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填海解决了沿海地区土地不足的问题,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围填海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有效管控围填海活动,2018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卫星遥感具有瞬时、广域的特点,是围填海监测的主要手段.因此,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我国围填海卫星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2.
围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围填海等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因其自身的特点给沿海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但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导致一些生态问题的出现。因此,对围填海工程所造成的海洋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对合理规划利用海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从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和水土流失指数四个方面构建平潭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平潭岛近十几年来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平潭岛大量耕地和林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围填海造地加强;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平潭岛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降低,高生态环境质量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地丘陵地带,且研究期间面积不断缩减;低生态环境质量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滩涂以及采矿区,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围填海的加剧,面积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防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海地区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 ,但地势低平 ,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 ,是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而区域性地面沉降更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区域性地面沉降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大、中城市云集在沿海地区。我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 ,沿海地区有广阔的滨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 ,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我国约65 %的工业…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围填海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综合考虑围海造地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影响,运用比率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等,对江苏省4个典型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现有效益在1.03×105~3.00×106万元,约121.3~2 072.0万元/hm2(不考虑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用).如考虑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则江苏省围填海工程综合效益在3.33×104~2.86×106万元,约26.3~1 978.3万元/hm2.其中城镇建设项目的围填海效益明显高于工业建设项目.鉴于目前围填海活动存在盲目围填海造城、围而不建等现象,建议通过征收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费和提高城镇建设类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来调控围填海建设,在保障沿海围填海建设需求的同时,减少和避免盲目圈海.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为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 ,但地势低平 ,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 ,是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而区域性地面沉降更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区域性地面沉降已成为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大、中城市云集在沿海地区。我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 ,沿海地区有广阔的滨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 ,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我国约65 %的工业总产值、55%的国民生产总值及70%的大中城市均分布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它的发展对促进整个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实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时,就不能不涉及到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无锡是沿海地区乡镇工业发展较迅速,成果最显著的地区,本文仅就无锡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下一步——外向型发展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琅岐岛围填海活动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希茜 《海峡科学》2012,(6):68-70,73
围填海活动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方式,它给土地紧缺的沿海地区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给湿地滩涂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该文综合从生态服务功能损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方面选取重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成本重置法、成果参照法、定性评价法等构建围海造地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以琅岐岛海堤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综合评价应用分析,为客观评价围填海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围填海是人类在沿海城市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拓展生存和生活空间的重要方式。围填海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岸带生态系统及海洋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系统总结围填海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围填海生态效应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相关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薄文杰 《科技资讯》2014,12(23):245-246
近年来在沿海地区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程,工程施工必然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文从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方面对填海工程施工期间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广西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围填海是缓解沿海省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方式;围填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海洋环境、生态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分析广西沿海1949年至今大规模围填海进程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海岸线、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大规模围填海对广西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出初步的管理方法和对策,为广西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1949~2010年发生在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情况,并对其进行风险影响分析。在影响广西沿海地区的主要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直接危及到国家财产、沿海人民生命生活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赤潮灾害和海水入侵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引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平面上升使风暴潮的致灾程度加剧,海岸侵蚀、岸线变迁、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重;人类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使潮滩湿地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危害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应采取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提高海岸自然抗灾能力,将灾害损失及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影像快速准确地提取多种生态环境方面的基础信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后,使用基于蚁群智能算法的元胞自动机(ACO-CA)模型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用地的位置选取,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优化结果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的内容基本吻合,与各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基本一致.该方法使停留在理论探讨上的空间优化问题在方法论上有了补充,该优化结果有利于从开发建设的根源上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促进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碧钗 《科技信息》2009,(32):61-62
当前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的人才都纷纷涌入沿海地区,这就给整个沿海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大部分人都向沿海城市的学校挤,出现了"择校热",使城市学校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有些学生无学校可上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沿海农村学校却少人问津,甚至出现倒闭的状况。如何实现沿海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沿海地区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沿海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促进整个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岸带滩涂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的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沿海分布着的广阔滩涂,滩涂资源的特点,滩涂开发利用现状以及针对滩涂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开发滩涂物基本战略,滩涂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影响下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近30年来广东沿海地区18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以及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前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表温度关系研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研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50年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淹没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构建风暴潮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完善了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指标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50年该地区风暴潮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对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绘制了该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沿海地区城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特征的分析,指出城镇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沿海地区未来城镇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扇状组合式的布局方案,以便更好地带动沿海地区城镇地域系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优化该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