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劲草 《安徽科技》2004,(11):56-56
一 1895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的实验时,偶然发现放在房间内的一张镀有钡铂氰化物的纸,每当他开启仪器时,纸就会发出微弱可见的光.这一现象引起了伦琴的注意.他放弃了原来的试验项目而专心对此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他进一步发现这种光线能透过木板,穿过纸张,将自己的手指骨骼的影子展现在荧光屏上.伦琴知道这不是阴极射线,但又不明白这种射线为何能穿过纸张、木板甚至肌肉,使人们能清晰地看到内部骨骼,无以名之,他便将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这一无意间发现的奥秘,使伦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1995年是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诞辰150周年,也是他发现 X 射线100周年。为了纪念和宣扬伦琴为人类物理学及医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德国政府专门发行了面值为10马克的纪念币。币的正面印着伦琴像,背面是伦琴用 X 射线拍摄的他夫人手掌的照片。  相似文献   

3.
1895年底,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1],这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轰动。1896年初,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H.Becquerel,1852-1908)在从事X射线研究时,一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即在发出X射线的阴极玻璃管壁上同时有黄绿色的荧光  相似文献   

4.
采用遗传防治家蝇的方法,可以达到灭绝家蝇的目的。获得具有交配能力的雄性不育体是这一方法的重要环节。本文对~(60)Co-r射线处理蝇蛹导致家蝇辐射不育体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导致成蝇不育的临界剂量为2千—3千伦琴(r);导致绝育的最佳剂量为5千伦琴(r)左右;辐射剂量对成蝇的交尾习性没有明显影响,雌蝇交尾习性对射线比雄蝇敏感;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成虫的羽化率降低,剂量在5千伦琴(r)时,羽化率和对照相似,但在2万伦琴(r)时,羽化率和对照具有明显差异;成蝇的生活力和寿命同剂量与羽化率的关系相似;但获得的不育雄蝇能否在自然群体中释放利用,决定于不育雄蝇同正常雌蝇的竞争力,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辐射引起不育的细胞学原因,也需探明,这对正确利用遗传防治家蝇具有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的推荐,对x、γ光子的照射量及其单位伦琴作了严格的定义,从定义中指出了对照射量的测量方法,用标准自由空气电离室测量照射量完全符合这一定义的要求.标准自由空气电离室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校准各种伦琴计.本标准自由空气电离室设计的测量范围为1~10~?微伦?秒,x、γ光子能量范围为0.1~2兆电子伏.本文包括标准自由空气电离室的设计计算方法、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1901年德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有幸成为第一位物理学奖获得者。 1895年11月,伦琴在用阴极射线管做实验时,发现阴极射线中有一种穿透力很强的未知射线,这种射线能穿透1000页的书本,3厘米厚的木板或15毫米厚的铝板。为了写出实验报告,伦琴还拍下了一张用这种射线照射他夫人手骨的照片。伦琴把它命名为X射线。虽然伦琴对X射线的物理性质还一无所知,但他却马上认识到了它的医疗应用价值,立即发表了有关X射线的实验报告。●1901年德国细菌学家和免疫学家冯·贝林,贝林当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主要成果,是他在1891年首次用他所研制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1923),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获奖原因是他发现了X射线。有人说,伦琴的发现纯属于一种偶然,偶然得甚至令人不可思议,因为X射线早已是有关科学家们“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8.
一、石英晶体X射线定向的物理基础 7.X射线的一般牲质 X射线(又叫伦琴射钱)同可见光一样,是一种横向电磁波不过它的波长比可见光要短得多,大约是可见光的万分之一。X射线的光谱界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用于晶体定向的X射线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发现阴极射线(即高速电子流)射到玻璃管壁上,管壁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大,能使放在厚纸后面的荧光物质发光,并能使包在黑纸里的照相底片感光。伦琴称做X射线。后来人们做了大量实验,发现高速电子流射到固体而产生的这种射线其实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为了纪念伦琴,就把这种射线叫做伦琴射线。  相似文献   

10.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意外发现X射线,这成为20世纪物理学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导性贡献.伦琴因为这一发现获得了历史上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度).50多年后有位中国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古人早已发现X射线[1].这篇文章中指出:"稽之我国古籍,确有类似于X光线神奇之物的记载;惜乎缺乏公开的研究,与深造的精神,致湮没不闻,今试举此类文献以考之."这位作者所举文献有以下诸条:  相似文献   

