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而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尊重水资源的形成、演化和再生循环规律是保障水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基本途径,对水资源再生能力的研究将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核心问题,需要引起水务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对再生水资源的定义做出阐述,并对影响水资源自身再生能力的因素以及影响水资源社会再生的因素做出分析,同时对如何保障水资源的再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张家川县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川县是水资源相对不足的旱作农业县,通过对全县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的调查评价,针对县内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规划全县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确定水资源保护与配置的总体格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各方而问题,列举了一些国外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经验和我国关于水资源的政策,并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对水资源问题的合理建议与应对措施,将对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水资源费的性质和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资源费性质的几种认识进行了讨论与剖析;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论述了水资源费的性质与构成,明确了水资源费的性质是水资源价格、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水资源价值价格,水资源费的收费依据是水资源的稀缺性、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和凝结在水资源中的劳动价值;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时,应综合考虑水资源数量多少、质量好坏和用水效益高低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许媛 《科技信息》2013,(11):470-470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是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与评估来完成整个水资源系统的改良、节约和保护。结合目前国家领先的先进技术构建出可以囊括整个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系统,在水资源的监控和预测方面落实水资源的调动和管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使水资源的管理领域产生了重大改革,也给社会带来庞大的经济收入。本文结合了目前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创建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为将来水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上海市1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数据库建立了18个区县图层数据库和对应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数据库;引用基于GIS技术和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各区县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了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大部分区域水资源综合承载力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短缺风险较小;只有少部分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较低,承载力小,水资源短缺风险较大。评价结果可为上海市各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评价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评价作为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点评述了国内外的水资源评价发展历程,剖析了不同时代水资源评价的特点,以及水资源评价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推进水资源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芦艳玲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3):61-62,58
塔里木河流域现行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与经济发展布局极不匹配,致使流域水资源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经济管理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水资源经济管理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经济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Geodatabase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大都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缺少基本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与表达功能。为了提高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在分析和总结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功能需求以及前人进行的有关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Geodatabase、GIS空间分析工具及水资源管理模型系统集成来实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新型解决方案,分析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与城市水资源管理集成的优势。以洛阳市为案例,对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潘冰  李洁美 《科技信息》2006,(9):157-158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近年来国际水资源研究的新动向,也是当今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水资源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粮食安全,水安全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应用了水资源足迹和虚拟水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02年和2003年的水资源足迹,充分利用此战略可以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关系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败.因此,研究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变化特点以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全面分析探讨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资源供应能力,通过分析水资源的来源以及可用水的形成过程,将其分为可控水资源和不可控水资源,建立了具有动态性的水资源的供给模型。一方面考虑了水资源不同来源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另一方面考虑了某一地区在不同年份气候特点的不同造成可控水资源供给量的动态变化。结合水资源的需求模型,给出了评价某一地区水资源供应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阐述了煤炭能源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地下和地面水资源的破坏原因,提出了煤炭能源建设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从而论证煤炭能源发展必须构建水资源、能源及环境整体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并举,才是煤炭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康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2,(32):121-12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资源监测工作是为了对水资源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针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环境监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环境监测问题的对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间的关系,文中建立了基于五元联系数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将评价体系的静态与动态同时进行考虑,拓展对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评价的研究,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评价水资源承载力。以黑龙江省为例,探究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现阶段水资源承载压力相对较小,水资源处于反势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均处于同势区,产水模数、降水量、人口密度、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表现出偏向"匮乏"的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在客观变化上呈现波浪型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为评估水资源承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对人类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极其有限,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严重污染,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西安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水资源极其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污染浪费,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关键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而政府的法律监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水资源安全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拟定的水资源安全度研究思路,以河南省及其各市未来水资源需求量预测和水资源量估算为基础,将水资源安全度定义为不同时期水资源需求量与供给量之比,计算了河南省及其各市的水资源安全度.根据水资源安全度计算值,将水资源安全划分为安全、较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和极不安全5个等级类型,分析了河南省及其各市的水资源安全特征和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秦安县自然条件差,降雨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用水量日渐加大,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加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本文结合秦安县水资源现状特点,就加强水资源管理,开源和节流并举,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的资源特性、流域特性、功能特性,服务特性决定了水资源必须进行统一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实质是为了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科学组合和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生态三者的用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