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疾病命名的方式中发现了疾病命名所依据的六个基本要素,并通过对疾病名称释义元素的分析,得出三点结论:1.命名方式所依据的六个基本要素同时是疾病名称释义的基本元素;2.疾病名称的命名依据一定是释义的必有元素;3.疾病性质是所有疾病名称释义中的必有元素。结论反映出词语形式和语义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借助文章结论检查和完善词典释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英汉词典编纂史上,罗存德的《英华字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继承马礼逊开创的双语词典编纂传统的同时,又引领了晚清后期英汉词典的编纂,对商务印书馆最早出版的英汉词典产生的影响尤为深远。这部词典收词广泛,例证丰富,译名更趋完善。罗存德在科技术语的收录和翻译方面的努力则更是令人称道。文章以词典中科技术语的收录为出发点,从术语的学科分布和翻译两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3—4日,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海峡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第七轮会谈。大陆方面总召集人姚喜双、大陆科技名词组组长刘青等14位大陆专家,以及台湾方面总召集人杨渡、台湾科技(学术)名词组组长林庆隆等10位台湾专家与会。科技名词组专家在双方组长的主持下,围绕上一轮会谈的执行情况、名词对照进展及所遇到的问题、两岸专家互访等议题展开了热烈友好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谈双语科技词典中外语术语的注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术语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还应加强。特别是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术语学研究与术语实践工作的联系;2.加快国外经典著作的引进;3.在术语学研究中进一步发挥语言学家的作用;4.提倡厚积薄发;5.加快术语学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中国双语科技词典绝大多数的外语术语和外语释义术语未注读音,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这给双语科技词典的读者带来不便,为此本文提出了四种双语科技词典术语注音法:全部注音法、部分注音法、打重音符号法和注音与重音符号混合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是语文词典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存在于独立词目、术语释义、语文性词条、图表或附录等位置。文章在总结语文词典编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语文词典科技术语的收录和处理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即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编纂的《两岸科技常用词典》(试用本)于近期出版。编纂出版《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旨在落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共同建议》,是"两岸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项目中的重点任务。该任务于2010年5月启动,历经5年时间完成。该词典是第一部海峡两岸对照性的科技词典,共收录两岸常用科技名词19 500条,涉及31类学科领域,共280万字。并配有彩色插页和随文插图。词典除了具备对照性功能,还具有知识性特点。如将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  相似文献   

8.
《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是一部由大陆和台湾合编的、涵盖30个学科领域的科技类工具书。其中两岸的差异名词占总数的19%。经分析,这些差异体现在人名或地名译名差别、对外来科技名词翻译方式不同、使用字母词方面不同、双方汉字用词习惯、修订名词的力度和步伐不同导致的差异等方面。因此,对台湾名词的鉴别与使用也成为编纂该词典的难点之一。具体处理时,对于一个大陆名比对出多个台湾名的情况,通过同名优先原则、释义匹配原则、学科匹配原则来确定;对于比对出不符合释义的单个台湾名和没有比对出台湾名的词,通过与台湾专家不断沟通来商定。  相似文献   

9.
《两岸科技常用词典》根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给出了19 500条科技名词的拼写形式。重点探析了科技名词拼写中概念整体性、分连写、连接号使用等方面的难点,交代了处理这些难点的具体方法,并阐明之所以这样处理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怎么都行: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伊尔阿本德的“怎么都行”的方法论原则是对传统的方法论的超越和补充,从元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理性主义的不足,对所有的方法和原则的宽容并不意味着要跟真理一起接受谬误,而是为了推动科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cyberspace中文译名的争议,立足于cyberspace的地理空间认知,经探讨分析,认为将cyberspace音译与意译结合,译为“赛博空间”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词典参数化理论是在一般词典类型理论的基础上发端并形成的。该理论是词典类型划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细化。把该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术语词典编纂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帮助专业词典编者全面认识词典诸参数及对词典做精细处理。文章在阐述词典参数化理论的基础上,对术语词典编纂的参数进行了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上功率最大的汽车是麦克拉伦F16.1。该车在3.2秒内能使车速达到96千米/小时。最快的公路汽车1998年3月31日,麦克拉伦F1车车手安迪·华莱士在德国的沃尔夫堡的大众汽车试验场创造了标准汽车的最高速度,达到386.7千米/小时。最快的柴油汽车一辆3升梅塞德斯C111/3样车在1978年10月5日到15日意大利南部的纳尔多巡加赛中达到327.3千米/小时。1978年4月,这部车在12小时内保持了314.5千米/小时的平均速度,创下了3773.5千米距离的行车纪录。最快的电子汽车电子汽车的最高时速达到295.832千米/小时,并以此速度往返行驶1000米。该纪录由驾驶…  相似文献   

14.
