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礼在传统社会因备受民间推崇与国家重视而得以延续数千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丧葬仪式经历数次变迁并曾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复兴。然而某些地区的丧礼却在复兴之后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传统的仪式再造之路。笔者通过考察灵官殿村丧礼的建立、改革、中断、复兴以及再造的过程,结合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展现了国家与社会互动在推动丧葬仪式变迁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丧葬制度是我国古代五礼之一"凶礼"的最主要内容,而"厚丧"则是古代丧礼的主要特征之一。南宋景献太子的丧礼就充分体现出古代"厚丧"这一特征。丧礼虽是为逝者送行的仪式,却也是活着的文明,因此古代丧礼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巫师"由"巫尸"演变得名,表明巫与死丧紧密相联。三峡丧礼是在三峡巫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巫文化在三峡民间的重要表现和主要传播方式;巫文化制约和影响着该地区的殡丧礼俗,形成了招魂、送魂、抹汗、穿老衣、守灵、闹丧等多种形式的丧礼习俗。  相似文献   

4.
周代丧葬是整个社会文化基因之一,主要包含的思想文化有:孝道,对死亡的尊重,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由丧礼所折射出的思想文化,在河洛大地延续至今."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之所以影响天下"兴废".产生于洛阳的思想与文化使然.  相似文献   

5.
敦煌法藏文献《丧礼服制度》写本残卷内容多本唐人杜佑新制《唐礼图》,该卷是研治唐代《丧服图》的存世罕见的重要文本,尤其是杜佑撰《唐礼图》十五卷,今不详,唯见于此残卷.文章结合相关礼书对残卷内容及杜佑礼图之作进行考释,认为残卷有部分错误,然《丧礼图》内容较之前代有不少创新之处,又杜佑《唐礼图》为礼学史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6.
天南地北     
丧礼彩排在意大利中部的一个乡村里,有一位名叫波尔维拉里的87岁老人组织了一场为他自己举行的模拟葬礼,有好几百人参加了从教堂到公墓为这位活人的“演习”送殡行列,而且还有奏着庄严乐曲的乐队。彩排这天,老人身穿黑色套服,头戴帽子,走在乐队、亲属以及近二百辆小卧车的送殡行列的前面。他说:“我要看看谁参加我的葬礼,葬礼究竟会进行得怎么样?”由于神甫拒绝主持仪式,所以没有能进行葬礼弥撒。·闽生·  相似文献   

7.
王昱 《科技信息》2014,(8):125-126
本文从分析周王朝的祭祀入手,主要通过对吉礼和凶礼中丧礼的分析,概括了周王朝祭祀的特点和形成根源,以及与宗教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土地神崇拜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通过举行土地神祭拜仪式来祈求农业丰收和地方平安。2004年农历二月初一,笔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南宁市平西村的平话人“土地诞”仪式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土地诞”的过程予以整理、研究,并以“整体观”和“文化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观照,进行人类学的解读。试从祈福仪式的角度,分析“土地诞”的特点;从文化功能角度,分析“土地诞”的功能;从文化融合角度阐述当地多元文化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纳西族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瑶族仪式画绘制的神仙并不是瑶族崇拜的所有神仙,但是仪式画却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瑶族的神仙体系表。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瑶族仪式画有仪式象征的功能,是人们对神灵寄托的期望。仪式之上对仪式画的参拜也是瑶人追求自身利益和消除困惑的行为。在瑶族的仪式实践当中,仪式画上的神仙体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实际的仪式运用中它具有联络村民和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畲客共醮乐以相通———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研究》是一本从音乐学角度切入,以"仪式"的眼光对赣南道教节日祈祥法事科仪音乐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的著作。该著借用曹本治先生对仪式音乐研究提出的"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乐"三元理论结构模式和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霍-萨乐器分类体系等相关理论,探寻音乐本体。  相似文献   

12.
从仪式与认知结合的角度研究广西龙胜苗族鬼观的文化逻辑。在祈求岁时丰收或面对疾病、灾难等危机时,苗族采取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惯习的祭鬼仪式。在日常生活的仪式过程中,苗族对自身行为所蕴含的特定逻辑赋予了象征意义,既满足了人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又维系着社会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于田维吾尔族妇女结婚生子后会举行"居宛托依"(少妇礼)的仪式,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仪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弥勒县西山红万村的彝族支系阿细族,一直保留着一个古老的祭祀仪式--祭火,这是阿细族最隆重的节日.在这重要的节日里没有任何女性参加,世人称之为"男人节".然而,女性虽然不能参加仪式,但从祭拜女神、乔装女性等方面表现出她们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祭火中女性实体的缺失谈起,从社会历史角度如母系和父系社会的发展,宗教角度如女神崇拜、男神崇拜、女性不洁观念,阐释了阿细女性在祭火仪式中地位既高且低的原因,并从经济学和民俗学视角,挖掘了这种复杂的女性观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江苏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民文化、思想观念变化对体育需求的角度,分析江苏省农村社区体育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农村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促进江苏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向纵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排斥为概念工具,从市场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生成的原因,并从结构排斥、制度排斥和功能排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约性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农村市场消费的目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规范和健全农村市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综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国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要性综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保定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查和分析入手,进而提出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解放急待第二次飞跃实现的观点,最后,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吸附的角度入手,分析探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问题保定地区农村经济可以说是我国发展中农村经济的代表,相信本文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木阿洛 《科技信息》2012,(36):I0116-I0116,I0118
边远农村彝族女童教育是民族教育和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性别角度关注边远农村彝族女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