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活动星系核喷流进动的物理机制,从文献中收集到23个有喷流进动周期(P)、B波段绝对星等(Mabs)和黑洞质量(Mbh)数据的活动星系核组成样本.用样本检验吸积盘驱动中心黑洞和喷流进动的盘致进动模型,观测到数据整体上符合理论预期的P、Mabs和Mbh之间的关系,但数据的弥散度较大,吸积盘的黏滞参数需取较大范围才能使理论范围覆盖所有的样本源.喷流进动也可能是由于星系核中心存在超大质量双黑洞.在此双黑洞模型下估算了样本源中双黑洞的距离,并将10个样本源的双黑洞距离和从文献中得到的星系核宽线区尺度对比,显示喷流进动周期大于106年的样本源的双黑洞距离可能大于星系核宽线区尺度.因此通过喷流进动的观测结果可以搜寻超大质量双黑洞候选体和限制双黑洞的参数.高质量的反响映射监测等进一步观测有望检验超大质量双黑洞系统的存在,帮助揭示喷流进动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洞吸积盘演化的基本方程组 ,在纯吸积情况下 ,求得了薄、厚吸积盘及一般厚吸积盘的黑洞视界半径rH的演化方程 .证实了中心黑洞与吸积盘相互影响的基本性质 ,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黑洞视界半径rH演化并非完全单调 ,其演化特性与吸积盘的类型有关 :对于薄盘 ,rH单调递增 ;对于临界厚盘 ,rH先增后减 ;对于一般厚盘 ,rH先增后减再递增 .还讨论了吸积盘内边缘与黑洞视界间隔的演化 .  相似文献   

3.
在黑洞磁层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等效电路方法推导出黑洞吸积盘过渡区的喷流功率的表达式(简称TL功率),并进一步比较TL与BZ、DL功率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对于低自转黑洞,TL功率比BZ、DL功率明显占优势.此外,利用该文提出的模型获得的TL功率能很好地拟合两个3CRFRI射电星系的强喷流功率.  相似文献   

4.
红移,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是类星体演化的重要参数,通过三种方法计算了405个类星体和Seyfert星系样本的中心黑洞质量,并分析了中心黑洞质量和吸积率的分布,进而验证了:1.类星体-Seyfert星系的演化序列;2.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5.
首先回顾了吸积盘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研究概况.自从1991年Balbus和Hawley揭示了磁转动不稳定性(MRI)在较差转动流体系统中的重要性之后,磁场逐渐成为吸积盘理论研究所不可回避的成分.因此在标准薄盘模型的框架下,引入了环向磁场.假设在热扰动发生的时标内局部环向磁通量守恒,具体分析了当环向磁场参与到吸积盘垂向流体静力学平衡以及粘滞产热等过程之后,对盘的热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磁压在总压强中所占比例高于24%时,对任意的吸积率吸积盘都将呈现出热稳定性.这一结果有别于传统薄盘在辐射压主导情况下是热不稳定的结论,可以用于解释部分高光度X射线双星系统中缺少相应光变的观测事实,以及有助于理解近年来磁化吸积盘数值模拟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洞吸积盘演化的基本方程级,在纯吸积情况下,求得了薄、厚吸积盘及一般厚吸积盘的黑洞视界半径rH的演化方程。证实了中心黑洞与吸积相互影响的基本性质,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黑洞视界半径rH演化并非完全单调,其演化特性与吸积盘的类型有关:对于薄盘,rH单调递增;对于临办厚盘,rH抚增后减;对于一般厚盘,rH先增后减再递增。还讨论了吸积盘内边缘与黑洞视界间隔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描述吸积盘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给出无磁场情况下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在所给定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反常粘滞计算了黑洞周围吸积盘内区的结构。数值结果表明盘内区的气体不是做开普勒旋转,温度随吸积率变化比较明显,在M=10M,M .=100M .E的情况下,吸积盘的最大温度可达到3.35×107K。 同时文中也给出了面密度和径向速度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磁场提取黑洞吸积盘能量的解析模型,其中涉及到3种能量机制: (1) Blandford-Znajek (BZ)与连接黑洞与天体物理负载的开放磁力线有关, (2) 磁耦合(MC)过程与连接黑洞与盘负载的闭合磁力线有关, (3) DL过程与连接吸积盘与天体物理负载的开放磁力线有关.利用等效电路导出上述能量机制的电磁功率和力矩表达式.此外还讨论了这个模型潜在的天体物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照Penrose的宇宙检察猜想,自然界不存在裸奇性.所以,值得进一步考虑的是自然界根本不存在奇性.讨论了没有奇点的正则黑洞,并研究史瓦西黑洞和正则黑洞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区别.研究围绕正则黑洞的薄吸积盘,比较了不同正则黑洞之间薄吸积盘的能量通量,辐射温度和吸积效率.