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复  邢坤 《科技信息》2008,(2):53-54
违宪审查制度是任何一个宪政体制的国家都必不可少的.它将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近代各国采取的违宪审查模式主要有司法机关即法院行使宪法监督权的模式、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以及专门的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从客观上说实际上尚未建立起来.针对现实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进行分析后,笔者认为,在当今中国实行在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设专门的违宪审查机关的方式较为合理,但其中也涉及有关机关的权限,监督甚至立法机关的权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国50多年以来,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几经反复和变化,目前的双重领导体制对检察权的行使、国家法制的统一与检察队伍素质的提高等仍存在不少掣肘。我们认为,构建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既要考虑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应顾及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与法律地位,还需借鉴国外的成功实践经验。基此,我国检察机关应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执行实施法律监督,有法理、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依据。检察机关应对法院行政诉讼执行工作和行政机关履行法院生效行政裁判进行监督,对行政公益诉讼和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行使申请执行权。研究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执行的监督,有利于监督法院行政诉讼执行工作的依法开展,有利于确保法院生效行政裁判的执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4.
制宪权主体是制宪权的构成要素之一,分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与制宪权的行使主体。基于人民主权理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应是人民.人民作为制宪权的享有主体具有重要的宪政价值。人民间接行使制宪权,制宪权的具体行使者是制宪机关.制宪机关行使制宪权要考虑社会现实需要、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其他阶层利益和意志、民众的普遍接受程度等相关因素。我国的制宪权享有主体是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制宪权的具体行使机关。  相似文献   

5.
周倩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3):114-117
国家征税权是宪法赋予国家对国民的财产进行课税的权力,其合理性在于国家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国家征税权的行使要满足合理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征税的合理性,又需要有严格、民主的程序制约征税权的行使,即国家征税权的行使要具有合法性。只有当国家征税行为合理、合法,国民才会心甘情愿地纳税。房产税和车船税的征收在我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映出我国的税收体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国家征税权的梳理,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捕后羁押必要性继续审查权,建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该制度的确立丰富了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的内涵,加强了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力度,对于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法律未明确规定检察机关行使该项职权的程序,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现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有机结合,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代司法警察创建于清末。在实践上,近代北京的司法警察及侦查体制起步较早,通过准入标准、选拔方式、队伍规模、身份认证、综合素养等方面建设,形成了一个独立警种,建立了上下分层和内外分驻的工作模式,并在轮换制的支撑下,组成了近代北京的侦查体制。近代北京司法警察建设的宝贵探索,为现实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即刑事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司法警察的关系调整,乃是司法体制顺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予以了超职权的限制。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这些限制均是欠妥当的。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由当事人决定、诉讼请求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对撤诉不应主动干预、当事人制度应予调整。在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必须着眼我国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制度,赋予法官释明权,以提高审判活动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通过证据标准的统一和庭审实质化来加强审判机关在诉讼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为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又因检察机关对审判监督只具有程序启动权,审判机关维稳需求等各种因素导致实践中存在抗诉难问题。检察机关的抗诉权和审判机关的审判独立之间存在矛盾的关系,但"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更强调法院的独立审判权。通过构筑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二元博弈模型,可以发现检察机关因抗诉管理成本过高已与审判机关产生妥协式的"配合"。本文通过建立庭审程序监督体系、完善抗诉权分置和博弈策略的选择,建立与"以审判为中心"相配套的审判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释明权制度在国外被广泛适用,其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正全面地由职权主义转向当事人主义,释明权制度对我国民事诉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有效缓解审判改革冲突,能促进审判改革顺利进行,进而实现现代司法价值目标。应从释明权范围的界定、行使释明权的原则和正确行使释明权的保障三个方面思考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权力,但目前人大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失偏现象。其原因在于:一是理论上对人大监督权的构成及运行规律没有准确的定位,对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一身两任的地位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宪法规定的政体失衡,两院的宪法地位没有落实;三是程序法律的缺失,监督权的行使随意性大,刚性不足。相应矫治这种失偏现象,也必须以此三者为突破口,使人大监督权的行使回归到理性和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保障检察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纵观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对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制度都作了明确规定。而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检察官的职务保障权,在职务保障权的救济上却存在很大缺陷,突出表现在缺乏司法救济。完善我国检察官职务保障权的司法救济制度,应当首先确定司法救济的原则,并要明文规定检察官享有司法救济权,废除立法中对司法救济权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总辩护律师的阅卷权是辩护律师为全面了解案情,并充分地为犯罪嫌疑人行使辩护权的重要权利。充分保障辩护律师的阅卷权亦足实现庭审公正与效率的关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着重于庭审改革,防止法官先定后审,律师的阅卷权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严重地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辩护权,无法达到庭审公正与效率的实现。从完善辩护律师阅卷权的角度,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设立令状法官与“准上诉”程序,以对辩护律师阅卷杖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侦查权力滥用,逮捕必须依一定正当程序并加以监督。规范层面上的审批逮捕有两方面作用:一、谨慎批捕;二、侦查监督。而在实践运作中,逮捕的条件接近于起诉的条件。在公、检察机关内部将批捕准确率、起诉准确率、批准逮捕率与办案人员的内部行政考核相挂钩。产生的后果就是,为收集证据(特别是口供)以确保准确率,有可能发生侦查机关滥用侦查权、侵害犯罪嫌疑人权利等问题。要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取消批捕正确率等的考核标准等方法,值得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控已成为法学界的共识 ,在多种监控方式中 ,司法的监控无疑最有效。抽象行政行为应纳入到司法审查的范围 ,但鉴于我国司法机关的现状 ,现阶段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 ,以限定于行政规定为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法律监督被虚化的问题,从检察机关的外部关系着眼,提出了完善法律监督制度的几点措施,即处理好检察机关与人大、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法律职业发展,但还存在着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不协调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改革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使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形成良性互动,并逐步改革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录用制度,促进法官、检察官录用制度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分离,使中国法治建设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律规定加以完善,建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和作伪证的惩戒制度,完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使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实施的新的《民事诉讼法》不仅将新证据作为再审事由保留了下来,并将纳入检察机关抗诉的法定事由。这就要求无论是法院还是检察院都应对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和适用有统一的标准。虽然相关司法解释对新证据的情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但对其具体适用问题并未涉及。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时对新证据的认定与适用直接关系到其监督职能的实现,因此检察机关对新证据的认定与适用应当有一个宽严适中的标准,以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