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善华 《科技资讯》2010,(7):88-88,90
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A19标段,有四座隧道,其中洋庄隧道左右线并行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左右线隧道净距为5.4~7米。本文通过对小净距隧道施工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左右线隧道之间进行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杆加固,增强围岩的抗拉强度。同时,施工时对围岩爆破加以控制,合理减少装药量,控制震动速度。成功的完成该隧道的施工,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高垄口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夹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浅谈矿山法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 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小净距隧道方案不仅能很好地满足特殊地质及地形条件,而且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线型优化,能较好地解决连拱隧道存在的缺点,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小净距隧道断面设计与结构设计以及施工中开挖、钻爆作业、中间岩柱加固、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进而得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最后,就目前技术法规条件下,对小净距隧道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姚波 《广东科技》2011,20(14):253-256
在泉厦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苏厝、山头隧道施工中,因新建隧道与既有正在通车的隧道距离相隔很近,为保证隧道施工和既有隧道通车的安全,采取了缩短进尺及应用微差减震光面控制爆破的技术,并通过监测爆破震动随时修正爆破参数,减小爆破震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山区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对中夹岩力学特性的影响,以福建三明莆炎高速公路布盂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中隔壁法施工条件下中夹岩柱的力学特性,并提出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的中夹岩注浆加固技术。结果表明,隧道浅埋偏压条件下采用中隔壁法施工,围岩与初支变形相对较小,但拱腰位置中夹岩变形应加强监控;小净距隧道开挖施工,中夹岩柱会产生水平位移,拱腰位置左右线隧道平均水平位移为 4.25 mm;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的中夹岩柱正应变和塑性区显著减小,左右线隧道拱腰位置中夹岩应变分别减小77%和81%,拱脚位置应变分别减小85%和80%;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和现场设计,采用 5 m长中空锚杆对小净距段中夹岩进行注浆加固,提高了中夹岩柱的整体稳定性,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为后期类似工程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净距隧道设计荷载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小净距隧道的设计理论水平,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受力情况.塌落拱的高度一般在3~4 m(隧道宽度15 m),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宽度只有5~7 m,在施工过程中,2个隧道的松动圈会出现重叠,使中夹岩墙产生较大的垂直向下位移,从而增加了塌落拱的跨度,中夹岩墙上部的应力相应增加.基于双塌落拱理论,认为小净距隧道松动压力的计算值应在单个隧道宽度与整个隧道开挖宽度相应的松动压力之间取值,根据中夹岩壁下沉的大小,在双塌落拱压力上乘以0.5~0.8的系数,来确定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建立了深、浅埋小净距隧道荷载模式.将该方法确定荷载与福州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鹤上隧道(小净距)的监测数值进行对比,两者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石鼓隧道掘进端小净距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施工方法和工艺,重点阐述了超前管棚进洞、洞身开挖关键技术及其难点,对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结合改建铁路六盘水至沾益段新建扒挪块隧道以17.5o交角跨越营业线沪昆铁路狮子口隧道的小净距控爆施工,通过对既有隧道采取钢拱架加固,确保了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9.
浅谈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与施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不受地形条件以及总体线路线型的限制,其较连拱隧道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较低的特点,愈来愈受到工程界的青眯。但小净距隧中间岩柱体厚度远小于普通分离式隧道,具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较为复杂。本文结合小净距隧道转岩的受力,变形特点,对小净距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原则与施工步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双向八车道隧道开挖断面大,扁平率低,结构受力复杂,洞间相互影响显著,且目前已有工程实例甚少,技术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均未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本文以泉州高山岩2#和3#主线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工过程左右洞相互影响进行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模拟下,隧道拱顶沉降、周边位移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后行洞开挖使得先行洞拱顶沉降有所增长,但最终收敛值相差较小,且拱顶沉降相比周边位移要大;隧道左右洞施工相互影响最小的安全相邻掌子面纵向间距约为隧道开挖洞径的1.5倍.  相似文献   

11.
在软土地层中,针对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对保证安全施工与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苏州地铁4号线软土地层为例,根据现场条件,设计监测断面,对比单洞与双洞施工的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是一个挤压、剪切与拉伸的过程,地表沉降量也随之增减;随着后行洞掌子面向前推进,先行洞地表土体纵、横向沉降量先增大和后减小;先行洞施工后形成的扰动圈,使得后行洞的地表沉降量始终大于先行洞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2.
李卫炎 《工程与建设》2011,25(3):388-390
文章通过数值分析对多孔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内力及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全过程仿真模拟,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总体量值较小;自承载能力较高,隧道自稳能力强,初期支护受力较为复杂,但支护结构受力总体较小,基本处于支护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邓柏流 《广东科技》2011,20(16):216-217
基于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苏厝小净距隧道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首先介绍了测线与测点布置原则,并阐述了爆破震动观测及其结果,得出了相应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衰减经验公式及υ-ρ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上下台阶和全断面爆破这两种不同隧道施工开挖方式所得出的不同的观测结果,质点振动速度峰值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同一断面的腰部、径向方向和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铁修建的不断增加,受周边环境、地质条件以及线路平、纵、横、指标的影响,不可避免出现盾构隧道近接、交叉,本文通过对"先施工隧道进行加固"和"先施工隧道不加固"两种工况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的影响,为工程顺利实施及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埋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工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对浅埋小净距双洞六车道偏压公路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进行施工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地表位移以及塑性区的变化,并进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先开挖深埋一侧隧道,围岩塑性区较小,左洞拱顶不会出现围岩拉裂区,右洞拱顶塑性区较小;先开挖各洞外侧,拱顶和中间岩柱的应力、位移较小;后行隧道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有很大影响,后行隧道开挖导致先行隧道洞周位移和应力大幅度增大;中间岩柱、侧墙和拱顶均是施工中应重点关注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介绍小净距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探讨中夹岩体加固技术及特殊地质段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先义  张金华 《河南科学》2020,38(6):929-937
小净距重叠隧道施工顺序的选择是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重庆市轨道10号线区间隧道、人民路支线公路隧道、轨道2号线出入通道所形成的三重叠小净距隧道群施工顺序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得出了不同施工顺序与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之间的关系规律,较好地指导了施工作业.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福勇 《科技信息》2008,(34):136-136
本文以佛山市顺番一级公路大金山隧道为例,阐述小净距三车道公路隧道中央岩加固技术,通过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对中夹岩进行预加固,并采取弱爆破开挖技术,确保了中夹岩的稳定,保证了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三明莆炎高速公路布盂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了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的管棚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处管棚受力较大,支护稳定后受力较小且较为均匀.采用管棚超前支护后,能够有效控制隧道拱顶沉降...  相似文献   

20.
小净距隧道在京福高速公路上的实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的一种结构形式,工程应用中它有以下特点:其造价和施工工艺同普通双洞隧道基本相似;与连拱隧道相比它的造价要低、施工工艺要简单;双洞间净距比较小,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线型优化。基于上述因素,该结构形式很适合在短隧道的建设中。由于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的厚度远比普通双洞隧道要小,隧道的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受力要比普通分离式隧道要复杂,所以需要从设计、施工、监理、监控量测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施工和营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