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力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自制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对漳州师范学院47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深层型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控力各因素都有较高的正相关,表层型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控力各因素有高的负相关,成就型动机则与自控力无显著相关。2、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有待于提高,如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目标比较功利。  相似文献   

2.
探讨培养与激发高校青年教师成就动机的策略:增强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培养青年教师精于自我调控;为青年教师调整好目标难度;为青年教师展示目标魅力等。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自我控制主要指的是对学习行为的控制,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维持对学习有益的行为,中断影响学习的行为;而自我监控主要是指以元认知为基础,运用认知策略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对思维进行控制,以维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目前对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研究还没有展开,对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应加强这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乒乓球的实际教学情况,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竞争或非竞争条件下,逐渐形成的较高自我效能感明显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同时降低了失败的负面影响.自我效能感强,乒乓球学习有动力,持续时间长.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体验、营造氛围及淡化考试等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考试焦虑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对61名班主任教师和与之相对应的3511名高中生分别施测《中学教师激励风格问卷》和《考试焦虑问卷》、《学业效能感问卷》.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的影响时,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及其各因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班主任激励风格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激励风格越倾向于自主支持,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及其认知反应、行为表现因子的预测力越弱,反之班主任激励风格越控制的班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预测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重要认知学观点,他认为个体对自身的主观认同可以提升实际学习效能,这种自我效能感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经验、间接经验、情绪和生理状态以及言语说服.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性内源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受学生所处的学习背景因素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设计,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当前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与改革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心理内部普遍存在着"专业好奇心、专业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自我效能感"、"自尊感"、"成就动机"、"自主倾向"等潜在的动机因素.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取向的教学设计,应着力于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和"激励性的课型".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终身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在一学期的物理学习中,采用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物理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体验成功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训练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提高了物理学习成绩,说明培育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02-106
通过问卷调查对福建省某师范大学参与CBI课程改革的26名英语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研究高校英语专业CBI课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途径。结果显示:高校英语专业CBI课程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背景和教龄是影响高校英语专业CBI课程教师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其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实践领域更加丰富大学生健康,‘格的实证研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形容词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编制了《大学生健康^格问卷》,并通过对23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症状与自我和谐的现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力这三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支持.得出结论主要有:(1)自编的大学生健康人格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大学生健康人格与SCL-90总分及备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的刺板性无显著相关.(3)大学生健康人格水平对心理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我和谐在健康人格和心理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