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英暑期哲学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教学机构。学院名誉院长为汝信教授和爵士斯特劳森教授,院长为邢贲思教授,中  相似文献   

2.
中山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举办的科学哲学论坛(又称“自然辩证法系列学术讨论会”)在国内仍鲜为人知,然而它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十四次学术报告会,国内知名学者李醒民、柳树滋等先生,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柯西切夫教授、英国阿伯丁大学文学院院长R.Cameron教授、美国Loyola Marymount 大学哲学系T.Shanahan博士都在这个论坛上作了精彩的讲演,围绕科学革革、科学理论评价、科学目标和科学进步、归纳逻辑、实验推理、因果性、周易与系统论、科学实在论、可控制性、统计实在性、可能世界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第六期高级读书班将于2009年7月27-8月2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期读书班的主题是“宗教哲学”,所读原著为列维纳斯的《整体与无限》(Levinas’s Totality and Infinity),该书是列维纳斯的重要代表作,在当代宗教哲学中具有深远影响。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姚新中教授、Paul Janz博士和来自英国爱克塞特大学的Pamela Anderson博士将分别就该书内容进行集中讲座,  相似文献   

4.
众所瞩目的第8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于2006年8月6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约600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生命伦理学家、社会科学家、法学家、科学和卫生保健管理学家、女性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一个健康和公正的社会,讨论的内容涉及公共卫生伦理和卫生政策、生命科学技术和研究伦理、临床医学伦理和医学专业精神,以及生命伦理学与文化、宗教、人权、性别研究的关系等。8月6日上午,大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邱仁宗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大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陈竺副院长。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来自境内外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开幕式后英国学士院院长O'Neill教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ilder教授、韩国科学技术学院宋相庸教授,大会名誉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上海交通大学胡庆礼教授以及阿根廷大学卢娜教授作了基调报告。  相似文献   

5.
对科学本质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内在论与外在论这间的争论,并持续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本文试图通过建构的实在论来理解科学的本质问题。第一,建构的实在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理论与实在、模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似关系,这种相似关系符合建构实在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第三,世界是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的,这种特性既不符合实在论的理解,也不符合反实在论的理解。第四,建构的实在论充分地考虑到了认识论的“自然化”与“社会化” 合壁。  相似文献   

6.
由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研讨会”1991年3月7日至12日在该校行政楼祖尧堂举行。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继1988年10月的“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研讨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港、澳、台和大陆哲学界学者共聚一堂的会议,与会正式代表约30余人。大会名誉顾问为中文大学校长高锟教授,副校长金耀基教授;顾问为该校逸夫书院资深导师刘殿爵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博士;大会主席为哲学系主任刘述先教授,筹备委员会主席为文学院院长何秀煌教授,委员为李天命博士,冯耀明博士、周栢乔先生。  相似文献   

