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越"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基督教的"上帝"。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超越"则表现为"转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在本体论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追求事物背后所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即"理念";在方法论层面上,它强调破除原有的思想界限,以批判性思维建构理论。柏拉图所提出的"转向"理论是西方哲学话语下的"超越"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他的理念论及其对"理念世界"的建构,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使西方哲学开始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型。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的抽象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存在为沉思对象的形而上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形态 ,其中 ,抽象与具体之分更具有实质的意义。从追求存在的始基 ,到以观念为存在的本原 ,从预设终极的大全 ,到建构语言层面的世界图景 ,形而上学呈现出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实质与形式等区分 ,但上述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同时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趋向 ,即对世界的抽象理解。作为存在理论的这种形而上学与作为思维方法的形而上学之间 ,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3.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植物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以“自然诗人”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几乎囊括了大自然的全貌.从华兹华斯笔下有关植物的诗篇中,分析其植物意象的构成,探讨植物意象的三层象征意义:在现实层面上,是人类可居的理想家园;在精神层面上,是生命旅程的伴侣,向人揭示生活的哲理;在终极意义上,是神性的直接体现。最后,简要分析了华兹华斯选择这一题材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4.
政治一体化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政治学家用它来分析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国学者也是在国际层面上使用这一术语的,偶尔有学者在论文或著作中提及,但未给出规范性定义,也未展开系统性研究。从国内层面探讨政治一体化的基本含义,可以看到,政治一体化是指特定政治共同体中公共权力的和谐互动与畅通运行状态;政治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已经明确了将上海定位成一个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的城市,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这个总体规划的最大特色是立足于服务的原则,面向世界,按照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要求,来统筹上海城市的总体布局和重大措施。从世界范围来看,以城市带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和必将展示四个基本特征:在复兴内涵上,它必然要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复兴形式上,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实现政治复兴,并以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的形式实现经济和文化复兴;在复兴进程上,它必然要经历国家独立、经济崛起、社会再造、政治鼎新、文化昌盛五大发展阶段;在复兴前景上,它将以推进人与人、国与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变革和生态变革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并以引领全球化未来的形式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和合历史哲学的"和合可能历史世界"是理的历史世界。社会历史的价值理想世界是一种虚拟存在,它指向形而上或未来世界。宗教历史学是指非实在性的存在性的社会历史的想像、虚拟和敬畏的历史学说;和合哲学历史学是指哲学的历史学研究,哲学是历史的灵魂,历史是哲学的血肉。和合家园历史学是一种终极历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曹盈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07-107
网络文化是一个具体的有特殊内涵的文化概念。从理想和现实的层面看,网络文化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理想层面上,网络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超越主权国家的“全球社区”。而在现实层面上,现阶段网络文化发的展,并没有摆脱西方的文化操纵。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其信息和技术优势,仍然牢牢掌握着网络文化的支配权,决定着网络文化的主流。由此,其他国家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必然面临着与现有网络文化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这种冲突从本质上讲,包含着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冲突。从哲学的角度认识网络文化的本质,确立网络文化的先进文化核心地位,反对消费主义倾向,理清虚拟与现实,是构建我国网络文化的关键。本文就试图对构建我国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从哲学层面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9.
蒋林平 《科技信息》2013,(22):38-38,40
勒菲弗尔翻译思想的立论基础——"操纵"理论论证了翻译行为因为其目的性必然存在着改译现象这个观点。本文以中国著名古城凤凰旅游英语翻译为例,从操纵理论视角,对应用型英语翻译范式和教学内容在短语、词性和综合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人生终极目标规定、引导着人所有作为目的和目标。将幸福确立为人生终极目标不仅符合人性,符合人不断追求、发展的必然趋向,也符合社会终极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初形态的儒家从孝德的层次和境界、行孝的标准和原则以及孝德与仁德、孝与忠的关系角度入手,将"孝德"从个人、家庭领域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从而使它成为一个丰富和完整的伦理概念。从孔子到董仲舒,"孝德"思想在理论层面上,由伦理向哲学转变;实践层面上,则由道德规范向意识形态转变。与此同时,它也遭到了不同方面的批评。对儒家孝德思想进行合理诠释和定位,不仅需要正确认识上述的两种转变,还需要从孝德自身的内在逻辑中来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贯穿着严密的逻辑脉络。它科学地阐释了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同时又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视野确立起来。它立足于人类活动和社套发展的现实实践。从实践速一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从实践的高度来关注、理解和把握人、人的世界以及揭示人与所属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革命的实践”,“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从而“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塑造和展开人的本质并最终完成“历史任务”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3.
超国家法理论和实践以欧洲一体化历程为代表。依据超国家法概念,在中国唐朝也出现了以唐律为核心的东亚地区超国家法理念,主要体现在唐律对日本和朝鲜地传播和影响,从而确立了称之为中华法系的超国家法现象之实际存在。超国家法是全球一体化的必然发展,它一方面体现了和谐的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忽视个体差异和司法强权,对此应保持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俗学者高丙中首次把“生活世界”引入民俗学,并把它界定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民俗学界对这个概念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关注仅仅停留于哲学上的探究,缺乏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研究。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研究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或者说这样研究最终要落实到“生活世界”的两个具体层面上,因此,对这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可以初步廓清“生活世界”之于民俗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研究,还不尽令人满意,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关于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问题。现有科学社会主义论著所表现的理论体系都有如下的特点:基本范畴被淹没在长长的命题之中,许多逻辑性很强的概念被分割在结构比较松散的各个专题之内。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从内容上看,它是专题讲座,而不是揭示内在规律的科学,从形式上看,它更象一本论文  相似文献   

16.
知识中不同否定关系的一种逻辑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正华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2):1491-1499
提出知识中的否定关系应当区分为矛盾否定关系和对立否定关系。从概念层面上确立了清晰性知识和模糊性知识中存在的5种矛盾否定关系与对立否定关系(CDC,CFC,0DC,OFC,ROM)及其形式定义;发现具有对立否定关系的概念中存在规律:对立否定概念之间存在中介对象(新的模糊概念),当且仅当对立否定概念是模糊概念;并且运用中介谓词逻辑MF与其无穷值模型Ф,研究了矛盾否定概念和对立否定概念在真值域[0,1]上的真值描述及其规律,给出了知识中的5种矛盾否定和对立否定关系的处理条件;讨论了现有的数学与逻辑理论刻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不足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中虚拟生存的外在矛盾已经被当代科技文明所扬弃并转化为人自身的内在矛盾。随着这种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展开,虚拟生存将人生存的内在矛盾自觉地推到了生活层面的同时也附着了生成种种畀化状态的可能性。在消解虚拟生存的种种异化状态过程中,需要建构的是意义性生存的网络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考察其概念的历史逻辑,发现:它本质上为和谐社会的内涵建立了一种朴素的内在规定性。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正是规避:我国在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拓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便是从局部功能上试图纠正上述偏差。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是古老的文学和全新的网络相互融合产生的。一方面,它必然符合文学的根本属性——文学是由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构成的一种活动。因此,它产生作为文学活动而存在;另一方面,它的技术属性又使文学在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层面上发生了众多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韩锋 《科技信息》2007,(17):259
“人力资源”的第一生产力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历史上看,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共同演化为第一生产力;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构成双重第一生产力;从现实上看,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共同实践第一生产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人力资源,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一、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共同演化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即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资源的总和。这是经济学的定义。从哲学角度看,人力资源是人在生产力层面的存在形态,是生产中的主体存在。它是人的存在的一个层面或一种方式,不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