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晴 《科学之友》2005,(10):38-38
要想知道飞机为什么要装“黑匣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黑匣子。多年来,随着空难事故频繁发生,记录飞行情况的黑匣子的作用便凸现出来。它里面装的是什么仪器?它怎么能帮助人们判断事故的原因呢?飞机的飞行情况千变万化,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更是错综复杂。事故经常在瞬间发生,当飞  相似文献   

2.
要想知道飞机为什么要装"黑匣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黑匣子.多年来,随着空难事故频繁发生,记录飞行情况的黑匣子的作用便凸现出来.它里面装的是什么仪器?它怎么能帮助人们判断事故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会“说话”的黑匣子 近来,听到不少飞机失事的消息。飞机失事后,寻找黑匣子成为首 要的工 作。黑匣 子是记录 飞行数据 和信息的装置,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分析、查找飞机失事的原因。寻找黑匣子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有时甚至找不到,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耽误时间。 我想,是否可在黑匣子上装一个通讯装置,一旦飞机失事,调查人员可通过某种通讯手段快速确定其方位,从而找到它。  相似文献   

4.
纽约世贸中心的浓烟未散,毗邻的街区大火又起:11月13日,一架A-300客机坠毁在纽约。每逢此时,美国有关人员就不顾危险,进入如山的废墟中,寻找坠毁飞机的“黑匣子”。 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黑匣子”,因为飞机一旦失事几无幸存者,而可能隐藏在机身上的线索也撒落在茫茫大海或荒野里,但失事飞机上仍有  相似文献   

5.
无字书     
安安静静,随随便便,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一瓶酒,一些凉菜——那天晚上就是这样的。准确点说,是这样开始的。 “天才的个人发明家在小说里很多,比生活里多得多,”梅可夫用叉子叉着一个小蘑菇,说道。“不过,生活里毕竟还是有的。” 我点了点头。的确,如果生活里根本没有这种人,那么小说的形象又从何而来? “有又怎么样?”我问。 “我的舅舅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梅可夫表情沉郁地斟满了两个酒杯。“我过去没有说起过他吗?对,没说过。他,你猜怎么着,发明了一部时间旅行机,干,为了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曾对“地条钢”做过一次暗访和曝光。什么是“地条钢”?为什么要曝光和封杀?又为什么屡禁不止?“地条钢”是国家对这种非法生产建筑用伪劣钢坯和钢材的一种形象而通俗的提法。建筑用钢材大都来自正规钢材生产厂家,特别是像武钢、鞍钢、包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的建筑用钢材,在这样的建筑里人们可以安居乐业。但是,每年上千万吨用“地条钢”钢坯生产的螺纹钢、圆钢同时也流入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手里,被用在混凝土建筑之中。用“地条钢”这样的劣质钢材做钢筋的房子,将使房子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当洪水、地震等自然…  相似文献   

7.
发烧有它的作用吗? 希波克拉底学派(HiPPocrates,古希腊医师)认为发烧是有益处的。一位十七世纪英国医学博士托马斯·雪登汉(Thomas Sydenham)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把“发烧”叫做“人体本能的手段,它进入阵地消除它的敌人。”但现代医学常常反对此说。那么,“发热”到底是一种疾病的症状还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呢?  相似文献   

8.
肖军 《科学之友》2005,(10):93-95
一薇刚做完脑电扫描。她听说,这样做,是要把优秀头脑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原理很简单,脑袋里的东西“全选”后进行“复制”,需要时,再“粘贴”进另一个“文档”。“谁没长脑袋?我的阅历,对别人能有什么用?”她不懂,也不操这个心。反正,这一走,最少30年,也许更久,也许……  相似文献   