11.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汞-硫氰酸盐-罗丹明B体系中的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汞 (II)与硫氰酸盐和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拟定了一种新的测定汞的共振光散射方法 .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及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汞 (II)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λ =6 15nm处 ,共振光散射有最大的散射强度 ,并且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汞 (II)浓度成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0 .0~ 0 .0 6 0 μg mL ,检测限为 0 .38μg L .该法简便、快速 ,实测水中的汞 (II) ,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奇闻怪事》2013,(3):45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左脸颊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高速宽带光网络是未来光网络的发展方向.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的出现,为高速宽带光网络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基于GMPLS技术,建立了新的高速宽带光因特网节点结构,分析和讨论了基于GMPLS的光因特网的控制平面的特征.研究结果为实现基于GMPS的高速宽带光因特网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上行信号的光功率均衡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光注入锁定法布里-珀罗激光器(FP-LD)进行时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DM-PON)上行信号的光功率均衡.通过二次光注入锁定FP-LD实现上行信号功率均衡,由一外部单纵模激光注入锁定光网络单元(ONU)上行信号的输出波长,光谱稳定的上行光注入锁定位于光线路终端(OLT)的功率均衡器FP-LD.本功率均衡器可以使上行光功率由-10~-25dBm的功率变化量变为1.2dB最大功率变化量.并测试功率均衡器对上行光信号传输品质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出生后38天内不同年龄的中国一号品系雌性小鼠,经100伦琴的X射线照射后24小时,卵巢的损伤程度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大而放射敏感性相应地降低,卵巢发育不同阶段中不同类型的滤泡具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并且不同类型的滤泡具有不同的损伤景象。但对照小鼠卵巢中的退化滤泡与照射组中的损伤滤泡并无可观察到的形态学方面的差别,出生当天小鼠原始卵母细胞的损伤数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5—50伦琴)而急剧地升高。  相似文献   

16.
光流控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微流控和光(子)学两大领域和技术的优势.广义上来说,光流控包含微流体控制光和光控制微流体两个方面.该文基于"第四届国际光流控会议(光流控2014)",总结和阐述光流控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双端口全光光开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双端口全光光开关.这种开关以一个平行排列3×3耦合器作为其核心元件,具有类似于非线性光学环路镜(NOLM)和T比特光学非对称解复用器(TOAD)的结构.由于这种光开关是基于SOA的,所以它结构紧凑,易于集成,而且需要很小的控制光功率(几个mW).这种光开关具有两个开关端口,满足了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需要.论文中给出了双端口全光开关的单脉冲2.5 Gb/s开关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开关可以实现两个端口的开关光信号同时输出,开关消光比达到了20 dB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1803年11月29日生于萨尔斯堡。曾任维也纳大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长。1842年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从理论上证明,当光(或声)离去时,接收到的频率变小;当光(或声)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后来在物理学中将这一物理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1835年荷兰物理学家巴勒  相似文献   

19.
多址干扰(MAI)是影响光码分多址(OCDMA)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减小MAI的影响,通过对LSOOC码修正,提出了一种适合光谱幅度编码光码分多址(SAC-OCDMA)地址码的构造方法.分析了码字特性,设计了可调谐FBGs编解码器,阐述了编解码原理.分析结果表明,该码字容量大,编解码方法简单,在光源和信道理想条件下可以消除多址干扰.  相似文献   

20.
利用C_(?)~(60)γ源对几种典型的压电陶瓷进行辐射实验,其剂量率为4.76×10~6伦琴/小时。辐射后,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和矫顽场降低,频率常数升高,显示出其趋势与自然老化的结果相同。当累积剂量达到10~7伦琴的数量级左右时,压电陶瓷振子的谐振频率出现突然的跃变。当继续增加累积剂量,直到3.5×10~8伦琴时,其谐振频率几乎保持不变。撤除放射源后,监测了频率恢复过程,其速度与累积剂量有关。它也许是由于γ射线的电离效应,在样品内部集积了大量空间电荷而产生一个强的空间电荷电场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压电陶瓷对γ射线具有相当强的抗辐射能力,没有永久的破坏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