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见分歧学术界对《资本论》中关于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问题,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下简称“绝对说”)有的认为,提高劳动强度而增加的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下简称“相对说”)有的认为,个别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超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由于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的一贯思想,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牟要求,以及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过程理解关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分析了马克思划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标准,分析了增加劳动强度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两范畴的关系,认为由于增加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应当归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或劳动)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物具有价值,进而说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并不一定成反比例。使价值与商品的范畴既符合逻辑又符合市场实际。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选功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1):43-46,5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两个必备条件,依然存在。只有承认劳动力是商品,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生产的一项产品的价值,都内含有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当然具有商品性质。从我国的劳动分配原则来看,货币工资制度的按劳付酬,指的也是劳动力的价值,主要在劳动之前确定。有人认为劳动力商品的理论,会动摇工人主人翁的政治地位,这是没有分清我国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整体公有,而不是主人翁个人的实际拥有。劳动者只有以劳动力商品的形式与企业发生联系,才体现出主人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充分认识劳动力商品的意义,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劳动力商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客观的事实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几个传统经济观点进行了重新认识。阐述的主要问题有:①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②劳动力现在也是商品;③“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现阶段仍然适用;④现阶段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中"劳动资料"的概念用语和"生产资料"雷同,应改为"劳动设施"."货币"应定义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或一般等价物代表(即价值符号)的特殊商品"."剩余价值"则应定义为"由雇佣劳动者创造并实现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由地主等参与瓜分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此外,"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应称为"个人独资企业"、"私人合伙企业"和"私有股份公司";"个体、私营经济"则应称为"私有经济"或"非公有经济".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中“劳动资料“的概念用语和“生产资料“雷同,应改为“劳动设施“。“货币“应定义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或一般等价物代表(即价值符号)的特殊商品“。“剩余价值“则应定义为“由雇佣劳动者创造并实现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并由地主等参与瓜分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此外,“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应称为“个人独资企业“、“私人合伙企业“和“私有股份公司“;“个体、私营经济“则应称为“私有经济“或“非公有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才能实现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力成为商品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劳动力价值的需要.本文在对上述观点作了论证的同时,还论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不否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对劳动力价值有着重要影响.劳动力商品特殊性对劳动力价值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劳动力价值的复杂性、劳动力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复杂劳动力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力商品与劳动者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阐述了各社会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既是商品而劳动又是主人二是个有机统一体,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的特定内涵;第一次提出“劳动力是商品与劳动是主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商品价值构成的一部分,它除了反映资本主义的特性外,还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性。不但要看到剩余价值局限性的一面,更要看到它积极性的一面,以便于充分发挥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培兆教授在他的著作《价值规律新论》中提出,要正确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同时说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要在马克思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补充“体力剩余价值和脑力剩余价值”这一对概念,才能说明问题。不然,用一百多年前的“老概念”,即使用最强烈、最肯定的语气也不能说服人。我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无需用“最强烈最肯定语气”也可用一百多年前的“老概念”来说服人。  相似文献   

13.
我厂是生产汽车钢圈的专业厂,钢圈的另件大多采用冲压成形,工件比较笨重。过去,一直用手工操作,人工搬运,一个工人每天的搬运量达十多吨,劳动强度很大。加上有些工种是热加工,所以工作条件差,生产效率低,适应不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厂党总支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制造了一些专用机械手。如轮辋圈园机取料机械手、轮辐热压成形机械手等用于单机生产中。以后又把机械手用于数道工序流水线上。用机械手代替手工操作,不但节省了劳动力,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私营企业的生产过程也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在劳动过程中,私营企业主和雇佣劳动者之间已初步建立起新型合约关系。在新型合约关系中,虽然也有矛盾和冲突,但互利、合作是主导方面。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完全由私营企业主占有。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私人资本逐渐转化为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功能和作用是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没有否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同时,分析了与劳动力商品有关的资本和剩余价值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压铸期间机械生产工艺中单片机控制的方法,系统性认识基本动作,解决压铸中对机械手的应用问题,选择机械手进行工艺操作,有助于压铸自动化生产的实现,使压铸期间自动化生产模式得以实现,能够节约劳动力,降低意外危险发生率。在压铸中对机械手进行有效应用,不仅有助于降低铸造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还有助于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为压力铸造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说的局限和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它符合现代经济学关于价格反映资源和商品的相对稀缺性的原理。劳动只是供给方面的一个因素,而供给要与需求相结合才能确定商品的市场价格。劳动价值说的历史贡献是剩余价值学说,但劳动价值说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关于价格机制的科学理论。在我国价格体系中的某些误导,正是固守脱离现实的理论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连续吹炼炉风口操作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且在高温烟尘下工作,每班需6名强劳动力,尚不易完成送风量的任务。采用机械化捅风口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措施。1973年,东工与沈冶合办了机械短训班,通过半年的学习和实践,学员与工人师傅结合,在学  相似文献   

20.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工业生产应用电能和实现电气化以后,能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但是,工厂的电能供应如果突然中断,则将对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发生重大的设备损坏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由此可见,搞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