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XRD、NMR、N2吸附等温线、TPD、原位红外(in situFTIR)和程序升温技术等手段考察了Cu-Al-MCM-41的结构特征、化学吸附性能和催化NO选择性还原的反应活性。经Cu离子交换的Al-MCM-41半未改变载体的结构特征,仍保持长程有序的中孔结构。C3H6和NOCu-Al-MCM-41发生竞争吸附。C3H6在反应中起双重作用:一方面,提供NO选择性还原的还原物种;由于其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而阻抑了NO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对研制的Ni/海泡石苯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氢气吸附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氢吸附量与加氢活性关系。并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焙烧温度、不同镍含量的催化剂用氢吸附法进行了表征。通过程序升温脱附求得了氢气、苯、环己烷的脱附活化能及脱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用CO和NO双分子探针-IR技术研究了双金属Rh-Co/Al2O3催化剂的Rh-Co相互作用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Rh2CO2(CO)12簇合物的Rh2Co2/Al2O3中的Rh-Co相互作用强,使其在673K H2还原后产生一种新的线式CO吸附的Co中心。此Co中心对CO和NO的吸附性能不同于Co2/Al2O3(由Co2(CO)8制得)上的Co中心。由金属盐共浸制得的(Rh+Co)/A 相似文献
4.
渣油馏分在加氢催化剂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胜利油田孤岛减压渣油(GDVR)及其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SFEF)得到的若干窄馏分为原料,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渣油馏分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和温度以及加入稀释剂可显著影响渣油馏分的吸附特性,渣油馏分存在饱和吸附状态;渣油馏分中的大分子可强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并构成吸附炭;根据燃烧难易程度可将吸附炭分为低温型和高温型两种,前者燃烧放热集中在350℃左右,后者在480℃左右。本文还提出了吸附炭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6.
7.
用共沉淀法制备CoO-Fe_2O_3-CuO/SiO_2催化剂,在微分反应器上对其催化活性进行考察,测试压力、温度、空速等诸因素的影响。获得在CO/H_2=1:2.270℃、20atm。空速为4300ml/g-Cat.hr条件下,CO转化率为78.9%,液化石油气的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羰基硫在TGH催化剂上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量法真空吸附装置,在310~420K 和3000~20000Pa 条件下,研究了羰基硫在 TGH 催化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非线性回归和模型优选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 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管孝男速率方程。研究表明,催化剂上的能量呈不均匀的指数分布,秽基硫在表面进行解离型的不可逆化学吸附,吸附热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9.
以喹啉为代表,考察了氮化合物在Ni-Mo/Al_2O_3加氢催化剂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喹啉仅以N原子吸附;而在高温高压下,除了N原子吸附外,无N的芳环也要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O和Cl2分子在TiO2(110)面上的吸附反应,通过计算体系的吸附结构、吸附能、电荷密度和态密度等性质,揭示了CO和Cl2共同吸附在TiO2(110)表面的行为机制。CO和Cl2在TiO2(110)面上的吸附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吸附时其平均吸附能为-1.367 4 eV,Cl2能够被表面Ti原子捕获,表面Ti (5c)原子发生sd3轨道杂化,吸附发生时表面形成CO→TiO2(110)→Cl流向的瞬时电子流,态密度的分布显示TiO2(110)表面的Ti-O键强度被削弱,说明CO的存在对TiO2的氯化有促进作用,同时表面O原子被激活,其随着CO从表面解离形成CO2分子平均释放1.418 6 eV的能量,使得TiO2(110)结构被破坏,同时也为下一个Cl2分子提供了良好的吸附位。 相似文献
12.