"科技:天使抑或魔鬼",这是一个很有意义但又颇具误导性的话题.它马上使人回想起两百年前卢梭写给法兰西科学院的著名征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正是它首次为科技戴上了魔鬼面具.对于经历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现代人说来,这是一张既令人惊惧又令人迷醉的面具;当"小男孩"核弹飞临广岛之时,魂飞魄散的人们无疑看清了那面具背后使人颤栗的死神;而当享受空前繁华富足之际,沐浴于科技阳光下的人们,又难免轻信该面具后躲藏着一位令人倾心的天使.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199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终于出版问世,这是在1988年第一版基础上经过增补和加以释义后的新版。“大气科学名词委”从1989年就开始了名词增补和释义的工作,整个工作历时5年,经过大小数十次会议的研究和讨论,最后在1994年底交出初稿。此后又经“全国名词委”特聘数位专家(大多为院士)审查,出版前又经科学出版社编辑加工、质疑、改错、再次审改。总之,1996年新版的名词融汇了专家学者各类人员的辛勤劳动,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大气科学名词》新版的问世很受气象科技人员的欢迎,在撰写科技论文和著作时有了依据,相当于一本小型的汉英—英汉气象词典。对我们出版部门来说,更是“功莫大焉”,成为最常用的工具书之一。对其他部门来说,则是了解大气科学的一本简明小百科全书。二、名词释义的重要性对于名词释义工作,起初有过争论,有种意见认为没有必要,认为搞专业工作的人都懂,加释义是多此一举。经过“全国名词委”的指导和“大气名词委”深入讨论,对名词释义工作有了统一的认识。经过这5年的具体实践,对名词释义工作更有了切身体会。1.名词释义使名词工作科学化大气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一样,可分为许多分支学科。一般而言,专业人员对自己的分支学科的名词有较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其它分支学科的名词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因此对名词加以释义,就能严格界定该名词的主要内涵,使之科学、准确。所以对专业人员来说释义也是很重要的,比起仅仅是定名的版本来,内容及作用要增加很多。通过释义,弄清了名词的涵义,实现一词一义,使名词工作科学化。举例来说,如“中层大气”(middle atmosphere)指的是15-85km的大气,这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另一种理解则为大气所分五层的中间一层50-85km(中间层,mesosphere)的大气。现在我们将前者定名“中层”,后者定名“中间层”,但一些书中仍有混淆,加上释义,内容就完整了。一些看来很常见的名词术语,认真写起释义来也不太容易,需要经过反复讨论,释义确定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深化了。如“大气科学”和“气象学”,“大气探测”和“气象观测”,在内涵和主从层次上意见不一。经过反复讨论,最后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取得了一致,给出了“大气科学”的全面定义,而在“气象学”的定义中加上“20世纪60年代气象学已发展成大气科学”的说明,对“气象观测”的定义,则加上“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项目的扩充,近些年来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还有一些名词有学术名词和通俗名词的双重用法,加以释义后,对于它作为学术名词的涵义就完全界定了,不再是作为通俗名词的用法。如“大风”、“大雨”等,“大风”是曾用名,它正式定名为“8级风”,指的是风速在17.2~20.7m/s范围的风,“大雨”指雨量在8.1~15.9mm/h或25.0~49.9mm/24h的降雨。所以,通过名词释义达到了名词工作科学化。2.名词释义使名词工作系统化名词收词工作要掌握收词标准及平衡各部分的收词层次,以免有的分支学科收到“儿子辈”,有的收到“重孙子辈”,这样就在层次上严重失衡。在收词时要掌握层次,但有时还不太易确定,等加以释义后,名词的层次就明确了。通过释义,可以更有根据地对收词进行增删,使这一工作系统化。总之,通过名词释义可以使名词涵义准确化,收词系统化。3.名词释义促进了名词定名随着学科发展,新词不断增加,对新词的定名首先要弄清它的涵义才能定名准确、恰当。所以希望以后发布新词定名时,应给以释义,至少应加以说明(如1997年7月24日《光明日报》发布的因特网等某些名词的中文推荐名),看起来增加释义是增大了工作量,但作为整体来看,非常值得。因为在名词讨论过程中一定要涉及它的涵义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释义就把这些作为文字记载下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三、名词释义工作的步骤1.大会讨论名词释义工作,明确要求我们根据“全国名词委”的要求,提出了名词定义应该用最简练的文字,准确、清楚地说明名词所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不再外延。某些名词,为更清楚起见,可适当加以辅助说明。总之,名词释义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和简明性。要避免同语反复、外延定义、循环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内涵不等等常见毛病,但在释文中可以使用已有定义的名词,我们初步规定绝大多数名词的释义可以采取在30字之内的一句话的定义方式。在工作开始之前明确要求相当重要,开头统一了思想,讨论了样条,使大家有所依据,避免大规模展开后走冤枉路。2.分组撰写,分组审查我们将“大气名词委”的委员根据本人的专业特长按大气、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和应用气象学等八部分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撰写定义、小组自行组织讨论和审查(可根据需要,邀请有关非“大气名词委”的专家参加),要求绝大多数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解决,然后将小组的定稿及疑难问题提交大会讨论。如果开头撰写时在文字上达不到要求,最初应要求将名词内涵写全、写准确,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体会是,宁愿释义写得多些,不要写不足。写得多了,文字上删减润色比之内容不全、不确切改起来要容易。3.大会审定会前将待审稿分发各委员通读并指定各自专审的部分,要保证同一部分需有几名委员专审以及全部条目都无一遗漏地经过专审。大会侧重讨论和各审定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以及各委员专审时发现的问题。当然,以上三个过程并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往往是反复交叉进行的。比如,在撰写定义时对原审定的条目又进行了修改(有些是定义重复的,有些是层次太低的,有些按定义来说定名又不确切的);在审定条目时又有必要回顾名词释义的要求和规定,检查释义是否准确、简洁;小组讨论,大会审定也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多次穿插进行的。