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活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其核心价值是实现了课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由此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生活"为取向。我们要基于"生活世界"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出发,挖掘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关注学生的体验,以完善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云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175-175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倡导探究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在活动中收获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8):87-88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是产业兴国的必备技能。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较之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具有其明显的特质。如果说学科课程,更多的强调的是"可教的"课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更强调"做中学"是"可做的"实践性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自主实践的空间,学生是综合实践的重要主体。从课题的提出,到课题方案的制定、再到课题的实施,以及总结、交流与评价,至始至终学生都是以较强劲的"主体"角色出现。这是由综合实践课程的自主性特点决定的。下文就本校的数控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做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架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的主动性,使学生所学知识高效转化为设计、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教师课程实施状况的分析和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提出三种途径与策略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模式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程学"课程是环境类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本文介绍了我校"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通过改进课程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环境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地处城关闹市区,各种商场、网吧、娱乐场所比比皆是,学生消费可谓“快捷又便利”。我校学生家庭条件大都较好,按照惯例春节期间学生会收到很多压岁钱。如何支配这笔压岁钱,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根据学校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要求,恨据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课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和选择观”的课标要求.我们社会组选泽了“实话实说压岁钱”的校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理智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下面是在某班尝试的一堂课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内外中小学所设计和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一个开放的实践过程,更是一个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实践是它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建英 《科技资讯》2011,(14):193-19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旨在教师教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揭示目前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现状,力图发现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入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专业实用性。面向大学低年级没有工程经验的学生,其课程设计是一个公认的难点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工程技能的培养,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坚持了课程设计计划。该文介绍了两个课程设计案例,其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理论教学,也是电子设计必要的入门训练内容。实践证明,在基础课程中设置课程设计,对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动手能力有重要价值,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万钧 《科技信息》2007,(23):265-265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物理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是让学生像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一样,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  相似文献   

11.
郑晓 《科技信息》2009,(31):299-299,306
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要义。  相似文献   

12.
曾晓艳 《科技信息》2011,(7):I0214-I0214
小学英语"主动型"教学模式,其本质与核心是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创新的过程和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  相似文献   

13.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物理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积极主动地开展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该文建议从做好演示实验中的“演”,分组实验中的“探”,课外小实验中的“制”,多媒体课件辅助的“辅”等工作入手。  相似文献   

14.
马庆军 《科技信息》2012,(22):316-316
新课标指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提供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新课程包括教材、方案、纲要、教案、活动、作业设计、考卷等等,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数学广角"是新增设的一个内容,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资源的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发挥数学广角教学资源的"花篮效应"呢?最大限度解决其"水桶效应"的限制呢?  相似文献   

15.
李国阳 《科技资讯》2008,(30):221-221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要目的明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专业的学生较其他理科专业的学生在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常常略逊一筹。在"基础英语"重点课程建设中,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批判性阅读训练、朗读训练、修辞欣赏、主题研究等,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题,扩展拓深学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教研创”即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创作”的浓缩表达。大学语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容易开展“教研创”三位一体的课程活动。大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常常体现在其既能出色地进行教学,又能卓有成效地从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改和教研,还能身体力行地从事创作活动,并以一些优秀的写作成品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形成一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8.
杨娟秋 《科技信息》2010,(29):241-241,294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精心挑选好教学内容和设计好激发活动兴趣的问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走出书本。在课堂外的教堂活动中,重要的一条是:跳出书斋,放眼社会。社会无处不存在着语文现象,联系实际创设情景,语文活动就有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基础Ⅱ”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课程教学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的设计专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等方面深入思考总结,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相关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成为动态实践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