7.
与"普特南善变"的标准看法恰恰相反,普特南的实在论是连续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语言如何连接世界"是贯穿普特南实在论哲学的核心问题:科学实在论初步确立了"语言"对"世界"的指称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树立起实在论的大旗;内在实在论不是科学实在论的反动,而是在科学实在论的前提下进一步具体描述"语言"与"世界"的基于经验的指称关系,强调实在论内在于科学;自然实在论或实用主义实在论则把"语言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追溯回"心灵如何连接世界",进而打破了笛卡尔心灵图画对现代哲学的钳制,肯定了"知觉"和"心灵"具有指称"世界"的能力,因而是比科学实在论和内在实在论更加"实在论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由英国科学政策促进会(Science Policy SupportGroup,SPSG)主办的题为“相对稳定的科学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0月1日-13日在意大利风景秀丽的伊尔乔科(Il Ciocco)举行。与会代表一百余人,分别来自20多个国家的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其中不少人在科学管理领域享有盛誉。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布鲁克斯(Harvey Brooks)教授,美国伦塞勒综合技术学院的科赞斯(Susan Cozzens)教授,英国科学政策促进会主席裁曼(John Ziman)博士,前欧洲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瑞普(Arie Rip),前欧洲科学基金会社会科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试图回避或否定科学发展与实在的必然联系,而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的角度来讨论科学思想、信念、评价和选择的问题时,实在论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总是象幽灵一样缠绕着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但在另一方面,虽然相当的一些科学家持有朴素的实在论观点,但本世纪以来,在哲学上系统主张实在论的哲学家却并未形成多数派,其倡导者不断分化。在最近若干年里,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以塞拉斯、普特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丛书主编、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中心主席、马克思主义者R.S.科恩教授应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邀请,到北京作系列讲演。他讲演的主题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报告的内容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科学及其社会功能的理解,介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思潮以及本世纪后期对科学的历史的理解之间的关系。报告于9月17、18、20、21、22日上午举行。听讲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名学者或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顾速当代科学哲学家在科学进步问题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式,稍微细一些可分为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发展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试错法式的进步图式、库恩纯历史的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科学革命观、劳丹解决问题的历史标准、普特南等科学实在论者将...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美国学者Wildman博士和旅美著名学者钱锟、王忠欣等专程从美赴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国政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周作宇教授、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兼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主任刘孝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刘晓力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王治河博士从美国洛杉矶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讨论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合理性、科学理论的实在论解释与理论的成功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时,都反复涉及到真理、似真性与实在的关系问题。当代科学实在论者在深入考虑传统的真理符合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和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主义真理观和似真性理论。这些理论发展了传统的实在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真理(似真性)检验标准,为我们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8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哲学系和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主办,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70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本届会议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会议项目委员会主席刘闯教授分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清华大学的邀请,英国学士院院士、牛津大学女王学院著名科学哲学家乔纳森·科恩(L·Jonathan Cohen)偕夫人吉莲·科恩于1987年7月20日至31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6.
结构实在论是当前英美哲学界有关科学实在论争论的最新进展,最早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沃勒尔教授提出。结构实在论是在科学实在论两大论证——无奇迹论和悲观归纳论的背景下提出的,它表明科学理论依据自身的数学结构能够揭示不可观察世界的结构;在理论变革中数学等式得以持存,这种数学连续性构成了科学理论发展的连续性;成熟科学中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高于纯粹的经验层面,这种连续性是非经验的,但是并没有达到充分解释的高级理论层面;数学结构的连续性表达了实体之间的真关系,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7.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模型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科学模型何以表征真实世界",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哲学界主要产生了科学模型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莫丽森的不相容模型由于自身的矛盾性(互补性与不一致性共存),被反实在论者借用成为了反驳实在论者的论据,因此不相容模型论据的产生与存在威胁着科学模型实在论者的立场,严重影响着"科学模型何以表征真实世界"的中心问题的解决与推进。对此,实在论者莫丽森提出世界本身选择了模型和"实践"证明了不相容模型能够表征真实世界的观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入了"信念"、"操纵"这两个重要因素,形成了莫丽森的用来确证实体存在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即"操纵观"、"局部模型"和"模型相似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斯马特、普特南等人提出奇迹论证为科学理论成功与真理的关系辩护,劳丹等人基于科学史案例提出悲观归纳论证加以反驳。围绕科学理论所设定的实体以及理论是否趋真等问题两个阵营争论不断,美国学者P.凯尔·斯坦福在悲观归纳论证基础上,提出科学史的新归纳以及未被设想的替代者问题等新的论证,质疑科学实在论。悲观归纳和新归纳虽同为归纳,但侧重点不同。斯坦福的未被设想的替代者问题颇具深意。  相似文献   

20.
在"悲观归纳"等问题揭示出科学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存在的诸多难题之后,"局域化"策略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最重要的辩护方向。迄今为止,这种局域化辩护主要形成了两条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路,即"结构主义"的实在论和"分而治之"的实在论,它们针对"悲观归纳"对科学实在论核心理念的质疑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局域化"思路,分别将"非奇迹论证"诉诸于科学理论的中"结构"和"本质要素"(而非理论整体)来解答反实在论提出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