结果显示,正则黑洞薄吸积盘内的相互作用比史瓦西的更加强.此外,随着正则黑洞质量不断地减少,薄吸积盘会更有效地消耗能量.这些特征提供了一种区分出正则黑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修正的粘滞律v=2/3aCsH(Pg/P)^m和多方物态过程P=Kρ^1+1/n研究吸积盘内、外区的不稳定性、运用微扰方法导出色散方程,得到了色散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盘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吸积盘中存在两种振荡模式,一种为粘滞模式,另一种为声模式。其中粘滞模式是稳定的,声模式是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MHD张力在黑洞吸积盘模型的角动量转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尺度上的MHD力矩促进吸积盘垂直向的角动量转移,并出现与吸积相关的各种流的普遍现象,而且能够影响吸积盘的辐射谱。在标准吸积盘辐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坡印廷流主导(Poynting-fluxdominated)和物质流主导(Mass—fluxdominated)(质量吸积率随吸积盘的半径而变化),对吸积盘辐射产生的变化。理论表明两种主导因素对标准吸积盘的辐射能够产生很好的修正。同时两种主导模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坡印廷流主导的盘产生的辐射峰值频率比物质流主导的要高。物质流主导的吸积盘产生的辐射谱型在低频部分要比坡印廷流主导的要平坦。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了89个Seyfert星系样本,利用反响映射法和恒星弥散速度法计算了Seyfert星系的黑洞质量,分别研究了Seyfert 1和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eyfert 1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强相关性,Seyfert 2星系的黑洞质量与吸积率之间具有弱的负相关性,与热光度和红移之间具有弱相关性.两类Seyfert星系的区别除了源于吸积盘倾角不同外,还可能与星系的环境、演化和星系核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对其进动的影响,本文对活动星系核中吸积盘驱使黑洞及其喷流进动的模型即盘致进动模型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在进动周期-绝对星等关系中代入由观测得到的黑洞质量,结果弥散度有所减小;其次,对此模型中黑洞质量与其进动锥角在演化过程中应有的关系做了理论分析并绘出理论曲线,发现它们之间是反相关的;最后,详细考察黑洞质量和进动锥角观测值的实际分布,发现理论曲线与实际数据是相吻合的.所以,盘致进动模型对黑洞进动现象的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了209个活动星系核(46个平谱射电类星体,78个BLLac天体,85个射电星系)样本,估算出爱丁顿吸积率,讨论了黑洞质量、热光度、红移量和爱丁顿吸积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1)活动星系核的一个演化序列为: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BL Lac天体——射电星系(RG)的演化;(2)三类星体的中心黑洞质量、红移量和热光度有较大差异:皆为FSRQ〉BLLac〉RG;(3)吸积率与热光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吸积率的变化将导致热光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原太阳吸积盘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了粘滞演化阶段不同的吸积率下原太阳吸积盘的结构.应用标准α模型估算盘中的粘滞,粘滞参数α取0.01.盘由粘滞扩散加热,通过对流和辐射散热.对温度敏感的不透明度是决定盘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标准的α模型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对流和辐射理论,计算和比较原太阳吸积盘在粘滞演化阶段的径向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扩散近似和混合程理论在原太阳吸积盘的构造中是很好的能量转移方和对流理论。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109个blazar天体(HBLs 51个,LBLs 40个,FSRQs 18个)的相关观测数据,对该样本的黑洞质量、吸积率、热光度和红移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吸积率与热光度、黑洞质量与热光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存在一个从FSRQs经LBLs到HBLs的演化序列;(2)爱丁顿吸积率是影响blazar天体三个子类之间演化序列的主要因素;(3)blazar天体三个子类的热光度需要进行多普勒效应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