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研究F eSO4、CuSO4和N iC l2的催化作用,分析比较重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下所制备的氧化淀粉的特性,探讨残留的重金属离子对氧化淀粉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中,F eSO4的催化作用最强,其催化制得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最大,CuSO4催化作用次之,N iC l2不起催化作用。铁、铜离子一方面通过催化作用提高了氧化淀粉的透明度降低了粘度;另一方面残留的铁、铜离子对氧化淀粉的凝沉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NiO(Clx)/CeO2系列样品,经还原后得到Ni(Clx)/CeO2催化剂,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甲烷化反应,考察Cl/Ce原子比(x)对CO选择甲烷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氯离子能够显著抑制CO2甲烷化反应,因而可使富氢气体中CO浓度降至10-5以下并且CO甲烷化反应选择性不低于50%,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燃料的要求. 通过CO和CO2吸附实验、程序升温还原(TPR)测定以及物相组成和晶粒尺寸分析,揭示添加氯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碘氧铋(BiOI)是一种新型光催化剂,以硝酸铋( Bi (NO3)3)、碘化钾(KI)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以及溶剂热法制备两种形貌的BiOI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 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 UV-Vis DRS)和N2吸脱附测试仪对其进行形貌、结构、性能表征。以四环素(TC)水溶液为例,测试制得的BiOI光催化降解性能,重点考察材料结构、光照条件、双氧水(H2O2)协同作用等对降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热法制备的BiOI和H2O2协同作用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四环素降解效果最好,4 h降解率可达99.11%。 相似文献
15.
以[Co(2,2'-bipy)3]Cl2·5.5H2O为基体材料,利用水热合成法构筑[Co(2,2'-bipy)3]3(P2W18O62)复合吸附剂.通过FT-IR﹑EDS﹑TG﹑BE6T等进行分析可知该材料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大的比表面积.探讨影响复合吸附剂对MB溶液吸附效果的不同条件.研究表明引入杂多酸构筑的复合吸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通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海泡石对复合重金属Cu2+、Zn2+、Cd2+的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并通过XRD、IR等分析探讨了海泡石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海泡石对Cu2+、Zn2+、Cd2+的吸附顺序和富集系数顺序均为Cu2+>Cd2+>Zn2+,并且平衡吸附量随初始溶液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海泡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离子交换吸附及表面络合吸附。该研究证明海泡石具有较强的吸附复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废水及土壤。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的椰壳活性炭作为载体制备CuO-CeO2/CSAC催化剂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正交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制备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和响应面联合实验优化了CuO-CeO2/CSAC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uO-CeO2/CSAC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τ=2.50 h,T=300.0℃,V1=15.0 mL,V2=5.0 mL,其对CODCr和色度的降解率比单组分CuO/CSAC催化剂分别提高了62.4%和69.7%.CuO-CeO2/CSAC在室温下处理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为τ=4.12 h,m=0.57 g,pH值为5.0,可将CODCr和色度分别从962.0 mg·L-1和32 720.0倍降解至35.2 mg·L-1和12.7倍,相应的降解率为96.30%和99.96%.建立的分别以CODCr<... 相似文献
18.
以松木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将不同含量的Al2O3添加到WO3/ZrO2复合氧化物中,采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积分析、拉曼光谱和NH3等温吸附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评估其改进结果。将Al2O3/WO3/ZrO2催化剂应用到甲醇与乌桕油(非食用油)的酯交换反应中,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Al2O3质量分数为3%时,生物柴油最高产率达到83.1%。结果表明:添加Al2O3稳定了ZrO2的四方相结构,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更大、孔数量增加;模板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径分布均匀,WO3呈高度分散无定型状态;引入Al2O3增加了WO3/ZrO2催化剂的中强酸性,对弱酸性和强酸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HRP/H2O2)体系存在对污染物降解速度慢的问题,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作为电子转移体,强化HRP/H2O2体系降解吲哚,对不同pH值、ABTS浓度和常见共存水体成分的吲哚降解效能进行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及发光细菌毒性实验,考察吲哚的降解产物及毒性变化.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11.0的范围内,ABTS可显著强化HRP/H2O2体系降解吲哚,且强化效能随ABT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常见共存水体成分对吲哚的降解均无显著影响;检测到5种吲哚降解产物,其生物毒性相较于吲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