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雅俗文化相互渗透的宋代文化环境中,雅致和世俗成为文士们审美意趣与生活情趣对立统一的两个基本点,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典型地体现出雅俗兼融的特点。但是由于文体特点、功能、地位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宋诗和宋词在雅俗发展上出现了不一致的走向,表明雅俗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始终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雅俗观念等审美意识发生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现实,从而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元曲的广放之美,一是雅俗兼容的主题,一是率直、任性、正言直陈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更新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具有创新意识;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高等教育的创新,高等教育的创新要从教育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和教师等方面进行,其中,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前提,教育体制的创新是根本,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核心,教师队伍的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6.
雅俗变易:文学价值转换的一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雅学和通俗学是两种价值取向不同的现象。在学发展中,雅俗学常常会发生交易从而导致学价值的转换。交易来自于本构成、时间流程和接受心态等因素的作用,并体现出复杂形态。雅俗交易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学发展的一种方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财务在许多方面显示其不适应性,例如财务观念、财务目标等,从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其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诗歌清新活泼,风趣自然,形成风格独具的”诚斋体”。本文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从雅俗、疏密、婉直、浅深等四个方面对杨诗语言的审美特征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创新是一个不断创造、提高、改善、升华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形成并发展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奢司财务在许多方面显示其不适应性,例如财务观念、财务目标等,本文从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诗词当中,典雅用词极其简炼、生动,透出一种古朴、庄严之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毛泽东以口语入诗,使诗词语言获得了一种鲜活感和灵动感。雅俗兼备,是毛泽东诗词显著的语言风格。那么,英译文就应该如实再现毛泽东诗词雅俗兼备的语言特征,做到以雅译雅、以俗传俗。如此,译者方才算是忠实于原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