;协商语境的延缓标记等.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话语标记语why制约与引导话语理解过程,保证交际顺利进行.以此说明话语标记语why的程序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篇连贯可以通过表层形式的显性衔接得以实现,也可以借助深层结构的隐性衔接来获得。显性衔接的语篇带有明显的形式标记,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清晰明了,是语言表层、形式上的连接,是构成语篇连贯的有形网络。而隐性衔接则无形式标记,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而不露,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是语篇深层结构上的认知衔接手段,与交际双方的心理、认知语境密切相关,可以分为:隐性连接、预设性外指衔接、语义空环衔接。本文主要对隐性衔接进行探讨,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述隐性衔接机制的认知心理和存在理据。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语码转换的概念、基本形式及类型的理解,以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由于强调解释、语言态度、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及缓和语气等主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还有由于词汇空缺,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的变化等客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我们可以学习并应用语码转换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出外语授课、情境设置、正确的语言态度培养以及从小抓外语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向亚雄 《科技信息》2009,(22):I0125-I0126
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比,图式阅读理论的确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图式阅读理论自身的缺陷,而语篇分析理论则是通过分析语言材料在语篇中如何产生具体的意义来理解语篇。运用语篇分析理论,通过分析语篇的结构、句子的具体排列、句子、段落之间的语句衔接及语义连贯,可使阅读者理解到其间的交际功能,从而更好地培养阅读者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归纳推理能力。本文通过对语境、语句衔接与语义连贯、主述位结构等多个微观方面的具体分析来阐述语篇分析模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会话交际角度.运用序列分析法.通过对语言选择和话轮替换进行分析,探讨语码转换的交际意义或功能。认为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语码转换不仅在语言上能迎合对方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偏好、完成话轮替换、认同指示、修补和旁岔序列划界等话语组织功能:同时在心理上还能使交际双方减低“不确定性”.了解对方的态度.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宋雪莹 《科技信息》2013,(25):248-249
以韩礼德与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框架,通过具体实例,本文分析了汉语和英语在衔接手段上的不同之处,并对衔接理论在中国古代诗词英译中的作用做了探究。分析表明,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结构特殊的语篇,其衔接有着明显的特征。不同的译者对古诗词中衔接的不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意义与意境。。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在话语理解中起引导和制约作用的词或短语。自Halliday和Hasao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及Schiffrin的《话语标记语》的出版,人们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兴趣愈来愈浓,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话语分析,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但对其作用的认识还远未统一。本文简要回顾了话语标记语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同时,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明晰主观罪过与人格态度的视角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从司法功能看,主观罪过以行为为视角、以定罪为主要取向,人格态度以行为人为视角、以量刑为主要取向。从体系地位看,《刑法》第37条是合理衔接《刑法》第13条和第5条并指导司法人员公正量刑的一个重要条文。从制度属性看,人格态度的动态性和可塑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减刑、假释主要是一种量刑制度。  相似文献   

20.
语篇衔接与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在语篇的层面上,替代可以通过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而替代衔接在中英文中的作用有相同及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