总之,经过前后两届“大气名词委”各位委员、顾问和气象界许多专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大大小小数十次会议的研究和讨论,最后才于1994年底完成了初稿。四、几点体会1.认识名词工作的重要性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教授曾经说过:“统一科技名词术语,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和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的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整个“大气名词委”的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对名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家认识到,名词虽小(几个字的定名),但事关重大,决不能掉以轻心。此项工作比较繁琐,需要大家反复研讨,仔细琢磨。由于统一了认识,全体委员能够把这项任务当作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来做,从而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极个别目前还达不到统一意见的名词,为慎重计,暂不硬行定名释义收入。2.名词定名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科学性主要指定名准确,如以往常讲的“激光”一词就定得很好,大气科学中对nowcasting一词的定名“临近预报”也较成功,当此词刚出现时,国内译名很多,如“现场预报”,“即时预报”,“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等,经“大气名词委”讨论后认为用“临近预报”比较科学、贴切,经定名后,现已在大气科学界传开,得到公认。系统性指要让人有规律可循,如大气中的“对流层”、“对流层顶”、“平流层”、“平流层顶”、“中间层”、“中间层顶”等。通俗性也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易于传播和被人接受。要注意定名尽量不用生僻字,易于上口,还要“约定俗成”,有些名词已经在群众中流传开了,虽不太确切,但也说得通,这种情况要尽量考虑“从俗”。在大气科学名词的定名中,对“气溶胶”一词的定名争论很久,最后考虑此词已渐渐在群众中传播开了,故仍维持不变。3.定名工作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工作中,我们注意了学科的进展和收集新词,参考了世界气象组织编写的《国际气象词典》(1992年版,收词3700条,附有定义),在定名和释义过程中,充分吸取了这本书中的合理部分,尽量与国际接轨,以便于今后学术交流。对某些常见而意义相近的条目作了严格界定。例如,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大众广泛注意,而有关这方面的近义名词术语很多,学术界也经常混淆不清,如“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气候变迁(climatic variation)”、“气候振荡(climatic oscillation)”、“气候振动(climatic fluctuation)”、“气候演变(climatic revolution)”等,我们参阅了世界气象组织1992年出版的《国际气象词典》,对这些术语经讨论后给出明确的定义,并配以合适的英文名词,这些对今后这方面的科研工作与学术交流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对一些新词的定名,能从意义上恰当定名当然好,如一时没有合适的定名,也可以采取音译(当然能音义兼顾更好)的定名方法。这在大气科学中较多,如“厄尔尼诺(El Nio)”、“恩索(ENSO)”等,其它常见的如“艾滋病(AIDS)”、“因特网(Internet)”等,一经定名,就要严格遵守用法。4.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名词使用规范化已审定公布的名词要在科研、教育、业务等方面流通,需要一个过程。为了促进早日规范化,我们尽量利用自己的优势,把住气象出版这一关。在编辑、审稿过程中,首先注意推广使用已审定公布的名词,改正不规范的名词。在出版物之中,尤其注意教材编辑出版中的名词规范化问题,因为教材涉及广大学生,一经形成习惯,根深蒂固,很难更改,这一关把牢了,作用很大。总之,“大气名词委”在“全国名词委”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作为名词释义的先行单位做了一些工作。在五年的实际工作中,有以上一些肤浅体会,也说不上经验。现在总结起来,其间也走过弯路,还有不少不足的地方。抛砖引玉,敬请各位指正。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术语学和专业词典编纂学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一直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乃是从事术语工作和专业词典编纂工作的团体众多,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认识论出发,考察术语在其具体工作中的身份和作用。葡萄牙女术语学家R.科斯塔(R.Costa)教授研究术语学理论二十余年,从事术语工作的具体实践经验也颇为丰富。文章旨在介绍她从术语学的双重维度(语言维度和概念维度)出发,把术语学和专业词典编纂学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的连续统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18.
2002年11月2日,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共展出了大约650多件稀奇古怪的新发明。“无情床”就是其中之一。“无情床”是伊里斯·可瑟尔小姐的发明。如果你想睡懒觉的话,那千万可别睡在伊里斯.可瑟尔小姐发明的床上。  相似文献   

19.
“外向型词典”与“内向型词典”是词典类型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术语。二者的分野关涉到词典的使用对象、编纂理念以及结构编排特点。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词典学界对该对术语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分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其英译上。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18年之前有关“外向型词典”和“内向型词典”术语英译的所有文献,对这两个术语的英译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讨论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词典学术语英译的规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人文的分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现象,而其秘密则在于现代科技对于古代科技当中艺术性的遗忘,所以,科技与人文交汇的可能性依赖于技艺的重新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