9.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们常问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太阳系以内肯定是没有的,那么,在太阳系以外呢?太阳系以外是那么遥远,怎么才能看清那里的的情形呢? 一群“猎星人”正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猎星比赛”,以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周音 《科学之友》2007,(6):42-42
中国铁路在约6000km的铁路线上实施了第六次大提速,为了使一再提速的火车运行安全正点,就不得不提及火车上的安全保护神——“黑匣子”。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12.
轻松一刻     
满意“你的女老师满意你吗?”父亲问。“啊,是的,爸爸,十分满意。”“你怎么知道?是她亲口对你说的?”“当然,爸爸。前天她对我说:‘要是所有的学生都像你这样,我马上就离开学校!’这说明,我已经全学会了。”  相似文献   

13.
10%的传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存在一种传说,“我们仅用了大脑的10%”,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这种说法。那么10%的传说又起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14.
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一个秘密:不少夫妻在外貌、表情、体形甚至爱好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称之为“夫妻相”,并认为有“夫妻相”即意味着有缘分,这样的人大多家庭牢固,婚姻美满,容易白头到老。真的是这样吗?你和你的妻子(丈夫)又是哪类夫妻相呢?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寓教于乐”。这种说法的潜在意思,是为了教育,我们要把教育的内容做成让人快乐的样子。不过,其第一位的出发点,还是教;乐,只是第二位的手段。在科学普及领域中,这样的观念也一直是非常流行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反过来想一想,是否可以把“乐”放在第一位,倡导“寓乐于教”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幸福愉快的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学到科学,岂不是一种更好的做法呢?应该说,在科普的实践,类似的尝试并非没有。近来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引进作品《游戏中的科学》一书,就在相当的程度上体现了这种观念。此…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单性生殖”已在哺乳动物——一只小鼠上获得成功。于是,有人就预测:妇女可以不用性交,就可以自己生儿育女。众所周知,决定性别的是x和y两条性染色体。妇女“单性生殖”则只能使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外界条件下加倍,而女性生殖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加倍后性染色体为xx,仍是女性。由此类推,如果任由妇女“单性生殖”,未来的世界岂不成了“女儿国”吗?那《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不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吗?每当看到“女儿国”,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的女子不能生下一个男婴呢?难道吴承恩早已洞察到“单性生殖”的玄机吗?  相似文献   

17.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1):30-37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巨大的岩石曾频繁地撞击包括地球在内的很多行星。然而,人类却从未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撞击——直到地球的邻居木星最近一次遭到彗星“轰炸”。这样的“轰炸”还会在地球上发生吗?  相似文献   

18.
一份调查报告,况且是西方的报告,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日本人的智商平均比西方人高7分,这使整个西方世界目瞪口呆.由此就可以说“日出国”之子是天才呢?还是必须找些理由来解释最近发现的这种智商优势呢?  相似文献   

19.
吴权 《科学24小时》2004,(12):35-36
心理咨询室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每当一个难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是会不断重复以下的自问自答:“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我行吗?”“我可以完成吗?”,或者是“这件事值得我这么努力吗?”“我这么做合算吗?”然而每次我总是这样回答自己:“我完成不了”,“我恐怕不行”……老师,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不比别的同学笨,能力也不比别的同学差,但是事实是无论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我总是比其他同学差一截。比如说,在今年的夏令营活动时,有一个寻宝游戏,同学们都满载而归,只有我两手空空。我总是认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完不成;每一次的考试…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三则     
较真有位科学家无论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较真。一次,他看到儿子写的作文有这样的句子:太阳爬上了山顶。”他很生气,教训儿子道“:白昼与夜晚的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太阳移动。你不懂这一科学常识吗?”然后他挥笔为儿子修改:早晨,由于地球自转,我所在的位置看到了太阳。”又把“晚上,月亮悄悄地躲到了云彩后面”改成“由于今日晚间刮东北风,四级,迫使浮云缓慢地向西南方向移动,终于挡在了月亮和我的视线之间。”料事如神豆豆“:你说世上真有像诸葛亮一样料事如神的人吗?”华华:怎么没有?我妈妈就是一个!”豆豆:真的?”华华:“你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